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甲申政变,亦称“甲中易枢”,是发生于1884年4月8日的清军机处大改组事件。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军机五大臣,全部被罢黜。随之推出个新军机班子。这次政变震惊了朝野,有人将它与辛酉政变并议,视为“二十三年中两大变局”。刘厚生先生在《张謇传记》中提出,“罢斥恭王”是“那拉氏、醇王及李鸿章三人合作的”,认为李鸿章参与了甲中政变(以下简称“刘说”)。笔者对此实难苟同,试以管见相辩。 一 甲申政变是慈禧和醇亲王奕譞合谋的产物。权力转换,是其易枢的根本动机:一方面为慈禧和奕訢之间,围绕着谁控制皇权问题,明争暗斗长达20余年,以后者被彻底剥夺了政治权力而了结;一方面为奕譞受慈禧拉拢怂恿,自恃父以子贵,与奕訢的分歧激变成谁掌握枢权的同根相煎,结局是奕譞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2.
这里所说的“甲申政变”是指1884年(光绪十年)4月8日清政府内的“军机大换班”事件,而不是指同年12月日本侵略分子在朝鲜策动“开化党”人进行夺权阴谋的事件。本文拟对甲申政变的原因和影响等方面略作探讨。一、1861年(咸丰十一年)清政府内发生“辛酉政变”,造成太后垂帘、皇叔议政的局面,乃是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訢合谋的结果。慈禧与奕訢虽然在反对肃顺一派当权这一共同点上开始合作,并夺取了政权,但二人对政变后权力如何分配的问题却是同床  相似文献   

3.
恭亲王奕訢是清廷统治集团中最早形成洋务思想并提出洋务运动方针的人,是洋务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领导者。认真分析奕诉在洋务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将有助于深入研究洋务派和洋务运动。  相似文献   

4.
张之洞与戊戌变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戊戌变法时期,张之洞在国内政局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中法战争以后,清朝当权的洋务派剩下三位有影响的领袖:李鸿章、刘坤一和张之洞。李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握北洋海陆军;刘任两江总督,控制长江下游;张任湖广总督,控制长江中上游。李原为洋务派的大首领,地位仅次于奕訢,但甲午战败以后,情况有所变化,马关条约一签订,李鸿章声誉扫地,退居幕后,刘坤一碌碌无显绩,于是张之洞崭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鸦片战争刚结束,1861年8月清文宗奕詝(年号咸丰)死后,奕詝的妃子那拉氏勾结恭亲王奕訢等人在英国驻北京公使的支持下,密谋策划,发动政变,杀了奕詝的顾命大臣肃顺、载垣、端华,夺取了清政府的最高权力。从此,在那拉氏垂帘听政的近半个世纪里,由于她执行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卖国路线,使中国越来越深地陷进了灾难重重的黑暗深渊。  相似文献   

6.
奕讠斤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他主持了 1 860年的北京议和事务 ,签订了《北京条约》;帮助慈禧太后发动了北京政变 ,掌管总理衙门 ;发起并领导了洋务运动。在近代史的研究中 ,奕讠斤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 ,本文试从奕讠斤的洋务思想和他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 ,对其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产生,是同洋务派的积极兴办分不开的。正是在洋务派“自强”和“求富”意图的促动下,遍习“西学”的客观要求,使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教育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使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逐渐在古老的中华大地开始传播、根植。所以说洋务派在十九世纪中、后期先后创办的一些洋务学堂,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的肇始,这是洋务派在中国教育史上所作的特殊贡献。然而,正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洋务派兴办的近代工业,构成了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主体。如果没有洋务派的积极倡导和经营,古老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产生可能还要推迟许多年。关于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一、从总体上说,洋务运动并不是“中外勾结”,“华洋会剿”的产物;二、洋务派兴办的近代工业并不是适应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需要,而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或限制了它们在华势力的扩张;三、洋务派虽然雇用了一批洋员担任技术方面的工作,但不能过分夸大这些洋员在洋务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台湾李宗侗先生1964年在《敬悼溥心畬大师兼述清末醇王对恭王政争的内幕》一文中,曾披露溥心畬(即溥儒,恭亲王奕訢之孙)生前向他讲述过的有关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大秘闻:这就是1860年9月,英法联军逼近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之前命奕訢留京与英法议和时,给了奕訢一道硃笔土谕,大意是“如有意外的事件发生,你可自登大位,诸事当以社稷为重”。并说这件上谕一直保存在奕訢手中,后来他的孙子袭恭亲王溥伟将它交还给了溥仪云云。  相似文献   

10.
奕譞强烈反侵略的思想是应该肯定的,但他主张毁教堂、摒洋货、逐夷人等等,则不可取。他是清流派的代表,是一派巨大的社会力量。天津教案,虽然与奕譞的主张有关,但是奕訢等洋务派不同意清流派的作法,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还是比清流派略胜一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