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被誉为湟北诸寺之母的青海佑宁寺,以高僧辈出,著作宏富而驰名蒙、藏、土等地区,在藏传佛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宗教文化史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这些著名高僧及其宗教活动的研究,是研究佑宁寺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对研究藏传佛教史及民族关系史、文化关系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清代八大驻京呼图克图之一,佑宁寺名僧二世土观阿旺却吉嘉措是青海喇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为清王朝加强对青海藏区及西藏的统治曾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本文对其生平行事作一概述。二世土观阿旺却吉嘉措,生于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次年,甘丹赤巴拉穆哇罗桑嘉措进北京时,其母携往谒见,赤钦特意为之摩顶祈福,众皆以为此儿与众不同。三岁时,被认定为佑宁寺法台土观罗桑饶丹的转世(土观意即土宫,传为李土司之后嗣),迎至佑宁寺坐床,并从二世章嘉阿旺曲丹出家受戒,取名阿旺却吉嘉措。章嘉器之,教习佛经。后进藏求学,入哲蚌寺郭莽扎仓,礼足嘉木样协贝多杰,学习深广教  相似文献   

3.
松巴堪布·益希班觉尔是十八世纪初在青藏高原上涌现出来的大学者之一.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而且是一位医学家、哲学家、法算天文学家和文学家.他以佑宁寺(即郭隆寺)第三世松巴而闻名遐迩.不仅闻名于蒙藏地区,而且名震中原,被清朝乾隆皇帝封为嘉那堪布.在各地行医、讲学的同时,一生著有囊括多种学科的六十多种著作,分为八大部印刷发行,传于后世.他为我们研究当今的蒙古学、藏学、宗教及各民族关系史等留下了许多很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马啸 《青海民族研究》2007,18(2):133-138
清代前期对蒙藏民族地区的成功施治,堪称历代中央政府处理这一地区政治统辖关系的典范,素为后人所称道,也为研究者所重视。20年来,史学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成果主要体现在治理的指导思想、基本政策、具体措施、管理机构、统治效果等各个层面。对之进行必要的总结,尤其进行以治理西北蒙藏地区为重点的梳理与评析,指出不足,不仅从整体上对于深化治理蒙藏地区的研究十分必要,也对西北民族史、边疆史、区域史的研究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5.
土观·洛桑曲杰尼玛是青海互助境内佑宁寺(俗称“尔郭隆寺”——藏语之讹音)五大活佛系统之一——土观活佛第三代转世。清代甘青、蒙古等地区的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佛学家。 1737年农历十一月初七日,洛桑曲杰尼玛生于今甘肃省武威地区天祝藏族自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与藏族在历史上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西藏在蒙古统治时期正式纳入中央管理,而蒙古统治阶层也对藏传佛教的发扬光大贡献颇多。因此,研究蒙藏民族关系可以了解到许多有关两个民族的历史事件,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佑宁寺志》和调查资料中的格勒特、郭尔朵、额尔丹实为一人 ,“奥丹”是嘉色活佛给格勒特的名字 ,是奥鲁特、丹巴嘉措的简称 ,奥鲁特即西平王奥鲁赤。  相似文献   

8.
一、蒙古军队进入青海人命之王成吉思汗的时代,统治了世界许多地区,蒙古得以全面振兴发展。当时,大汗和萨钦·贡噶宁波在宗教上建立联系,使蒙藏关系揭开序幕。后来,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和信主法王八思巴先后被忽必烈奉为上师,并让人思巴创制了蒙文,佛教在蒙古地区开始传播。此后,忽必烈将西藏的十三万户赐给萨达派,使蒙藏关系进一步加深。尤其是蒙古首领俺答汗尊奉遍知法工襄南嘉措(三世达赖)为上师以后,这种佛教的法缘更为深固,到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图合撒尔的后裔固始汗的时期,蒙古地区由却图汗发动了察哈尔部和喀尔喀部之间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喇嘛教加强统治蒙藏地区,是清朝政府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清朝政府利用喇嘛教政策是通过喇嘛中的领袖人物实现的。在利用喇嘛教领袖人物的影响、发挥他们在政治上的作用方面,章嘉胡图克图具有代表性。鉴于此,本文拟就章嘉和清朝政府喇嘛教政策问题,谈些不成熟意见。不妥之处,敬请教正。  相似文献   

10.
从族际通婚这一视角来分析海晏县蒙藏民族当前的族际关系演变情况,可以看出海晏县蒙藏民族通婚自90年代以后日益增多,蒙藏群众对族际婚姻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本文从海晏县蒙藏民族族际通婚的现状及蒙藏通婚关系和谐发展的原因着手,就蒙藏族际通婚对蒙藏民族关系的影响进行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清朝在利用藏传佛教治理蒙藏地区的过程中,既继承了元明两代的宗教政策,同时又根据西藏的实际进行了改革,形成了自己的宗教政策。文章就清朝的藏传佛教政策作了介绍和分析,旨在使人们对清朝藏传佛教政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试析清初对青海藏族社会的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初期,对青海藏族部落的治理,经历了由松到紧的一个过程,罗卜藏丹津事件的发生是此过程的分水岭。文章主要探讨了顺治到雍正年间对青海藏族部落治理的状况,认为通过雍正年间的悉心治理,清代加强了对青海藏族社会的管辖。  相似文献   

13.
青海蒙藏部落地域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与藏族部落由于相同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产方式,使其部落的牧地在历史上有较大的变化。本文通过青海蒙古二十九旗以及藏族部落的地域变迁的研究,认为导致这种变迁,除了历代中央政府治边政策的原因外,蒙藏两族部落分布地域不同的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状况,也是造成其部落地域变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以日文资料为依据 ,论述日本侵华期间日本兴亚院蒙疆连络部与蒙古善邻协会西北研究所始末及其对西北少数民族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清朝初年,固始汗征服卫藏以后,留驻一部分蒙古兵驻扎杜北腾格里湖畔的达木草原。这支蒙古兵逐渐成为驻藏军队的主力,是护卫西藏政治中心的武装力量,并被清廷编组为达木蒙古八旗。到清末,达木蒙古逐渐藏化。  相似文献   

16.
阿升喇嘛考     
阿升喇嘛是锡勒图库伦札萨克喇嘛旗历史上首任札萨克达喇嘛(追认),他早年频繁往来于蒙藏地区间,对藏传佛教格鲁派传入蒙古地区功不可没,也为蒙、藏、满等民族间的相互联系起过重要的作用。有关该喇嘛历史事迹在蒙、藏、汉、满文书写的历史文献中均有述及,不过,对其身份来历和历史事迹等的记载,不同文字文献又有所不同,故研究者们就该喇嘛相关问题的阐述还未达成共识,因此,极有必要对其历史事迹做系统考述。  相似文献   

17.
于逢春 《民族学刊》2012,3(5):1-17,91
到1820年中国疆域最终底定时,当年汉武帝所开拓的"泛中原农耕文明板块"的边缘地带——曾相对稳定的朝鲜四郡、南越三郡已先后自立,但素来交通闭塞、瘴疠肆虐、经济文化独特、割据势力强劲,风雨飘摇一千余年的西南夷之地依然掌握在清廷之手。这是因为该区域是元世祖忽必烈龙兴之地,他在此创设行省、创制土司制以加强统治;明朝则希冀利用该地的自然与人力资源建立后方基地,以此严防北元重新占领西南,掊击其后背;清朝则为了防止蒙藏势力与西南土司势力合流、保障滇铜供应,通过改土归流等措施以强化对西南的经营。上述三朝的有力举措,辅之以明后期以降携带着耐高寒、耐瘠土且高产的美洲农作物种子的中原农民移植此地,使得素称难治的西南地区最终成为"泛中原板块"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仲优·昂青嘉布撰述的藏文史书《先祖言教》,记述了黄河南蒙古迁徙、发展、变化的历程,为研究这一支远离蒙古本部、处于藏族文化包围圈中的蒙古族的历史,以及民族杂居地区文化涵化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史料.仲优·昂青嘉布摆脱了藏族史家以及受其影响的蒙古史家,以弘扬藏传佛教为宗旨,以佛教史为主要内容的撰史传统的束缚,以客观诚实的态度,从世俗的角度考察河南蒙古史.  相似文献   

19.
湟水流域,属于农牧两种生产方式过渡的地带。明清时期在此交界之处陆续设置了一些营堡以资防御,从而形成了以诸营堡为依托的多层次的市场格局。这种市场格局的变化,又是明清中央政府对这里民族政策变化的结果。因此,研究这一时期中央政府在湟水流域民族政策的变化对这里市场格局的演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明廷针对湟水流域周围蒙、番杂处的格局,实行的羁番御蒙的民族政策,结果在该流域形成了以西宁为中心,以其他营堡为依托的环形状的市场网络。时至清代,清廷转而实行的护蒙御番的政策,则使这里形成了以西宁、丹噶尔为中心,以分布于两城以南以诸营堡为依托的次一级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20.
清初治藏政策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透视明清中央政权交迭之际的西藏形势入手,对清初中央王朝针对这一形势所制订的治藏政策及其特点作了一些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