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自然权力与社会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为深入地考察了原始社会的权力关系及其与阶级社会的权力关系的本质区别。文章认为,对于这个存在重大分歧的理论问题,学术界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而研究与澄清原始社会是否存在权力关系问题,对于正确把握人类社会权力关系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乃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权力泛化论     
就广义而言,权力指一种支配和控制别人的能力,它不仅包括我们通常理解的地位权力,而且也包括一种职业权力。即利用其职业之便所控制的那部分资源去调动和支配别人的能力两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我们社会现实的金字塔式权力结构。权力泛化指的就是职业权力的泛化,这种社会现象出现于30年代未——70年代初。它代表了一种觉醒的民权意识。因而它的实质是对于特权现象的一种反动,但这毕竟是一种被扭曲的社会发展之必然它形成的深层原因在于我国生产资料名义上的公有,而实际上是个人无偿占用,以及我国社会长期以来对权力缺乏制约的机制。社会关系网之所以“剪不断,理还乱”。就是由于它是以这种泛化了的职业权力位置为网结,以人情为媒介的要解决好权力泛化及社会关系网问题。必须有正确的方法,而正确的方法必须来源于我们对这两种社会功能的清醒认识和批判精神。权力是一种客观实在,虽然我们无法用眼睛辨别出它的形状,但却时时感觉到它的存在、我们常看到这种现象:操纵权力者志得意满,受制于权力者忍气吞声,权力之淫威可谓大矣。正因为如此,人们往往在敬畏、甚至诅咒它的同时,又渴望自己能更多地获得它和操纵它。于是,这种奇特的社会心理以及由这种心理导致的社会行为在我们这个国度的现实土壤上,就形成一种权力泛化的趋向,并滋生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纵横交错的金字塔式的权力结构来。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实问题,它与我们屡禁不止、反而愈反愈盛行的“关系学”和“不正之风”有着根本的联系,很需要我们理论界的同志从理论上加以概括和说明  相似文献   

3.
二十五年前曾写《“商品拜物教”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一文。当时虽然被视为修正主义观点受到批判,但经过二十多年来的社会实践,特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新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在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明确了我国现阶段还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的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现在回顾前文,有些观  相似文献   

4.
1 任何国家权力都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系统。横向系统主要指最高国家权力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如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党政分工和代表机构的立法权限等。纵向系统主要指国家结构,即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中央和地方的相互关系,这两个系统的协调和统一,构成完备的国家权力体系。当前我国政治体制的主要弊病足权力过分集中,这个弊病不仅表现在横向系统上,而且也表现在纵向系统上,中央集权太多,地方无权或少权。现在在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讨论中,不乏关于中央一级的分工和制衡的议论,其实这仅仅涉及到权力分工的一个方面,即横向系统的分  相似文献   

5.
尼采(1844—1900)是德国由自由资本主义转向帝国主义时期活动的哲学家,是正在形成中的垄断资产阶级中最反动阶层的代言人。他出身于一个乡村牧师家庭。父亲社会地位虽不高,但因与普鲁士王弗里德利希·威廉有故交,得恩宠,尼采自幼接受了贵族特权阶级的教育。他们家中的全部生活方式均是贵族式的。尼采自称远祖为波兰贵族,他也以出身贵族而自傲。他的一生始终是站在贵族老爷等级立场上,为他们服务。尼采1864年进波恩大学,一年后转入莱比锡大学。他学的是语言学和神学,但喜爱文艺。他后来的著作大都以文艺形式写成。1869—79年,他任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1880年因病辞去教职,在以后的十年间,他到过瑞士、意大利和德国的许多地方,寻求医疗并继续从事著述。1889年完全疯狂,被送进疯人院,后来到魏玛等地休养,直至逝世。  相似文献   

6.
论分权与权力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权与权力制约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分权的学说与权力本身一样古老,而有分权就有权力制约。我国的权力分工与制约体制是新型的社会主义权力制约制度,在本质上带有调整和探索的性质。与实行多党制的国家相比,我国现阶段的国家权力之间的分工和制约只能是相对的,而分权与权力制约的变革实际上面临的是一个国家权力如何民主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国建  王灵秀 《探求》2008,(3):22-26
权力始终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们分析当代相关领域活动的重要对象。技术权力与政治权力的共在与互动,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座架”。政治权力具有显著的序惯性与继承性,在很长时期之内部表现为强者恒强;与之相较,技术权力的序惯性较弱,但技术权力具能动性与活跃性。技术权力与政治权力有序合理的巨动是增强综合国力、促进我国和平崛起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福柯提出了一种微型权力的观念,自称为"权力的微现物理学",用以对抗、颠覆和消解传统的权力理论,并以这种权力理论为核心,来考察西方社会发展、知识形式的建立,尤其是启蒙与现代性话语.其理论方法颇多值得借鉴之处,同时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余新 《社科纵横》2009,24(1):68-69,77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权力运行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坚强决心,对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中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关注和研究执政中的权力、执政能力、执政基础、执政途径问题。一旦权力失去监督,必然会导致权力的腐败和滥用,严重影响党群关系、政群关系,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妻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相似文献   

10.
国际关系中并不具备实力优势的小国往往也能发挥"以小制大"的能力,然而,用传统的权力概念理解这一现象存在一定的不足。国际关系中的"权力论",对权力的理论分类往往偏重对大国权力的关注,但从其来源、作用方式、表现形式等视角对权力的研究,对揭示小国权力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自然性权力、制度性权力、结构性权力和行为权力的分析框架,为理解小国的权力提供综合而全面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马毓新 《社科纵横》2001,(6):30-31,51
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就是以德治吏.以德治吏必须正确看待权力与道德的关系,在权力行使时必须"唯德是辅",加强道德对权力的约束力.从而建立和完善道德、法制和民主三位一体的调节系统.  相似文献   

12.
曾庆娣 《探求》2013,(3):46-52
齐泽克通过融合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与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理论,提出一种结构性商品拜物教理论.结构性商品拜物教理论从无意识层面揭露出商品拜物教的微观运作机制,这为理解当今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犬儒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视角.但是,对商品拜物教进行结构性的解读,实质就是强调一种结构主义的非批判的意识形态观,这与马克思强调实践唯物主义的批判的意识形态理论是不相符合的,最终将沦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共谋.  相似文献   

13.
一、社会自治组织的概念社会自治组织,是指“一定范围的社会成员自主自愿组成,实行自治自律,为维护和发展共同事业、共同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对其成员提供一定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不以营利、政治  相似文献   

14.
文本上,法是系统的和结构严密的。只要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它作为一种语言和权力话语,不只与社会制度、政治权力、经济基础、文化习俗、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意识形态等密切相关,也与话语的性质、意义、效用以及话语的主体、对象和情境密切相关;并由此决定一切法在客观性、实在性、规律性、本质性、确定性、真理性和正义性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离散性与不确定性。同时,法还带有鲜明的社会性、权力性、工具性、实用性、强制性、偶然性、相对性和主观性。法也是权力意志的奴婢,经济基础的附庸,渗透着伦理道德、真理、正义和主观精神等诸多因素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民间法的社会权力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吕廷君 《求是学刊》2005,32(5):78-83
民间法以社会权力为基础,国家法以国家权力为保障。民间法与国家法共同起源于原始习惯,二者的互动与互补既符合历史的逻辑,又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社会权力是指以特定范围内的社会主体的同意为基础、以契约为表现形式,并受到一定程度程序控制的社会强制力,具有“同意性”、“契约性”和“多元性”特点。社会权力视角的民间法具有权利与权力的双重属性,具有“冷暴力”、“文化性”和“族性”特征。社会权力的变迁必然引发民间法的发展,社会权力是民间法实效的重要基础,应为民间法与国家法沟通的理性平台。  相似文献   

16.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初期,林彪、“四人帮”利用文件和报刊,抛出了一个反马克 思主义的“阶级真理论”,并以此为“理论”根据,对“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马克思主 义口号大张挞伐、他们说:“在有阶级的社会里,只有阶级的真理,绝没有抽象的超阶 级的真理”,攻击“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就是“要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讲平等”, 是“掩护修正主义思潮泛滥”的“资产阶级口号”,是“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反对毛 泽东思想的极其反动的口号”。此后关于真理有没有阶级性和在真理面前是否平等的问 题,就成为一个禁区,对此,人…  相似文献   

17.
陶波 《江右论坛》2007,8(10):1-4
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是宪法的两个核心问题.公民权利保障必须是宪法的核心价值目标,国家权力的授予和控制则应该是宪法最基本的内容,两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8.
王涛 《阅江学刊》2011,(2):144-148
公共权力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宗旨,实现公共利益离不开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参与及其道德能力的发挥。公共权力要获得合法性,就必须履行其宗旨,并在合理的政治秩序下,依靠公共证明来为自己做辩护。  相似文献   

19.
翟崑 《创新》2009,3(1):5-7
经过40余年的兴衰沉浮,东盟成为继欧盟之后第二个最成功的地区合作组织。其在通过自身一体化、东亚地区合作、大国平衡战略获得了一种权力——东盟权力之后,也在积极为保持这一战略优势,从锁定发展方向、巩固权力基础、应对新的挑战、增强领导力的建设等方面而努力。  相似文献   

20.
论国家公共权力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志强 《探求》2004,4(6):31-34
本文以公共权力为理论分析框架,以对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解读为切入点,研究国家在现时代的历史使命。本文认为:随着严格意义上的阶级对立的消失,国家的公共权力性质将会突显;公共领域是国家公共权力存在的合理性界域;在现时代,应当加强国家公共权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