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2 毫秒
1.
马克思把商品视为研究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生活和结构的核心问题,他对拜物教的批判也是从商品拜物教开始的.在马克思看来,拜物教产生的直接后果是人的关系的物化.齐泽克以拉康哲学为工具,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认为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是意识形态批判的重要范式,商品拜物教在今天已经发展到犬儒式拜物教的新形式,并借助拉康哲学对这种拜物教发挥作用的方式进行了具体解读.齐泽克对拜物教的拉康式解读,有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而发展马克思拜物教理论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对马克思思想的误读,最终弱化了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革命性.  相似文献   

2.
曾庆娣 《探求》2013,(3):46-52
齐泽克通过融合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与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理论,提出一种结构性商品拜物教理论.结构性商品拜物教理论从无意识层面揭露出商品拜物教的微观运作机制,这为理解当今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犬儒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视角.但是,对商品拜物教进行结构性的解读,实质就是强调一种结构主义的非批判的意识形态观,这与马克思强调实践唯物主义的批判的意识形态理论是不相符合的,最终将沦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共谋.  相似文献   

3.
宋德孝 《创新》2014,(1):41-45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拜物教根源于商品形式本身,孤岛上的鲁宾逊与原始人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生活中那些具有资本主义特征的生产与记账行为。鲍德里亚认为,鲁宾逊对使用价值的需求,从属于整个社会体系的消费力,因此,使用价值同样是拜物教产生的根源,而且使用价值体系推动着交换价值体系在其一般形式中生产自身。事实上,鲍德里亚有失偏颇。马克思是在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对立统一关系中谈论前者的,只有置身于资本主义商品范畴中的不同使用价值之间的交换关系才是拜物教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正> 《资本论》是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物,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马克思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取得了辉煌成果,不仅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产生发展的规律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从而指明了无产阶级的解放条件和历史使命,而且大大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使它从假说变成了科学。所以,《资本论》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离不开《资本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也离不开《资本论》。由于马克思生前没有来得及写一本纯哲学著作他的哲学思想在《资本论》中表现得更丰富、更深刻、更全面、更集中,所以研究《资本论》对于深刻理解马  相似文献   

5.
勘定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可以从其“拜物教批判”所具有的内涵出发加以深化.拜物教批判是对特殊替代普遍过程的“颠倒”,这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与政治关系不过都是一种“特定”的存在,将被“普遍性”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政治形态所替换.拜物教批判内涵的“对象规定性”决定了理解资本主义的政治必须将其置放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域中才能真正切中其“政治的本质”.拜物教批判使得人们能够洞识历史本质,从而激活阶级意识以颠覆资本主义财产权的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6.
姜海波 《求是学刊》2007,34(6):52-58
国外学者对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格外重视,在各种学术争论中对这个概念进行了责难和辩护。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沿袭着生产力概念的古典经济学用法。经过《神圣家族》、《评李斯特》等文本,马克思变革了生产力概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在恩格斯手写稿上的批注表明了生产力概念的哲学内涵,而且把生产力理解为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7.
关于马克思实践观的诞生地,长期以来,学术界的基本看法是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一文。笔者认为,《提纲》中有关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实际上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都已基本提出来了。《提纲》不过是对《手稿》中实践思想的进一步概括和总结。本文就下述两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一、马克思实践观诞生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的诞生不是偶然、凭空的,是有其理论基础的。这一理论基础就是《手稿》中马克思所阐发的异化劳动理论。因此,《手稿》一书是马克思实践观的真正诞生地。  相似文献   

8.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与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在二者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异化观——总体异化。总体异化表现为科学技术异化、大众文化异化、消费异化、个人心理异化,人彻底成为商品拜物教的奴隶。  相似文献   

9.
李淑娟 《社科纵横》2010,(2):131-132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与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在二者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异化观——总体异化。总体异化表现为政治的异化、文化的异化、消费的异化、心理的异化,人彻底成为商品拜物教的奴隶。  相似文献   

10.
据法国《世界报》1983年3月11日报道,在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之际,法国社会出版社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第9卷,通信集收集了1867年7月至1868年1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来往信件。通信集主要包括这个时期《资本论》第1卷的出版情况,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的活动,马克思与普鲁东主义者、拉萨尔主义者以及巴枯宁主义者的论战;在日常生活方面,通信集反映出马克思疾病缠身,经济贫困,他的女儿们受猩红热之苦的情景,恩格斯对马克思一家的友情和在经  相似文献   

11.
这篇论文结合作者本人的治学经历,尤其是作者近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系列相关论文,论述了《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在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哲学研究方面所发挥的极为重要的作用。这里所说的“创造性地推进”主要表现为对马克思哲学实质的新理解、对马克思哲学发展史的新探索和对马克思哲学来源的新反思。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青年时曾经同诗歌结下一段不解之缘。1836年马克思初进柏林大学,当时他沉溺于一个“新的世界、爱情的世界”,把对燕妮的热恋的感情完全倾注在足足写满三册诗歌之中。它们的标题是《诗歌集》、《爱之书》(第1部)、《爱之书》(第2部)。对这些诗,马克思本人不久也就作了十分苛刻的评论:“模糊而不成形的感情;不自然;纯粹是从脑子里虚构出来的;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完全对立;修辞上的斟酌代替了诗的意境”。以后,马克思就把自己的精力、时间和兴趣转到研究法律,特别是哲学方面了。尽管如此,马克思仍然对诗和诗人怀有比较大的兴趣。据燕妮·马克思在《动荡的生活简记》中提到,在巴黎时,马克思就和德国最杰出的诗人海涅有过密切的交往。正是由于这种交往,这位杰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开始研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和资本》以及在四十年代这10年间的少数其他论著中,人们可以看到他从这些最初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然而,对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之间的区别的讨论,在这些早期论著的任何一篇中都不曾出现过。马克思在1857—1858年间写的一系列笔记,旨在作为《资本论》的第一个粗略的草稿,这些笔记在马克思去世后以《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为题发表了。马克思对生产劳动的第一次扼要的讨论出现于  相似文献   

14.
自从1932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问世之后,在西方出现了一股把马克思费尔巴哈化的思潮。他们采取的手法之一,就是无限夸大《手稿》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把《手稿》称之为“真正马克思主义的启示录”、马克思“成就的顶峰”。而把《共产党宣言》以后的成熟著作《资本论》等说成是马克思创作能力衰退的产物。汉·德·曼就这样讲:“不管对马克思后期著作评价多么高,这些著作却表现出他的创作能力的某种障碍和削弱,这些东西不一定是马克思凭顽强努力所能克服的。”①他们提出要重新评价马克思主义,并且认为解释马克思主义必须从《手稿》开  相似文献   

15.
美国《科学与社会》杂志1977年夏季号发表W.M.利奥格兰德的《对"青年马克思"争论的考察》一文,不久,该刊于1978年春季号上又发表了E.K.亨特的《对利奥格兰德在"青年马克思"探讨上的批评》一文,争论的焦点主要是对马克思著作中"人性"、"人的本质"、"族类"这些概念到底如何理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如何评价马克思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后半期的经济思想,对于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说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学术界,对马克思四十年代后半期的经济思想的评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见解。一种意见认为,在四十年代后半期,“马克思还完全站在古典学派的立场上来理解基本的经济范畴”(维·维戈茨基:《马克思经济理论在其不同发展阶段上的成熟标志》,见《马列主义研究资料》1982年第1辑,第32页);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马克思经济学说在四十年代后半期即已形成,例如卢森贝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中说:“《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中的重要阶段,马克思在这里已经完成了政治经济学革命。”(《政治经济学说史》第455页)本文对上述二种观点持有不同看法,并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7.
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资本论》哲学思想的出场路径.恩格斯晚年阐发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丰富内涵,完善了资本主义形成史,坚持并发展了《资本论》基本观点.这一理论工作既是理解马克思思想特别是《资本论》哲学的重要依据,又是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有力补充,是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理论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18.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的共同著作。恩格斯不仅对《资本论》第二、三卷的编辑和出版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而且对《资本论》全书的创作,以及对《资本论》的传播、捍卫和发展都有着伟大的贡献。实际上,恩格斯是《资本论》创作的直接参与者和最终的完成者。本文拟从下列几个方面探讨恩格斯对《资本论》创作的贡献。恩格斯与马克思共同创立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研究政治经济学,才使政治经济学发生革命。《资本论》的创立是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崇高理想之一就是追求人类的解放,这一解放的基本内容就是人类获得自由。马克思年轻时代曾提出“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概念,后又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中重申这一概念。但其内涵却发生了重要转变。本文历史地分析了马克思在其理论发展不同阶段上对“人的自由”概念的规定,并且对马克思怎样从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两个层次来把握“人的自由”,对马克思所指出的获得“人的自由”的条件和途径也作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0卷发表了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册第Ⅱ稿第一、三两章,第二章资本周转正文经恩格斯作少量文字上的修改后,几乎全部被编入现行版《资本论》第二卷第二篇《资本周转》中。细读第Ⅱ稿第一、三两章的内容,不难看出,马克思在论述的性质上,不仅与第Ⅰ稿不同,而且与现行版《资本论》第二卷的有关篇章也不同,这充分地反映了马克思在不同阶段随着对资本流通理论问题的认识的深化而显示出来的某些特征。因此,《资本论》第二册第Ⅱ稿的发表对于我们深入研究马克思的资本流通理论的某些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第Ⅱ稿第一章资本循环理论与马克思以前写的几稿(限于第Ⅰ稿)的有关部分,试作分析,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