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郭秀云 《太平洋学报》2010,18(11):71-77
社会保障权是农民工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追求公平正义和风险规避之内涵。政府制度供给相对不足、约束力不强已经构成农民工社会保障权利诉求的瓶颈因素。政府应加强制度供给和组织协调,在户籍改革、社保体系与法律法规制度建构等方面有所作为,并在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中承担必要的财政责任。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流动人口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市流动人口的规模一直并将继续扩大;并由城区、近郊区向远郊区县扩散;来京流动人口表现出较强烈的留京愿望。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统计方法和在京流动人口社会政策建构等方面的研究,加强对在京流动人口需求的调查,着重解决流动人口的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难题,转变管理理念和工作模式,促进在京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3.
基于一项对北京城中村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流动人口在工作生活中"被歧视"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劳动获得较低、有拖欠工资等经历的流动人口更易感到"被歧视";签订劳动合同但实际劳动过程中难以保障的流动人口反而容易感到"被歧视";城市生活年限越长,流动人口越容易感受到"被歧视",与本地人交往增多并不会对"被歧视"弱化产生显著影响;与传统媒介相比,生活中使用互联网的流动人口不易感到"被歧视".可以看出,在当前的特大城市北京,脱离流动人口自身能力品质的歧视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保障社会报酬非差别性获得的制度完善依然重要;另一方面,通过改善"非表层"的社会交往关系、使用大众传媒等方式推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是在制度完善之外解决歧视问题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518名监狱服刑人员(包括973名本地居民和545名流动人口)进行调查,发现不同户籍类型服刑人员在自我报告暴力犯罪行为的频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暴力犯罪行为的影响因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对街头亚文化的接受程度、 遭受暴力犯罪侵害的经历、 性别、 犯罪时的年龄、 家庭经济状况是服刑人员中流动人口暴力犯罪行为的显著影响因素,对街头亚文化的接受程度、 遭受暴力犯罪侵害的经历、 家庭暴力被害经历、 性别、 犯罪时的年龄、 住房位置是服刑人员中本地居民暴力犯罪行为的显著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大,家庭化流动模式日益凸显。进入新时代,人口的有序流动及其城市融入,成为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我国家庭化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具有其特有的驱动机制,受到社会经济状况和微观决策的双重影响。同时,我国家庭化流动人口城市融入也受到从社会区、经济、文化、相关制度的制约。目前,应从制度创新、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探寻促进家庭化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路径选择,为流动家庭更好地融入城市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王元腾 《社会》2019,39(5):203-240
本文详细考察和比较了都市户籍移民和流动人口分配公平感形塑过程中参照群体选择及相对位置效应的内在逻辑,揭示了社会比较机制的具体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在报告分配公平感时,户籍身份成为都市移民选择参照对象的制度性基础,拥有都市户口者方可成为户籍移民的参照对象,而流动人口的参照群体更为开放和多元,倾向于与所有都市常住居民进行比较。与此同时,即便考虑到社会网络结构、迁移时长、迁移世代等因素,结论仍具稳健性,来源地居民均不会被二者视为参照群体。另一方面,实证结果显示,相对位置距离对分配公平感的形塑作用之于户籍移民和流动人口并无显著差异,同时呈现非对称性特征:参照优势地位者体现了“平等主义”心态,参照劣势地位者则表现出“损失厌恶”的特征;相对位置距离的拉大给参照劣势者因损失带来的厌恶情绪大于参照优势者因获益而产生的满足感知。  相似文献   

7.
段芳芳 《江右论坛》2007,8(9):58-60
统一城乡户籍一直是广大农民期盼的事,也是国家非常关注的大事.目前,在我国已经有十几个省市推行了这一制度.那么,户籍统一后会给农民带来哪些益处?最终能不能落到实处?本文通过户籍统一前后农民在教育、住房、社会保障、就业、空间流动五个方面的对比来描述农民所能享受到的好处.本文所说农民是指持有农业户口的人.  相似文献   

8.
赖伟华 《探求》2013,(Z1):34-37
近年来,随着广州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乡结合部等地出现了大量外来暂住人口聚居的出租屋,带来了一系列的杜会问题,成为城市管理和治安工作的突出难点问题。一、石牌街出租屋和流动人口及其管理现状广州市天河区石牌街总面积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万多人,设22个社区居委会,共有出租屋57213套,居住在其中的流动人口共117051人,数量庞大,户籍分布遍及全国各  相似文献   

9.
骆珍 《社会》2001,(12):40-42
目前 ,上海的外来流动人口占到了本地户籍人口(约1300万)的1/5弱 ,成为我国吸收外来流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城市(左学金 ,1999)。其中 ,民工又占外来流动人口的大多数 ,成为上海社会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 ,针对民工的法律规定和落实情况都存在“盲点”。本文拟将民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讨论 ,以期对改善涉及民工生活方方面面的法律环境有所裨益。一、完善民工法律环境的必要性在沪民工的基本情况如何呢?1999年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口所组织实施的“上海市流动人口抽样调查”(周旺海 ,2001…  相似文献   

10.
北京流动人口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动人口由乡村集中到城市 ,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本文从在北京的流动劳动力的就业、收入和流动儿童的教育等方面探讨了流动人口在城市中所面临的困难 ,并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部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比较了流动人口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幸福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并探讨了三者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在人际信任变量上,男性显著高于女性;25~30岁流动人口在人际信任上的得分最高,显著高于研究中的其它年龄组;在社会支持变量上,外出打工5年以上的流动人口要显著高于1年及以下(p<0.05)及1~2年(p<0.05);18~25岁流动人口社会支持得分最低,显著低于其它年龄组。在幸福感变量上,男性显著高于女性;签订劳动合同的流动人口显著高于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者。(2)在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和幸福感关系中,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对人际信任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北京市的半城镇化人口数量和人口半城镇化率整体上呈逐渐增长态势.造成北京市人口半城镇化程度逐渐加重的直接原因,是城市流动人口增长快而流动人口转化为城镇户籍人口的比例低;具体来说,是由北京市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对劳动力需求的拉力,其他地区在经济、 社会发展水平上与首都存在的较大差距形成的推力,严格控制城镇户籍人口的政策和不断上涨的房产价格造成的迁移阻力,空间承载力对人口容量构成的现实约束力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抑制和缓解北京市人口半城镇化状况,需要采取分流拉力、 化解推力、 减小阻力和提升承载力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曹洋 《社会工作》2012,(10):67-70
随着流动人口向北京的持续流入和在京时间的延长,给城市的资源承载带来压力的同时,流动人口自身也面临一系列传统的社会管理无法解决的问题。基于流动人口面临的迫切需求,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来应对流动人口在城市稳定居住、稳定生活、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利益诉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晓燕 《学术交流》2012,(6):143-146
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保障制度价值的核心理念,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保障制度能否充分和真正发挥作用的重要衡量因素。在新医改背景下,"人人公平享有健康保障"成为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而推动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进而实现三项医保制度整合衔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下一步要重点完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运行环境;努力保障流动参保人员的就医权益,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整合经办资源,强化管理体制统一化;确定合理的筹资补偿机制,强化财政补贴机制。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变迁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变迁的回顾与解读,阐明当前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正在走出人口规模控制的认识困境,从被动改革到主动创新,在统筹规划、全面推进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方面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当前以完善流动人口服务、强化社会管理为主要特征的北京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创新,其意义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需要,也是实现人口规模调控的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16.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14,36(6):1118-1134
This paper simulates the effects of three increasingly bolder reforms in the Colombian social protection system: the equalization of salaried and self-employed labor contributions; the removal of payroll taxes, parafiscales; and the complete delinking of social protection benefits from labor status. We collect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information concerning individual willingness to pay for several packages of social security benefits; identify and quantify – for the first time – three specific distortions caused by existing social security and social assistance systems; and simulate the gains that social protection reforms would bring about in terms of reduced labor distortions. We find that workers in Colombia, regardless of occupation, have a very similar willingness to pay for the full insurance package – below 20% of their labor earnings – and very similar valuation of social protection services – about 50% below par. Labor distortions are large, as expected from very high labor costs, but we quantify an implicit formality tax and informality subsidy ranging between 2 and 27 percent of different representative workers’ earnings. Critically, the long-discussed reforms in Colombia – including the elimination of parafiscales – will not reduce substantially the multiple distortions in its labor market.  相似文献   

17.
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安全阀"和"减震器",担负着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协调公平与效率的使命。鉴于目前城乡社会保障的巨大反差、保障范围覆盖不全、保障基金利用效率低下的实际,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应建立和发展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拓宽社会保障覆盖面,采用新的社会保障筹资比例和筹资方式;大力推进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调节财富,以建立中国的社会保障安全网;解决好城市化进程中新型城镇人口和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及相关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达国家最先进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资源短缺、养老保障支出增大及养老服务需求增加是这些国家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发达国家通过劳动力自由流动并推行弹性退休政策,以缓解劳动力资源短缺状况;通过实施养老金制度的系列改革,应付不断上涨的养老金支付问题;通过提供多种养老方式及养老服务选择并建立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解决养老问题。发达国家老龄化方面的相关政策,为我国应对不断加剧的老龄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