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新 《现代交际》2003,(10):31-31
台湾著名作家林青玄出身于农民家庭,对于他的父亲来说,只要儿子能像他一样长得结结实实,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在田地里刨食养活自己,还能把这么多孩子养活大,这就是一个奇迹了。 有一天,林青玄和父亲在地里干活,忽然听到从头顶传来一阵“嗡嗡”的声音,他抬头一看,一架飞机正从头顶飞过。他出神地看着飞机渐去渐远,然后对父亲说:“我长大了要到台北去,而且要坐着飞机去。”父亲一巴掌打在他的屁股上说:“孩子,别做梦!老老实实的低头干活吧。坐飞机到台北这事,我保证你一辈子都不可能办到。”  相似文献   

2.
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来的,当时家里没人,他搁下背篼蹲在门口抽叶子烟。傍晚,楼上的张婆告诉我,她下楼撞见父亲,以为是盲流,呵斥他走开,父亲惶惶不安:“这是我儿的家呢!”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父亲正在厨房择菜。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站起来,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着说:“下次,我一定穿周正一点。”我本是怕父亲心灵受到创伤,欲安慰他一番的,岂料他不但没有半点委屈和愤慨,反而以为自己丢了我的丑。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痛。  相似文献   

3.
吴兴英 《老年人》2006,(5):30-30
我决绝地把父亲给的5000块钱塞回他的口袋,并把他送上了返回老家的汽车。旁边一位大爷见了,问我父亲:“老伙计,这是你儿子吧?”父亲笑着说“:是的,他送我回家。”可我分明看见父亲笑得勉强。长途客车徐徐出站,我对着父亲挥手。父亲坐在窗边,一副倦怠失落的样子,并没有往常的热情。车走远了,也带走了我对父亲的牵挂。回想起这天清晨,我和妻子刚刚起床,父亲就大汗淋漓地敲响了我家的门。正是春耕农忙时节,父亲的突然到来让我有些吃惊。难道家里出事了?因为父亲向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平时很少进城找我,而且他在老家还种着几亩水田,这时的农…  相似文献   

4.
父亲     
王恒绩 《现代妇女》2009,(11):36-37
2007年4月19日,我开着单位的采访车路过自己的家乡,就顺便回去看了看在乡下养老的双亲。父亲问我的房贷还得咋样了,我说刚还完,他很高兴,那就好啊,我做梦都见银行逼你。我眉毛一挑,戏谑地说:“那是,谁叫你养了一个这么有出息的儿子。”父亲嗔怪地看着我:“别自恋了,呵呵。”他一笑,很幸福的样子。  相似文献   

5.
我大学刚毕业就遇到了我的第一任丈夫:罗德尼。娶我之前,他曾征求过我父亲的同意,但从未向我求过婚。他曾向朋友们沾沾自喜地夸耀说自己从没向任何女人屈过膝,他不知道自己的吹嘘多让我厌烦。很多次我向他提起这事,得到的回答总是:“有什么关系,你不是已经嫁给我了吗?”作为一个律师,罗德尼的回答的确不可辩驳。我看着手上的结婚戒指,传统的独钻造型让我想  相似文献   

6.
父亲戒烟     
姜贻斌 《老年人》2006,(1):28-28
父亲抽烟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母亲过去没有逼他戒烟,她知道我父亲因为家庭出身的问题有许多苦恼,烟雾可以让他麻木,也可以引导他思考。前些年,父亲退休了,母亲却逼他戒烟了。母亲这样做自有道理,且不说曾经有过的痛苦现在没有了,单讲父亲的身体就大不如从前,年纪大了还抽烟,将更加损害健康。于是,她经常把父亲的烟藏起来,让父亲急得手忙脚乱地四处寻找。父亲找不到,嘴里就不停地念叨“:我的烟呢?我的烟呢?”每当这时,母亲总是装聋卖傻:“我哪知道你把烟放在哪里了?”甚至调侃道“:莫不是老鼠拖到洞里去了吧?”但是,这难不倒父亲,他翻箱倒…  相似文献   

7.
怀念父亲     
邓树森 《老年人》2004,(6):28-29
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去世已经多年,我也老了,但我仍然十分怀念他。记得1971年10月的一天,父亲从乡下老家来到我工作的宜章县委机关,老泪直流地对我说:儿呀,我快不行了,人总有一死,这并不可怕,只是你妈走得早,你弟妹还有的没成家,让我放心不下啊……”我毫无思想准备,只是不断地安慰他:“爸爸,你不会离开我们,明天我陪您到县人民医院,有病治病,总会好的。”父亲连连摆手。他怕治病花钱,舍不得。两年前,父亲脸上突然长了一个瘤子,接着后脑和左耳根也出现了肿块,经医院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经过手术,医生把他脸上的瘤子切除了,但其它…  相似文献   

8.
叶倾城 《现代妇女》2010,(11):18-18
父亲去世后,母亲就不认他这个儿子了。 父亲罹患的是眼底黑色素恶性瘤。在电话里向他转述病名.声音安静疲倦,仿佛是另一个春日迟迟的午后.花影扑簌。他失声道:“不可能的。医生怎么说?”父亲静静地说道:“我自己就是医生.”  相似文献   

9.
我10岁那年的一个夏日,我带两个伙伴来到父亲工作的消防队。我问父亲,在回家吃午饭前,能否让我们喝杯汽水。从父亲的声音中,我觉察到了些许踌躇。但他随即说:“没问题。”给了我们每人一枚一毛的硬币。我们乐颠颠地跑到汽水机跟  相似文献   

10.
父亲     
父亲满了65岁,按现在的说法,他还是一个“年轻的老年人”。父亲虽然还不算老,但也不得不退出人生的大舞台,缩回到自己的家窝中来。我的家庭是典型的严父慈母式,很传统。母亲慈善得一辈子不说一句重话,父亲严得满脸都是“阶级斗争”。小时候我恨过父亲,恨他做事常常不近人情。比如,我的作业字迹潦草,他就罚我跪在学校的乒乓球台上示众,那时他既是我的父亲,还是我的校长。无法否认,父亲的高压政策给过学生时代的我们许多恐惧和烦恼,不能说他的教育方法有多科学,只能说他与母亲的搭配正好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张弛有度的氛围…  相似文献   

11.
一生的欠条     
大学毕业那年,父亲求亲告友,在家乡小城给我找了份他认为蛮体面的工作,我却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决定到外面闽一闽。那晚,我和父亲深谈。描绘自己的理想抱负。父亲说我心比天高,母亲则在一旁抹眼泪,都苦口婆心地劝我留下。我却冥顽不化,非要“走出去”。  相似文献   

12.
所谓伤心     
来来回回,无穷无尽,他不知自己走了多少趟,是不是还要继续走下去……他突然说:“我给你讲个笑话好不好?”自己先笑起来:“我小时候傻乎乎的呀,尽做蠢事。”一边漫不经心地啜着一杯可乐。那年他上初二,期末考试完毕,有人建议去一家新开的快餐店聚餐,一大群男孩子便欢天喜地骑了自行车冲过去。七兜八转,经过一个巷口,他忽然瞥见“永福巷”,心里一凛,双手同时急捏闸,自行车戛然而止,其他人的车早已经浩浩荡荡大河般从他身边涌过去———他父亲住在永福巷。他一两岁,父母就离了婚,他随母亲生活。五六岁那年,父母为抚养费问题几乎上了法庭,从此,…  相似文献   

13.
第十六届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出身于一个鞋匠家庭,而当时的美国社会非常看重门第。林肯为竟选总统在参议院演说时,受到一个参议员的羞辱。那位参议员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林肯不卑不亢地回答:“我非常感谢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知道我做总统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做得那么好。”参议员都陷入了沉默,林肯转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就我所知,我的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过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修好  相似文献   

14.
文化宫     
《老年人》1997,(5)
文化宫回报小杨请来父母参观他刚分到的新居,发现父亲每到一间房总有意无意地把所有的电灯开亮,离开时却不关上。他奇怪地问父亲为什么,父亲乐呵呵地答道:“22年了,我一直在想,等哪天你有了自己的房子,我也让你家的电灯全部大亮着!”(文辑)渔家女(剪纸)唐荣...  相似文献   

15.
苦涩的孝顺     
黄方国 《老年人》2004,(7):32-32
母亲去世后,年迈且瘸腿的父亲终于扛不住生活的艰难,不得不答应来我家养老。离开乡下老家时,父亲一定要我跟他一起去向邻居们告别。乡亲们都说:“黄爹,您儿子儿媳真孝顺啊!”父亲听了这话,笑容从满脸的皱纹沟里溢了出来。回到城里,天色微暗,已是万家灯火。妻子没有来接父亲,打发儿子下楼来了。在我的提醒下,儿子敷衍地叫了一声“爷爷”,连正眼都没看一下,就提着爷爷的包裹上楼了。父亲尴尬地站着,显得手足无措。我正要呵斥儿子,却被父亲阻止了:“他还小,不懂事,在一起住惯了,自然就亲了。”说完,一瘸一拐地走到了我的前面。打开家门,妻子坐…  相似文献   

16.
扣押护照到第七天,果然退了票。前面我说过,我犯错误,就在于“太重情面”、“太果断”。其实,这个结果先前是有预兆的。譬如,何小子既然已经开出支票,为何又要换回他自己的,用他父亲的票子抵数?后来我才明白,因为他父亲的名誉不好,反正是臭了,多扯一些烂污也无所谓,他自己  相似文献   

17.
为画 《老年世界》2013,(20):35-35
丁聪是国内外知名的漫画家,为有别于他的父亲“老丁”,他一直称自己为“小丁”。他说:“还有一层意思,‘丁’在中文里有人物之意,小丁即小人物。我学历不高,仅中学毕业,从没当过领导,所以总认为自己是个普通百姓,不值一提。‘小丁’这个名字很符合我,提醒我要永远做一个普通小老百姓。”  相似文献   

18.
小城,大爱     
2005年12月2日,父亲第二次从鞍山来上海,还是穿着绿色的旧军装,提着只黑皮箱。父亲当过10年兵,转业后也常以军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时不时地就会来一句“我是个军人”。母亲在他退伍那年和他离婚了。那时我13岁,我一直以为母亲会带着我走,可是没有,她把我留给了父亲。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父母都心存恨意,尤其对父亲,我至今都认为,如果他肯早点转业回来,这个家就不会散。  相似文献   

19.
一位爸爸下班回家很晚了,很累并有点烦,发现他五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当然可以,什么问题?”父亲回答。“爸,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说着。“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哀求着。  相似文献   

20.
刚过完年,就被大雪封门了。开始来城里过年的父亲还对这场大雪赞不绝口,一口一个“好雪”地赞着乐着,可是待大雪下到第三天的时候,就坐不住了。父亲一边说要回趟老家,一边就整理自己的行李。父亲是个办事果决的人,他一旦决定的事,九头牛也难以拉回。我自小就对父亲言听计从,不敢有半点儿倔强。所以就试着跟父亲商量,是否等雪下得小点儿了我亲自送他回去。父亲说:“要是往常是不让你送爹的,可是,爹不能不服老了啊!这次就听你的,让你陪着爹走过那九道弯儿坡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