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代四川潼川诗人用韵中有歌豪通押现象,这可能是宋代潼川诗人本土方言语音的自然流露.学术界普遍认为现代四川话形成于元明以后,它从属于西南官话,是北方话在西南的变体.这种观点表明元明以前的宋代是四川话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宋代潼川诗韵中歌豪通押的事实就为上述观点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其对四川方言历史层次的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史炤《资治通鉴释文》与宋代四川方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史炤反切与《广韵》、胡三省音切异同的比较研究,讨论了宋代四川方言语音演变的四个方面浊上变去、浊音清化、平上作去、韵尾混并。这些音变现象反映了宋代四川方音在历时演变过程中的一些特征,从中可以看到宋代四川方言语音的演变与共同语语音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但同时也具有自己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3.
目前已经面世的四川方言的研究成果和资料汇编,均是从近现代四川方言的词汇出发对四川方言进行静态描写,对于唐以前文献中的巴蜀方言没有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明清两代开始形成的现代四川方言是以古代的蜀语和秦汉以后的巴蜀方言作为自己的底层,对蜀语到四川方言的演变轨迹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目前还是开拓性的工作.中上古蜀语研究对四川方言史的研究以及汉语方言史的完善与研究领域的拓宽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地方志是记载一定时空内一个方面或各个方面情况的资料性文献,其中的方言材料是研究古代汉语方言的重要资料之一,据此可以回溯现代汉语方言的历史。本文选取宋代以来几部重要的江浙地方志,简要考察其中的吴语方音现象。考察时,一方面结合其他文献,另一方面利用现代吴方言。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四川及相邻地区共20个方言点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对四川方言亲属称谓进行归纳分析:一是与普通话对比,总结出语音、构词和语用等方面的特点;二是从各个方言小片之间的对比看内部差异;三是与前代文献作对比,总结出一个世纪以来四川方言亲属称谓整体趋简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集中对近十年来出版的四川方言研究论著作一简介 ,并择要以《四川境内的湘方言》《四川泸州方言研究》和《四川方言与巴蜀文化》三种论著为代表 ,以观近年来四川方言研究在史料搜集与实际调查方面的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7.
比较互证是考释词义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具体操作方法亦有多种,方言与文献互证即是其中之一端.在方言与文献互证方面,近代汉语文献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近代汉语文献与现代方言互证可发挥如下作用:由近代汉语文献证方言,可据以弄清方言词语的真实面目,知其究竟该如何标写,了解其使用历史;由方言证近代汉语文献,可以帮助我们准确了解近代汉语文献词语的词义,获知这些词语是当时实际语言的反映,同时还可为我们判定近代汉语某些文献的方言归属提供重要参考.在这方面,湖北黄梅方言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8.
四川官话方言入声区与无入声区对峙,这是由历史文化原因造成的。四川官话入声区方言由中原汉语直接发展而来,无入声方言由明清时迁入四川的移民带来的明清官话发展而来。从入声区的一个代表点——合江方言的形成与发展,可以探讨保留了古入声调的四川官话的历史来源,以论证以上观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四川方言的没、术、物三韵的读音分为三大类,六小类,并证明宋代此三韵还没有从臻摄入声韵中析出,明代与通摄入声韵合并,清代与宕江入声韵归并,进而演化出今天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
试论四川方言的“V都Vp了”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四川方言的"V都Vp了"结构的语法、语义、语用特点.四川方言的"V都Vp了"结构中的词语V多是述人动词,Vp可以是单音节动词,也可以是述宾短语、述补短语、兼语短语、连动短语、双宾结构等.其中"了"是有成句作用的"了2".从语义上看,此格式的语法意义是强调动作已经发生.从语用上看,通过对事实的强调,表达出说话人的某种情态,带有说话人的主观性,口语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