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家老宅原来的门牌号是小铜井胡同1号。由于总政歌舞团占用了原宅西边的一大部分,后来的院门是朝东开的,门牌已改为“西海西沿2号”。大门北侧遗有一个朴实无华的门墩,关于它还有一段小小的故事:有一位名叫岩本公夫的日本人是研究京城门墩的专家,他曾撰文写道:“……从1996年7  相似文献   

2.
忆门墩儿     
常想起儿时琅琅上口的童谣"小小子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要媳妇干啥?点灯说话,缝衣补袜……" 我家在北京大学东门外一条古朴宁静的胡同里.胡同不宽不窄,路北有三套年代久远的中型四合院.据爷爷讲,清朝修清漪园(颐和园)时,三个著名工匠承包了清漪园工程,并拜了把兄弟,用清漪园工程的料每人盖了一所四合院,就是这三套大宅.  相似文献   

3.
走进"羊肉胡同七号" 一进门正对服务台,其实就是收款台.左右手两堂饭厅,左手饭厅偏大,能容纳20来桌. 我们早早电话预约了位置--羊肉胡同七号.每个座席都标着胡同门牌,比如大羊坊三号、羊市口五号、羊坊店九号等等.  相似文献   

4.
"铁一号"--铁狮子胡同一号的简称,现在的张自忠路3号。1924年为段祺瑞执政府,建国以后成为人民大学的校址,后来,人民大学迁往中关村,"铁一号"就成了"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这里曾经是这个胡同比较大的院落,由于门前有两个铁狮子,所以这条胡同被人们称为"铁狮子胡同",这个院落就是铁狮子胡同一号了。历史上著名的"三·一八"惨案就发生在这里,北京女师大学生刘和珍当初就是在这里牺牲的,鲁迅先生还特意为此事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纪念刘和珍君》。也因此这里在1992年被列为东城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5.
在北京国子监街以北,有一条长632米、宽6米的胡同,明朝时称武德卫营胡同,到了大清,由于讹称,这条胡同便开始叫作五道营胡同.甭管叫武德卫营胡同,还是叫五道营胡同,一个"营"字,却足以判断这条胡同,是旧时军队驻扎的地方.从其西接安定门的地理位置看,也证明五道营胡同,是镇守护卫京城的一处兵营要地.  相似文献   

6.
家庭养老或称"居家养老",应当说,是我们民族的养老方式.拿北京来说吧,老辈儿就有"四世同堂"的传统.好几代人住在一个大四合院里,小辈儿共同照顾长辈,可谓"一方有事,八方支援"啊.四合院,门挨着门,很自然形成一条胡同.胡同有胡同自己的文化,谁不孝敬老人,在胡同里走路都抬不起头来,掐指算来,也许是好几十年前的往事了.  相似文献   

7.
孙怡虹 《中华魂》2012,(6):44-45
目前已经出版的关于北京文化的书籍,从历史到现实,从宏观到微观,从自然气象到人文景观,诸如宗教寺庙、胡同门墩、叫卖小吃、花会歌谣、皇宫王府、三山五园……可谓数不胜数,令人目不暇接。但是鲜见深入浅出地开掘北京文化蕴涵的佳作。李建平先生《魅力北京中轴线》一书,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  相似文献   

8.
北京东城区有条前厂胡同,位于东四和灯市东口之间,和周围一些又宽又直的胡同相比,前厂胡同很不起眼,路面狭窄,汽车无法通行,从东口走进胡同,要拐两个弯,路面才打直。胡同里有个5号院,是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一进院门,是个细长的小过院,也叫外院,三间南房;由外院过一道中门进入主院,主院里有北房(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房、厢房都有  相似文献   

9.
西廊下2号     
郝一星 《社区》2005,(3):56-57
在北京住了快50年了,几乎一半的岁月是在西廊下2号度过的。西廊下的岁月已随风飘逝,我却始终难以忘怀那些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日子。那是我青少年时代的一张光盘。少年时的许多记忆都浓缩在了那里。西廊下位于四九城内,在阜成门和西直门之间。从阜成门进来往东大约走几百米,快到白塔寺路北有条胡同,叫宫门口,顺宫门口往北不远,抵住东西一条窄路,这条路叫葡萄园,路北有几条南北向的胡同,当间的一条就是西廊下。这条胡同笔直,中间有条向东折去的胡同叫中廊下,通过去就是东廊下胡同。顺西廊下走到最北头,胡同呈U字型西折,和福绥境胡同相连,西…  相似文献   

10.
古都北京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为基础营建而成的。这其中,最为显著的文化特征表现在一些特殊的"数字"上。 老北京的一些胡同和街道也与"数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一尺大街、二龙路、三不老胡同、四川营胡同、五老胡同、六合胡同、七井胡同、八大人胡同、九道弯胡同、十条、百合园胡同、千竿胡同、万春胡同等。三头六臂哪吒城  相似文献   

11.
卢珉  傅洁 《社区》2005,(9):46-49
此处流动着过去的影子在北京鼓楼大街的东南侧,有一个后圆恩寺胡同。它默默地静立在那里,任凭历史风尘的洗礼。元朝时,在后圆恩寺胡同里曾建有圆恩寺。据记载:寺为元至元年(约1286年)间建,清光绪九年(1883年)曾重修。据上个世纪80年代调查,此寺已全部拆除。但这个胡同因为它位于过去的圆恩寺之后,故而得名。胡同的西部比较狭窄,而东部则比较宽阔,7号院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四合院,院内既有传统的中式建筑,也有西洋风格的亭楼,中西合璧,非常壮观。在这个院子的西边不远处,就是茅盾先生的故居。一进胡同东口,便看见了甲1号那座古色古香的宅院,这是…  相似文献   

12.
瞿宁  橙雪 《社区》2005,(7):48-51
在北京王府井大街西侧的灯市口西街,有一条清静窄小的巷子——丰富胡同。进去第一个门,19号院,就是老舍先生的故居。1950年4月,老舍先生与他的家人开始在这个三合院居住,直至他去世。特别是他人生中的一“头”一“尾”,都永远地留在了北京。小羊圈胡同出了个大作家在老舍一生的67年中,他在北京度过42年。在北京西城区新街口南大街上,有一个名叫小羊圈的胡同,这里曾经是下等人居住的地方。1899年2月2日,腊月二十三,老舍就出生在小羊圈最靠东南角的一个小院里(现在是小杨家胡同8号)。生老舍的时候,母亲已经年过40,而且身体十分虚弱,分娩时因失…  相似文献   

13.
很多人看见我的名字就问:"你很爱吃羊肉吧?"别说,羊肉我还真是吃不够,可是这后面的胡同怎么解释呢?得,咱就不知者不怪吧!羊肉胡同真是一条胡同名儿,坐落在北京西城的西四。要说从西四到新街口连个城门都没过,可比起老舍先生的小羊圈儿名气差远了,大概和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有关系吧! 说起羊肉胡同,我想给大家画张地图,可能有点老,但是我会尽量仔细地去描绘,故此我比摩登的三维多了一维--  相似文献   

14.
胡同一词很有地方特色,专指狭窄的小街道,特别是在"胡同"前面加上那些颇具文化历史内涵的人、物名称就更能体现老北京那种独有的韵味儿了。胡同一词最早出现于元代,元曲里就有"杀出一条血胡同"的说法。明代中叶时,胡同已经被人们广泛地用于街巷的命名,明代专记北京街巷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就有312条胡同的记录。不过,胡同并不是北京的专利,它的分布几乎遍及长江以北地区,又以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黑龙江省分布最多。  相似文献   

15.
胡同情趣     
我是从小在北京东城区小细管胡同里长大的,这个胡同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南宽北窄、曲里拐弯的小胡同,胡同南接什锦花园,北通魏家胡同。我家住的9号院是胡同中间偏西的一个大杂院,  相似文献   

16.
刘宝童 《社区》2012,(22):48
北京的文化与胡同密不可分,每一个北京人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都在这弯弯曲曲的胡同里上演。胡同,就是北京人的精神家园。说到"胡同"一词的由来,至今有几种说法,但都与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有关。第一种说法是:蒙古语称城镇为"浩特",大家熟知现在我国内蒙古省会名称是"呼和浩特"。蒙古人进入中原后,建元朝,将北京作为大都,便按照自己的习惯,将中原城镇街巷也称为"浩特",  相似文献   

17.
地处前门地区的琉璃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是北京市文化气息最为浓郁的"京都雅游之所".来北京游玩的人,都喜欢坐着三轮车在琉璃厂街区的胡同和四合院儿转悠转悠,近距离感受一下北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现在,坐落在琉璃厂铁树斜街的93号院博物馆,是胡同游必去的一个景点.  相似文献   

18.
总布胡同:是3条胡同的总称坐落在北京东单北大街的总布胡同,是一条有600多年历史的老胡同,明朝属明时坊。之所以叫它“总布胡同”一说是因总捕衙署(相当于现在的市公安局)曾设在这条胡同,  相似文献   

19.
北京前门外的施家胡同里有座"袖珍小学"--施家胡同小学.在那小小的两进四合院里,满装着我们的童年梦想,它就像一条漂洋过海的小船,曾经载着我们走过很远.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与作文》2009,(12):54-55
四大凶宅的故事 西单小石虎胡同33号。老北京的胡同多,趣味和讲头可大了。这西单小石虎胡同33号在清时是宗学府,《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到西山著书之前曾是这里的邻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