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道教与古代科学的关系十分密切,道教科技研究是道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沿领域,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道教是世界上唯一不排斥科学技术的宗教.要研究中国传统科技思想,可以从道家道教的经典著作中找到许多有用的资料,道家道教的农学思想就散发在浩如烟海的道教经典中.在盖建民主编的"道教科技研究丛书(一)",袁名泽《道教农学思想发凡》一书问世前,可以说,对这个方面专门而系统的研究,在学术界尚属空白,正如盖建民教授称之为"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因此,这种现象造成学术研究认知的缺陷,也导致道教农学思想在实践应用层面的丧失.《道教农学思想发凡》一书,则在拓展道教科技研究领域,纵深道教农学思想体系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本土宗教的道教,曾经以其独具特色的认识自然万物、探索生命奥秘的思维方式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数十名海内外知名学者历经多年共同研究、编撰的《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是第一部系统阐述道教科学思想和科学成  相似文献   

3.
《文史哲》2006,(3)
2002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汉魏两晋卷)姜生、汤伟侠主编,科学出版社//中外文化交流史(第一卷)陈尚胜著,世界知识出版社//唐德宗评传刘玉峰著,齐鲁书社//唐代工商业形态论稿刘玉峰著,齐鲁书社//国学举要·道卷王晓毅著,湖北教育出版社//齐鲁思想文化史孟祥才、胡新生著,山东大学出版社//国学举要·史卷周晓瑜、张友臣等著,湖北教育出版社//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栾丰实等著,文物出版社//海岱地区周代墓葬研究王青著,山东大学出版社//美术考古学导论(第二版)刘凤君著,山东大学出版社//从西方到东方——伍廷芳与…  相似文献   

4.
《中国道教史》(四卷本 )是一部通史性的学术专著 ,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六五”至“八五”重点科研项目。该书由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卿希泰教授任主编、王明先生任顾问 ,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编写 ,于 1995年 12月完成。书一出版 ,即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重大反响。大陆的《光明日报》、《出版工作》、《社会科学研究》、《宗教学研究》 ,台湾省的《哲学与文化》、《关系我》杂志 ,国际学术刊物《journalofasianatudies》等纷纷发表书评和报道。 1997年 8月 9日 ,《光明日报》还以《认真研究中国道教文化———…  相似文献   

5.
刘绍云 《文史哲》2004,(6):165-165
第三届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 0 0 4年 5月 2 9日至 6月 1日在山东大学隆重举行。会议由山东大学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究所和香港圆玄学院联合主办 ,山东大学校长展涛莅临会议并作发言。会议得到了海内外同行学者的广泛关注 ,中国科学院院士席泽宗先生、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先生、台湾成功大学丁煌教授等知名人士以及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青岛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崂山康成书院、美国芝加哥Zy gonCenterforReligionandScience、香港道教学院、新加坡道教协会等给大会发来了贺信或贺电。美国波斯顿大学…  相似文献   

6.
从哲理、伦理、心理、生理、物理这五个层次看,在世界各大宗教中,道教是最接近科学和技术的;以发明火药为例,道教的“试验模式”对科学是有贡献的;《道藏》是李约瑟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直接“缘起”;道教的“修炼模式”对发展教育模式是有启发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之一,但是,在一方面由人类学,另一方面由基于藏经文本的古代历史研究所主导的道教研究中,近代道教史直至今日仍旧处在边缘的境地当中。“近代道教史”这一提法,所指的是这样一些研究,即在社会、政治近代化进程这一背景下,其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在于道教制度、实践和思想的变革,并且除了利用田野调查、口述历史和道教资料进行研究外,尽可能广泛地使用历史性的资料。除了其固有的旨趣外,近代道教史也应当表明,道教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是中国社会的本质性因素之一,在近当代历史进程中,中国社会与道教共同演进,并对道教的变革与力甚巨。作为近代中国历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代道教史这一研究领域所发挥的作用将会与日俱增。目前这一研究领域正在全面铺开,本文的目的就在于介绍这些著作和计划中的一些显著特征,并为其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尤为具有研究空间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郑志强 《学术研究》2006,(12):144-145
李约瑟在著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把中国人从“公元一世纪到十八世纪期间先后传到了欧洲和其他地区”的重要发明成果共列出26项,但其中没有金属管形枪炮(包括火箭),也没有纸币。至于国内如吴国盛的《科学的历程》、杨沛霆的《科学技术史》等代表性专著,均未将后两项发明提升到与“四大发明”并列的重要位置;一些中国科技史著作甚至说:“其实,用来制造洋枪洋炮的火药,原本是中国人的发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中国发明的火药制造枪炮进攻中国,这也算是一个历史的悲剧。”[1](P169)言外之意,只有火药是中国发明的,而金属管形枪炮的发明权…  相似文献   

9.
研究中国科学思想史,现在已经是科技史界、哲学史界和思想史界共同感到很迫切的一个课题了。迄今为止,除了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Joseph Needham)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的第二卷专门讨论中国科学思想的发生和发展之  相似文献   

10.
谈及道教文化的研究 ,不能不提及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著名道教研究专家卿希泰教授。省思中国道教发展变迁的内在动因 ,进而把握以“道”为基本意象的中国文化灵魂 ,无疑是卿先生数十年来的学术关怀之所在。早在 80年代初 ,卿先生撰写的《中国道教思想史纲》第一、二卷 ,就被海外学术界公认是第一部“关于道教思想史的系统研究的著作” ,是第一部全面、科学地揭示中国道教思想发展规律的力作。〔1〕该书曾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教育部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操觚于 80年代初 ,最近方杀青并出版的《续·中…  相似文献   

11.
<正> 一、中国科学思想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的意见比较一致,都认为“研究中国科学思想史,现在已经到了一个非常迫切的时候了”(《中国科学思想史研讨会议综述》,《哲学研究》1988年第1期)。这是因为中国科学思想史的研究是一门横跨科学技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两大领域,兼及文化背景、古籍整理、当代科技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学科,而各个领域在其自身研究的进程中又不可避免地需要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这就使这些领域不约而同地开始了这一课题的研究,并且分别从各自的学科出发,体会到它的意义和价值。从科技史研究方面来看,中国科学思想史的研究可以说是中国科技史研究的一个新的阶  相似文献   

12.
训诂学是文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在学习和研读文史专著与论文时 ,常常发现一些有名望的专家学者 ,由于忽略了训诂学的研究成果 ,而产生常识性的错误。现摘取几个典型的事例 ,以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一、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中的失误  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是一部誉满全球的著作 ,其蕴涵之宏大 ,论述之精深 ,探讨之广博 ,使中外科技史工作者为之叹服。它对中国科学技术史这门学科的创立 ,有开榛辟莽之功。但是 ,由于李约瑟博士对中国古代的训诂学了解不多 ,出现了一些不该发生的错误。李著《中国科学技术史…  相似文献   

13.
中国各民族信奉多种宗教,其中以佛教和道教的影响最为深广,佛教由印度传入,道教却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民族宗教。然而,国内对道教的研究却很薄弱,直到进入80年代以后,这种情况才有改变,近年来在学术文化领域更是出现了一股研究道教和道教文化的热潮。笔者曾出版《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一书,就道教与中国各族民间口头文学的相互关系,也就是中国民众的文艺生活与宗教生活的联系作了较为系统的清理。后又在这项研究工作积累材料的基础上选编了一本《道教的传说》。这是一部有关中国民间道教信仰的传说故事集。我们只有联系道教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汤一介,原籍湖北省黄梅县,1927年2月16日生于天津。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一直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汤先生是我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曾创办中国文化书院、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等学术研究机构。他注意研究哲学与文化的新问题,并提出了许多有独创性的见解。晚年主持《儒藏》的编纂与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郭象与魏晋玄学》《早期道教史》《佛教与中国文化》等,主编有《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儒藏》(精华编)、九卷本《中国儒学史》等。  相似文献   

15.
以往国内道教研究比之佛教研究较弱 ;但以两种《中国道教史》① 的出版为标志 ,道教研究迈入空前繁荣的境界。 1 996年以来 ,随着新秀的推出和“票友”的激增 ,研究又有新的进展 ,呈现出全面展开的新景观 ,研究成果之丰赡 ,前所未有。笔者孤陋寡闻 ,见识有限 ,仅所知道的专著、  相似文献   

16.
《江汉论坛》2006,(5):144
卿希泰,道教学家,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1928年5月出生于四川三台县。195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法律系,当年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1954年毕业。先后任四川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副教授,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宗教学研究》主编,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全国宗教学学科规划组(学科评审组)副组长,全国首届高等学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著有《中国道教史》、《中国道教思想史纲》、《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无神论史话》、《刍荛集》、《道教文化新…  相似文献   

17.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对我国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哲学思想、风俗习惯、科学技术、医药卫生乃至政治经济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鲁迅先生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鲁迅书信集》上卷,第18页),其言甚为精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对道教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就不可能全面地了解我国的历  相似文献   

18.
易学主要阐述的是儒家的思想。但是,中国易学史无疑应该包括道、佛(主要是华严宗)及有的少数民族中的易学。我们这里谈的道教易学,是中国易学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从东汉末年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歌咏大易”开始,到现代著名道教学者陈撄宁“再将《周易》详详示”为止,几乎所有古今的道教学者都程度不同地援《易》立说。这些道教学者主要承袭《周易》、流易学阐述万物变化、人间世  相似文献   

19.
道、学、术:道教史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令宏 《文史哲》2006,(3):61-70
术、学和道的双向互动关系是道家演变和道教产生、发展的内在实质和动力,其中,术与道的双向互动关系更加重要。以道统术,以术得道,是道家、道教思想发展演变的内在动力。据此可以解决道教史研究中如何处理道家与道教的关系、道教与科学的关系、道教究竟是不是宗教、道教史的分期等问题,并可以借此整合道教思想的外史和内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由庄福龄教授主编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已经出版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问题,在我国已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毛泽东哲学思想史和中国现代哲学史等著作中均有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