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颜梅生 《当代老年》2010,(10):20-22
他14岁参加红军,除出生入死历经无数次战斗外,还从事保卫、侦察、侦破工作。由于为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延安进行前期侦察工作,他成为第一个进入延安的红军;因成功破获周恩来崂山遇险一案,他被誉为“延安的福尔摩斯”。他叫谢滋群。  相似文献   

2.
马德伟 《老年人》2005,(12):18-19
蒋泽民曾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一名战士。1939年,他奉命来到重庆,参与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筹建工作。不久,又将他调回延安,给毛泽东当保卫参谋。回到延安,叶子龙领着蒋泽民去见毛泽东。同去的还有李德山,也是新调来的保卫参谋。毛泽东亲切地问这问那,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和工作。毛泽  相似文献   

3.
何立波 《老年人》2006,(7):38-40
1942年3月,刘少奇离开华中抗日根据地,返回延安,日程长达近9个月,被人称为一次“小长征”。回到延安后不久,刘少奇成为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后的三位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之一,首次进入党中央核心领导层,并奠定了他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的基础。(一)早在1937  相似文献   

4.
有一年,我接到一位青春少女的信,洋洋万言,倾诉了她的不幸与对生活绝望之后,她希望与我面谈一次,并且指定了时间地点,又说,如果彼时见不到我,她将自杀。说得凄绝哀婉。又有一次.一份西北的业余作者,又寄来了一份稿子请我看,他曾经写了一麻袋手稿而屡屡被退,他整天陷入写作的狂想中,不种田、不做工,卖光了家里最后二斗米换了稿纸。妻子带孩子离开了他,他仍执迷不悟。为此我曾请他来参加过一次创作会,给他拿过几本稿纸,除了我以外,又请专人给他看稿。但他这次提出,如果剧本仍不能为电影厂所采用,他将以死来对待。朋友,如…  相似文献   

5.
延安整风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一次思想教育运动。因这场运动从延安开始又以延安为典型,所以历史上称为"延安整风运动"。通过整风运动,使人们从教条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全党结合中国革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水平,统一了全党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党员觉悟,增强了党组织战斗力,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伟大创举,推进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6.
竖心旁 《女性天地》2012,(12):56-57
离过三次婚的男人能嫁吗问:我有个交往了一年多的男朋友,在交往前他告诉我,他离过一次婚。起初我犹豫,后来觉得他为人不错,对我也很好,所以就接受了他。现在我们谈婚论嫁,他才告诉我,他离过三次婚!他解释说,第一次离婚是因为对方有了外遇;第二次离婚是因为对方坚持要去国外生活,而他不愿移居;最后一次离婚是因为对方对他父母的态度非常恶劣,他实在无法容忍。三段婚姻,没有一段是超过3年的。他向我解释隐瞒的原因,又再三保证一  相似文献   

7.
岳老师:您好!我和老公在一起13年了,可这已经是我第三次离开他了!在恋爱时我就曾经离开他,自己去了另一个城市,可半个月后我又回到了他身边。去年我又一次离开他,一个月后还是回来了。现在我准备第三次离开他,他也说要离婚。可我刚才岳老师:  相似文献   

8.
彭雅青  姜学霞 《职业》2009,(12):4-7
他,曾是个典型的职场“倒霉蛋”:他曾一次次被推上成功的巅峰,又一次次被折腾进失败的深渊:他甚至遭遇了一场莫须有的牢狱之灾……但在100次跌倒之后,他终于101次站了起来。  相似文献   

9.
抽烟毛泽东有抽烟的嗜好,而且抽得很凶。他的桌子上与墨砚并列摆放着的,有一个香烟罐子,里面插着粗大的“三晋”牌烟卷,还有一个装过代乳粉的洋铁罐,里面盛着另一种烟丝。毛泽东常找人谈话,谈多长时间,就会吸多久的烟。烟卷和烟斗,他交换着吸。但他吸洋式烟斗的技术并不高明,一斗烟常常要点好几次火,才能把烟点燃,让一旁的人觉得非常浪费火柴。有一次,陕甘宁边区政府和八路军举行晚会,招待延安卫生工作人员。他登台讲演,忘了熄灭手里的烟卷。讲着讲着,他忽然意识到了什么,迅速将烟往旁边柱子上一摁,又顺手放进裤口袋里。讲完话走下台,他又掏…  相似文献   

10.
魂系陕北     
提起靳之林,你可能会想到他的油画《南泥湾》,可能会想到他致力研究的"本原哲学",可能还会想到他一直关注的陕北民间剪纸艺术……无论是他的艺术创作,还是学术研究都和陕北延安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当记者来到靳之林北京家里对他进行采访时,这位已经89岁的老人每当谈起延安时总是显得有一丝激动,那里留下了他太多的回忆."俯吮延河水,脸贴宝塔山,十年不眠夜,热泪想延安."当靳之林向记者吟诵起他年轻时创作的这首诗时,依旧显得心潮澎湃.  相似文献   

11.
朱冰 《中外书摘》2011,(3):66-67
1945年3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初见曙光。东方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在望,中国人民欣喜地等待光明到来。地处西北的延安城内扫去笼罩已久的阴霾,人们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恰在此时,一项艰巨而荣耀的任务落在钟敬之肩上——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布置会场,地址选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中国共产党党内,毛泽东率先倡导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把它概括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不仅如此,他还特别讲究批评的艺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有如良医看病,对症下药,大爱无垠。幽默风趣,点到为止从1935年10月,莫文骅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到1945年8月离开延安南下,其间整整10个年头。在延安10年中,他有幸在毛泽东身边  相似文献   

13.
仁悟 《老年世界》2014,(20):4-6
面对15倍于己的敌人疯狂进攻,罗元发指挥部队硬是顶了7天7夜1947年初,蒋介石把目光投向了西北,投向了共产党的根据地——延安。胡宗南立即拿出了进攻延安的计划:将其主力分成二路,右兵团由整1军军长董钊率3个整编师,占领临真、金盆湾等地,沿金延大道两侧,向延安攻击前进;左兵团由整29军军长刘戡率2个整编师,占领富县、茶坊、甘泉等地后,协助右兵团,以闪击行动迅速攻占延安,后于延安附近包围歼灭共军主力,共动用15个旅,14万余兵力。  相似文献   

14.
正1938年6月的一天,爱国民主人士康心之的家里传出一条消息:他不到20岁的二女儿康岱沙失踪了!不久,又传出消息:康岱沙放着千金小姐不做,离家出走到延安投奔共产党了。康岱沙为何放弃锦衣玉食的生活,前往延安?赶赴延安接受艰苦环境锻炼康岱沙,1919年2月出生,其父康心之是重庆颇有名望的民族资本家,与于右任、邵力子等国民党上层人士均为好友。位于重庆市城区内领事巷10号的"康宅"宽庭阔院,远近闻名。  相似文献   

15.
萧红和陈学昭都是五四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第一批新女性,都有着从传统家庭突围的经历。在风云变幻的时代里,一个远离延安,英年早逝;一个奔赴延安,转换蜕变。这两个女性代表了当时两种不同选择的新女性,但是却有着殊途同归的突围和陷落。本文试图从萧红与陈学昭这两位五四新女性的人生轨迹和文学创作,来探讨在五四新文化、新思想的激荡冲击下,女性奋力突出封建重围却又不断妥协不断陷落的悲剧历程。  相似文献   

16.
值此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本刊重访了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三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在那里,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次又一次做出重要决策,他们的无私奉献换来新中国的诞生;在那里,名为“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力量深深扎根,不断生长,壮大……  相似文献   

17.
提起西北大开发,左宗棠(湖南湘阴人)是一位引人瞩目的人物。他历经清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朝。作为朝廷命臣,他镇压过太平天国和回民起义,曾在历史上铸成大错。但他抵御外侮,反抗列强,倡导洋务,开发西北,对促进中国近代化又建有不朽的功勋。这里介绍的是他在西北的一段经历。  清光绪元年(1875年),朝廷内外酝酿着一场收复新疆的战争。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针对沙俄的侵略野心,倡言进军新疆,光复失地。在曾国藩等大臣的推荐下,64岁的左宗棠受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次年,他指挥4万余清兵向新疆进发。几名壮…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投身革命后从未给自己办过寿宴,也禁止别人为他祝寿。1944年4月30日在延安的一次招待会上,著名爱国将领续范亭想到去年正是毛泽东50岁整寿,而延安各界无任何祝寿举动,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当即赋诗为颂:“半百年华不知老,先生诞日人不晓。黄龙痛饮炮千...  相似文献   

19.
里辉 《当代老年》2007,(8):33-33
1947年2月1日,是革命老人徐特立70大寿。当时,由于胡宗南进攻延安在即,中央机关大部分都已疏散,徐老也到了绥德。一天,一骑快马突然来到,请徐老回延安,中央要给他祝寿。他老人家立刻意识到此举的意义。他说:“这是政治寿!”便立即返回延安。中央领导同志均为徐老题词祝寿。毛主席的题词是:“坚强的战士”;刘少奇的题词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  相似文献   

20.
本书记载了从1937年1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延安。到1947年3月毛泽东撤离延安的10年中,毛泽东在延安的众多故事。每个故事以一个事件为由,既单独成篇,又互相衔接。这里遴选的是其中的四个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