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990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7.27%,青海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6.29%,西宁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5.87%,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到2003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2.3%,增加了5.03个百分点;青海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72%,增加了4.4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剧烈变动。一、服务业在许多发达国家以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增长的主体,并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在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2001年首次超过了工业的比重,在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产业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之后,正在向服务经济时代迈进。从我国三次产业发展的趋势看,产业结构变化出现了质的飞跃,第三产业具有越来越重要地位的趋势。从劳动力就业结构来看,预计2005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为43%,比2000年下降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达到36%左右,比2000年上升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浅议第三产业统计问题金湖县统计局闵永龙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和专业分工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据世界银行公布的《世界发展报告》:至1992年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发达国家在60%以上,中等发达国家也达到了50%。而我...  相似文献   

4.
基于超效率DEA方法的第三产业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吸引大量人员就业的重要力量,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竞争力仍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近年来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已经连续十几年保持在32%的水平上。根据研究,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第三产业应该占到经济总量的40%左右。二是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较低。从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看,目前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仅为28·6%,而发达国家大多达到70%左右。三是第三产业投资在所有制结构的转换上仍然较慢,国有投资一直居于主导地位。相对…  相似文献   

5.
我国第三产业经济发展与就业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庆光 《统计与决策》2005,(19):110-112
一、第三产业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对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十五"期间为例,第三产业对全国新增就业人数的贡献率为84.6%,显然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从1980-200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3.7%上升到32.1%,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由12.1%上升到26.4%.90年代以来,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增长1%,减少了126万个劳动力;第二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增长1%,创造了26万个就业岗位;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增长1%,创造了100万个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6.
l、保持国民经济适度增长,切实保证全社会对劳动力需求的不断增加。 研究证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利于就业问题的解决。1979年至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就为全社会提供近900个就业岗位。为此,必须调动各种发展手段保持经济总量健康、持续、适度的增长。 2、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分析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之后,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第三产业的就业岗位就增加1千余个。目前我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仅为 33.…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是产业关联应较高的综合性经济、文化和创汇型产业.它可直接带动和促进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的发展,对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增加就业机会,满足城乡居民生活流费需求,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国民经济综合协调发足等具有重要意义.台州市第一届党代会报告提出发展第三产业的古井目标:到2000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回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达到36%,到2010年,要把全市建设成为科工贸发达的田代化港口江市.主要经济指标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为实四上述目标,…  相似文献   

8.
《统计与预测》2002,(6):62-62
第三产业发展不够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0世纪90年代,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平均增加就业岗位仅为17个;而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平均增加就业岗位达85个。但是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却很不充分,从业人员比例仍然偏低,目前仍仅占全国从业人员的27.7%。而一些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已达到70%以上,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已达到了50%左右。  相似文献   

9.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一个伴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和调整的过程,其中,较为明显的特征就是服务业贡献率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据我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O%。农村现代服务业是服务于农业再生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多层次多环节发展起来的一大产业,是我国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农村传统服务业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相似文献   

10.
《青海统计》2008,(10):42-42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就业人口不断增加,就业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978年的39.7%上升到2007年的56.6%(见下表)。从就业人员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不断上升,尤其是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所占比重上升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1.
数字看青海     
改革开放以来就业结构一降两升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就业人口不断增加,就业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978年的39.7%上升到2007年的56.6%(见下表)。从就业人员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不断上升,尤其是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所占比重上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总产值在GDP的比重(以下简称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会不断增加,这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个共同特征,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一、第三产业经济类型构成概况 1.国有经济比重下降,增长速度低于其他经济 改革开放以前,国有经济是我省国民经济的主要力量,第三产业增加值的95%以上由国有企业、单位创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多种经济成份的快速发展,国有经济占第三产业总体的比重开始下降。普查资料显示,1992年,我省第三产业中国有经济单位数为9.4万个,从业人员为173.4万人,创造增加值为129.6亿元,分别占第三产业机构、人员、增加值总计的  相似文献   

14.
王丽 《浙江统计》1995,(11):6-7
发展现状及特点温州市是第三产业较发达的地区,那么鹿城区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如何呢?据第三产业普查及统计年报资料反映,鹿城区现有58618人从事第三产业;拥有固定资产58231万元;增加值由建区初期(85年)的10561万元,增加到1993年的10454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增长速度为20.9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建区时的3O.4%,上升为431%。这一比重高于全国、全省、全市的平均水平,充分显示了鹿城区第三产业在全区经济中的地位。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第王产业的增长点来自:第一,第三产业第一层次的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国…  相似文献   

15.
宫芳 《山西统计》2001,(12):22-23,2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三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质量日益提高。但也有统计数据表明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内部结构仍不合理。因此 ,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地分析探讨。一、我国第三产业不断发展 ,但仍然滞后改革开放以来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步下降 ,第二、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第三产业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近年来 ,第一、二产业转移出大批富余劳动力 ,“九五”期间前 4年全国从业人员共增加 2 6 39万人 ,第三产业吸收了其中的 81%。 1999年底 ,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为 2 6 .9% ,比 1995…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任何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之中,都伴随着人口的城市化,大批居住于农村的人口由依靠土地为生的第一产业转至依靠知识、技能、资本为生的第二、第三产业。现在,城市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国先进水平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前,出于当时计划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长期实行把农民禁锢于土地之上的一系列政策,农村人口长期保持高比例水平,这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据有关资料,世界各发达国家在工业发展的初中期,均伴随着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自然转移,如日本从1947年到1975年,工业化水平仅从28%提高到36%(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而同期的城市化水平则从28%提高到75%(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韩国从1960年到1981年,工业化水平仅从20%提高到39%,而城市化水平就从28%提高到56%。  相似文献   

17.
一、浙江省第三产业就业的变动分析 1、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及比重的变动分析.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渠道,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浙江作为人口密集化程度高、就业压力大的省份,第三产业发展更加迫切.据统计显示,1985年浙江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为1273.25万人,第二产业为735.22万人,第三产业为310.09万人,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为54.9:31.7:13.4.  相似文献   

18.
一、我区产业结构的现状 发达国家的研究表明,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一产业所占的构成比重不断趋于下降:第二产业比重随工业化进程的不同阶段而趋于快速上升、缓慢上升、不变和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比重趋于不断上升中。  相似文献   

19.
曹桂芝 《浙江统计》2003,(10):13-14
第三产业繁荣兴旺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实现程度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台州市第三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是通过1985年以来17年的高速增长,总体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76.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31倍,平均每年增长15.4%,总量居全省第五位。但由于种种原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全省各市中居末位。一、发展的简要回顾从台州市1985年至200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的变化情况看,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比重差距…  相似文献   

20.
一、郊县现行统计调查方法的矛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郊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经济成份、经济规模发生巨大的变化,据统计国有经济占10%,集体经济占60%,个体和三资企业占30%,因此,原来的全面层层汇总的报表统计方法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新的体制与原统计方法不断发生摩擦、碰撞。其矛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