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克纳的黑人女性观在福克纳的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通过<喧哗与骚动>中"狄尔西"这个典型的黑人保姆形象,我们可以从侧面了解福克纳对女性,尤其是对黑人女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发展,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上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经历着思想文化上的全面转型.在传统和现代的文化衔接和断裂中.文学面临着自我的重新归位.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方式,女性文学在此种文化对话中获得了发展的契机.同时也面临着自身"言说"的困境.本文从海男的<妖娆罪>和<女逃犯>这两部小说出发,试图对当下女性文学的发展处境做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梁乙真的女性文学史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中国近代早期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史的特点及其时代意义.梁乙真的<清代妇女文学史>和<中国妇女文学史纲>两部文学史具有较为为完整的结构叙述体系,而它们都基于"史料主义"进行叙述.虽然存在一些问题,梁乙真将女性的文学行为及作品视为一个"独立"的批评对象,这是最值得关注的遗产.  相似文献   

4.
《私人生活》的存在与虚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染的<私人生活>是一个女性对过去的生活现象所做的一次本质还原.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即是对存在的诠释过程.在对他人的感知诠释中,作者发现并验证了此在的存在意义,这是<私人生活>的女性价值.在存在面前,存在者是自由的,她的自由是存在判定的.  相似文献   

5.
人的价值不仅是哲学家研究的课题,同时也是文学家笔下的永恒主题.劳伦斯的小说中蕴含着他的"存在"理论.他笔下的女性人物在努力实践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探讨<虹>中的女性人物,认为劳伦斯无论在作品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在经历一场情感历险,都在寻求人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6.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莉莲·海尔曼的两部剧作<小狐狸>和<森林的另一边>作品中三代女性人物的命运和追寻,探讨海尔曼对十九世纪、二十世纪转折时期南方女性生存状态的观察和思考,以及作品中所折射的作家本人的女性观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丁玲的思想和创作"向左转"后,她曾有的女性话语立场并未被革命话语立场所遮断,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仍有延续,从叙事学角度分析,这时的女性话语已不同于"莎菲时期"的女性话语,它以潜在的、变形的方式存在;丁玲塑造李子俊女人形象的过程就是在女性话语与革命话语之间摇摆的过程,两种话语交错出现使得李子俊女人形象更真实传神;丁玲此时的女性话语立场虽较"莎菲时期"逊色,却仍显其连续性.  相似文献   

8.
徐艺玮 《殷都学刊》2010,31(1):99-102
从<情人>和<广岛之恋>这两部作品中我们会发现作者杜拉斯颠覆男权话语、强调女性主体身份的女权主义思想,但在杜拉斯的女性话语背后显露出西方白人身上所固有的种族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结合我国<婚姻法>保护女性婚姻家庭权利的相关规定,探索"同一平等"与"差异平等"的法律价值区分,得出我国婚姻法应当纳入社会性别意识,坚持差异平等的结论,并对我国现行婚姻法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作家整体崇尚西方和批判传统的情况下,<红楼梦>恐怕是少有的例外,它普遍受到关注、热爱和崇拜.林语堂也不例外,他平生的最爱是<红楼梦>.<红楼梦>的女性形象塑造、家庭文化叙事,尤其是其精神血脉已浸润于林语堂的文学人生之中,也深入了林语堂的精神和灵魂,这自然提升了林语堂的审美境界和艺术品位.不过,由于过于崇拜<红楼梦>,一味沉溺于模仿,缺乏超越性意向,这是林语堂的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11.
王安忆是一位颇有个性和思想深度的作家,其近期的一组短篇小说显示了她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思考.<舞伴><闺中><小新娘>和<云低处>均以女性为中心人物,显示了对两性融合的信念与探索.不同的是,前三者以单纯的女性立场,通过揭示她们的内心情感来表达其渴望;而后者则以开阔的两性视野,通过两性的接触对话,暗示了两性融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女性的个性解放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命运问题,是现代中国许多作家关注的一个焦点.尽管<阿毛姑娘>、<雷雨>、<寒夜>、<魔女>的体裁不尽相同,但它们在选材、人物关系的设置、人物命运的安排等方面,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丁玲、曹禺、巴金、欧阳子等作家对相似题材所作出的同中有异的艺术处理,明显可看出作家们创作观念和审美方式的同构和差异.将这几篇作品组合起来,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现代作家对女性个性解放和命运问题的连续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小说的艺术魅力在于它的话语蕴藉的意义丰富、余味无穷.黄咏梅小说<契爷>的丰富社会话语蕴藉和女性话语蕴藉,是以含蓄的蕴藉形态表现出来的.可贵的是,黄咏梅作为一个年轻的女作家,能够超越女性的身体写作和欲望叙事之外,反思女性与历史、社会和时代的关系,在更广阔的背景去考察女性作为一个独立主体的精神成长史.从女性性别平等的诉求中,我们看到年轻一代的女性作家对性别关系处理的理性和宽容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冯利华 《天府新论》2009,(3):154-157
孟姜女形象特征及故事主干情节直接来源于刘向<列女传>卷四<贞顺传·齐杞梁妻>.通过女性主义的视角,考证对比<左传>、<礼记>、<孟子>、<韩诗外传>的相关记载,我们发现杞梁妻"哭城"与"自尽"的实质并非是守礼、贞烈.其贞义形象体现父权文化的女性价值取向与男性对女人的伦理期望,被当作教化女性的楷模,用以宣扬社会伦理."列女"被视作"烈女",悲愤、绝望被贞义的表象掩藏,演变成后世文学的孟姜女故事.  相似文献   

15.
丁玲和萧红的女性题材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丁玲前期创作的短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和萧红的<生死场>中的女性欲望和女性身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两位女作家都表达了共同的女性情结与性别意识,但她们各自不同的叙述方式使小说呈现了不同的文本特点,小说中透露的女性自我的体验及其艺术表现方式给我们不同的启迪.在女性思想和身份并未完全解放的当年,她们以极大的勇气和智慧书写了男权传统中女性的内心困惑和身体的疾病,体现出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现实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16.
陶原珂 《中州学刊》2004,(5):100-102
<玉台新咏>中的诗作常常借助颜色词语意象描写女性人物,包括肌肤、化妆、服饰等,从而使女性的形象表现得更加明艳;诗人们已经比较有意识地将颜色词语意象融入比兴、铺陈、对仗等表现手法之中,与<诗经>、<楚辞>对颜色词语的运用相比,已表现出明显的艺术自觉,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达方式,也为后代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有益的诗歌意象资源.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20世纪20~40年代,<良友>画报从不同的方面满足了当时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在中国画报史上产生较大影响.本文从真实的时事报道、立体的都市生活、丰富的西方图像、时尚的女性形象等几个方面,对<良友>画报内容的时代特色进行探究.对于揭示"良友遍天下"的原因,研究中国现代报业史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的变迁中,尊男卑女似乎是主流社会强烈主张的一个基本遗传因子.然而,这种意识形态上的积极作为恰恰反映出在占人口比重最大的底层民众中存在着一种与之相对抗的涌动暗流,以战国中期民本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为最.在孟子思想的主要裁体<孟子>文本中,孟子"重"妇、"厚"母、"别"妻、"亲"女、"先"寡的女性伦理思想是其最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区别于以民族解放为妇女解放之目的和归宿的晚清女权启蒙主流话语,<中国新女界杂志>从女性的角度关注和探讨女权问题,重视女性的主体地住,形成了以本土女权理论意识、温和的女性立场和科学启蒙意识为主要特征的独特女权思想.<中国新女界杂志>的女权思想不仅丰富了晚清女权理论,同时也为晚清以来中国女权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0.
<乐府·陌上桑>与<诗经·氓>被公认为是真实反映不同时代、相同题材(女性命运问题)的现实主义创作典范.本文从"文学即人学"的角度,比较分析两诗中采桑女形象之不同的所在与原因,并说明<陌上桑>之突破<诗经>的创作模式,不仅是现实主叉之"文学"的进步,同时也是人道主义之"人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