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掌握可编程逻辑器件(PLD)、专用集成电路(ASIC)与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紧密结合的EDA/SOPC设计技术成为现代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工程师的必备技能,建设高起点的面向多学科方向的EDA/SOPC设计实验教学基地已是当务之急。本文探讨并论述了如何与世界著名EDA公司共建实验室,充分利用国际一流EDA技术与工具,建设教学、科研紧密配合的EDA/ASIC设计实验教学基地的思路和建设措施。本EDA实验基地培养的学生获全国大学生EDA设计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实验基地的EDA实验教学研究项目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实践证明,本EDA实验教学改革不仅显著提高了教师和学生EDA/SOPC综合设计能力,还为国家西部地区的大学及设计公司提供了世界一流的EDA技术培训与学术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2.
随着设计复杂度的增加及板级系统的不断减小,多板协同工作成为趋势。该文阐述了利用EBD模型所建立的多板仿真系统,该系统通过分析提取信号的Reflection仿真信息,改善信号的拓扑结构,设置电气约束,指导PCB布局布线,为原理图修改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开展电子设计自动化 (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简称EDA)教学的紧迫必要性进行了阐述 ,分析了EDA教学的内容、EDA实验室的教学环境 ,并结合实际探讨了开展EDA教学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4.
首先应用系统工程理论,分析了科技业务管理系统环境,为全新业务流程再造提供了前提。其次应用Delphi(德尔斐法)进行再造业务流程选择,给出了流程初选方案。再次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建立的科技业务管理流程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代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评价分析,得出了再造业务流程最佳方案。最后提出了科技信息资源整合与科技系统信息化建设是解决流程再造、改进管理的有效手段,并进行了基于WEB 的科技资源计划(STRP)系统开发,设计了系统框架和运行流程,进行了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
对大型信息系统电子设备间的电磁干扰预测分析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其预测的干扰对系统电磁兼容性形成的影响具有随机性,给实际工程的分析应用带来了困难。该文基于系统间电磁干扰预测分析的结果,提出了集群电子设备间电磁兼容性评估的三种方法,研究了具体电磁环境下的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6.
加强EDA教学,培养电子系统集成设计人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适应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的迅猛发展,满足我国对电子设计人才的迫切需求,我们在电子专业教育中,进行了课程改革。开设了反映当前EDA最新技术的课程,建设了高水平的,并具规模的EDA技术实验室。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系统设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片上系统验证和设计不能同步、系统级验证效率低下的问题,该文基于统一验证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可演化模型的三级验证过程模型。该模型由系统级、行为级和RTL级三级功能虚拟原型演化模型构成,在不同设计阶段复用相同的系统级验证环境,可减少验证的重复工作,将其应用于设计的整个流程,可成功地实现验证和设计同步,提高验证效率。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VHDL语言在正负脉宽数控调制信号发生器中的具体应用,给出了仿真波形,说明了实现电子电路的自动化设计(EDA)过程和EDA技术在现代数字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非线性无人机集群系统,利用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理论实现无人机的分布式编队控制。利用无人机局部相对信息设计了分布式编队控制器。在一般有向固定通信网络拓扑结构下,通过变量替换,将无人机集群系统的编队问题转换为稳定性问题,通过矩阵分析理论和线性系统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理论进行分析,获得了无人机集群系统达成期望编队队形系统的充分条件,给出了控制器增益矩阵的设计方法,仿真实验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对印制电路板(PCB)金手指表面变色进行研究,通过对铜原子扩散的分析,解释了PCB金手指表面变色的原因,即铜原子扩散到PCB金手指表面而被氧化;另外,通过分析铜原子在PCB金手指表面的扩散的内在驱动力,并利用菲克定律结合实际条件得出铜在PCB金手指表面的扩散流量和浓度分布表达式,为在实际运用中防止铜原子在PCB金手指表面的扩散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污水厂SCADA系统设计方案,采用以太网和现场总线的网络结构构筑污水厂的工控网,用工业组态软件W inCC和Delphi实现工业监控系统.详细描述了信息在工控网中的流动过程,并分析了整个SCADA系统的体系结构和设计思想,着重说明了C和Delphi解决接口通信问题的设计和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12.
将无线射频数据传送电路和EMC微处理器设计为一体,可构成具有检测不同信号和无线数据传输的功能模块,并通过无线接收模块与电话网络连网,应用于家庭及单位的安防系统.经过试运行,系统工作稳定,报警可靠性达到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制管机的人机交互性,课题组设计了基于STM32控制器的人机界面系统。在硬件设计方面采用四线电阻式触摸屏,CPU采用基于ARM9内核的32位处理器芯片的S3C2416;在界面设计方面,引入了自主研发的组态软件参与设计,在软件编程方面,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实现触摸屏与上位机软件的数据传输;通过对通信协议的研究,给出了STM32与触摸屏通信的软件实现流程图,完成触摸屏与STM32的数据交互。经调试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响应速度快、通用性强。该设计在制管机系统中能够基本达到预期显示和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课程在学生学习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该实验课程的学习,不仅验证了电磁场与微波的抽象理论,而且培养了学生通过检测和测量手段来解决电磁场与微波实际问题的能力。北京邮电大学从实验内容以突出通信特色为出发点,对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实验的教学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完善。内容方面完善了电磁波的传播测量、波导传输线测量等传统实验内容,又增加了微波收发系统、低噪声放大器设计等综合性实验内容,改革了天线方向图测量的测量手段,改革后的实验内容更加适应当前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需求。实践表明:通过教学实验的深入改革,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微波设计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数字校园项目到数字博物馆的信息传播建设,对我国展示空间信息传播设计现状进行了分析评述。界定了展示空间信息传播系统设计的内涵,对新媒体技术对其带来的巨大变革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新媒体技术在展示空间的展示设计、远程空间信息传播及本地空间信息服务设计的新理念及技术实现。最后还就展示空间信息传播系统设计理念进行了挖掘,例数了其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展示设计不仅作为一种设计的表现形式,更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及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商业展示设计发展到现在已经是带有强烈经济色彩的行为,优秀的展示设计能促进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提升企业营销水准、强化品牌的传播、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这是其有别于艺术展示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集中器硬件设计方案。该集中器实现了在一个信道上集中三路同步/五路异步、八路异步的数据。通过其内置主串口、外置主串口连接通信设备,实现数据复用。当线路发生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备份线路。并从处理器及中断系统、数据通信控制、系统可靠性设计方面讨论了集中器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提出设计工作室空间构成体系、空间语言如何影响和改善使用者的交流行为的主要研究目的,首先,研究人际交流的重要性,研究空间构成体系、空间语言对使用者交流行为的影响;其次,对设计工作室空间的使用者——设计师以及设计师的工作特点进行分析,然后对使用者之间交流行为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第三,研究设计工作室空间的交流机能。在对以上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最后对于有利于交流行为的空间构成体系、空间形态、空间元素、空间语言的特点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19.
当两个以上的网络互联时,由于无线局域网的工作频率较高,需要较高的发射功率来扩大其覆盖范围。而现有产品通信距离都比较小,而且实现双向收发的较少。该文提出了一种通过增大发射信号功率、提高放大接收信号灵敏度的方法,同时实现用于扩展2.4GHzISM频段802.11b/g无线局域网(WLAN)设备的工作范围的双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方法,实现了双向收发,并用ADS软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可以直接应用于与IEEE802.11b/g兼容的无线通信系统中。  相似文献   

20.
生态农业的景观布局、循环设计及生物关系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观生态布局、循环系统建设和生物关系重建是生态农业建设的核心和重点,是分别在帚观层次、生态系统层次和群落以下层次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营造基本格局。景观生态布局包括生物保护规划、资源利用规划、生态安全规划和景观美学规划等。循环系统建设包括农田系统循环、农牧系统循环、农业加工循环、农村内部循环、城市农村循环和生物地球循环。生物关系重建是针对当前农业的生物关系被简化、被分割的情况提出的,以作物为核心的生物关系为例,可通过与昆虫、微生物、大型动物、乔、灌、草和其他作物建立起恰当关系,改善作物养分供应,实现对有害生物控制和对资源高效利用。这三大措施所支撑的中国生态农业不同于西方工业化国家农业发展的道路,能够很好地继承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促进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科学和先进机械制造等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的应用,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企业、农业相关法规和制度建设。明确了这些措施也就为生态农业建设的科学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