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飞 《管理科学》2019,22(5):12-14
结合管理学的主流研究范式, 对“问题导向”中的“问题”进行探究和梳理, 指出管理学理论研究需要透过表象问题不断追问深层次问题直至最本质最深刻的“元问题”。同时指出, 研究者尚未建立起强烈的问题意识, 本土研究者在现代管理学学术话语权的弱势以及程式化结构化实证科学研究方法的大行其道, 是“问题导向”仍然还成为问题的主要原因。再则, 除“问题导向”外, “逻辑导向”、“理论导向”的研究方法亦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
韩巍指出了<出路与展望: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的逻辑瑕疵.这些逻辑瑕疵体现了中国管理学界深层次的痛苦,它本质上来源于对中国管理实践中传统与现实、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之间联系的割裂.不从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融合的角度来考察中国管理实践的内涵,将永远不会找到中国本土管理学登堂入室的门径;同样,不从传统与现实融合的角度考察中国管理实践的内涵,"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究竟有用没用"也将永远只会停留在"中体西用"和"西体中用"的陷阱中无法自拔.管理哲学通过对管理学主流研究范式的理性批判,会为中国本土管理学提供一个反思与探索的向导.不重视思辫的方法,一概排斤哲学对管理学的渗入,将极有可能使得若干"管理学在中国"的讨论变成原地转圈.  相似文献   

3.
管理学如何才能“致用”——管理学技术化及其方法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吕力 《管理学报》2011,8(6):796-804,826
求真与致用的矛盾本质上是科学认识论与技术认识论之间的矛盾,求真与致用在目的、推理方式和知识体系3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管理学要"致用",就必须实现认识论层面的改变,由"求真"的逻辑转为"致用"的逻辑,这可以称之为管理学的技术化转向。管理学技术化有助于把握管理学的学科属性和本质特点;有助于理解循证思想的精髓,避免将其实证化和教条化;此外,管理学技术化是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的直接路径,有助于厘清管理研究中"科学严谨性"和"实践相关性"之间的主次关系,是理解"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的指南。  相似文献   

4.
《经营与管理》2014,(11):10-11
正他是斯坦福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同时还涉猎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组织心理学、行为经济学、领导力、计算机仿真、统计学等诸多领域;他还是一名诗人,出版了9本诗集,创作了两部电影。他位列2003年《哈佛商业评论》所评"大师中的大师"排行榜第二位,仅次于彼得·德鲁克。他就是被称为"全知教授"的詹姆斯·马奇。詹姆斯·马奇是一位具有多重身份的学者,既有社会科学家、管理学者的逻辑和理性,又有诗人、艺术家的睿智和才情。从1980年到1995年,在他长期讲授的组  相似文献   

5.
在管理思想史上,"经济人"假设构成了管理学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从方法论的层面看,"经济人"假设的人性是自利的、完全理性的、抽象个体的,是一种一维的、理性主义的、方法论个人主义的思维方式,不符合管理学中人性假设的基本要求。由此,管理学人性假设应该超越"经济人"假设的思维模式,还原人性的完整内涵,并据此进行管理学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6.
正集体决策是现代管理学决策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集体成员通过做出有选择的判断或结论来决定或解决一场争论或是一个问题的行为活动。客观地说,一项完备的集体决策除了要遵循正式规则(制度、程序)和非正式规则(舆论、惯性)的共同约束外,还常常有赖于决策主体(由带有不同认知、利益诉求、参与期待的个体组成的一种复合主体)的趋同性维系。这是集体决策能够被集体成员认同并得以贯彻落实的潜在逻辑。集体决策中必  相似文献   

7.
中国管理学反思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罗珉 《管理学报》2008,5(4):478-482
从某种意义上说,反思是管理理论发展的推动力之一。回顾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寻找其发展路径与规律,对中国管理学的自主创新有重大意义。为此,对中国管理学50年来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性回顾,并对发展中国管理学的现实问题优先和管理学中国学派建立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正一、当前高校办公室管理研究的错位与缺陷(一)"办公室"管理:一个被误读的管理学宏大叙事。众所周知,办公室管理是管理学理论和实践所长期关注的一个持久性话题,盖因其良性运转与办公室工作的绩效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在对办公室管理研究中,存在一个因为对严谨概念体系的忽略所导致的认知偏差,这一认知偏差就是对办公室管理不经类型化而空泛而谈,这便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使得办公室管理学成为没有现实依附性的"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9.
管理与文化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刘文瑞 《管理学报》2007,4(1):16-20,27
管理与文化的关系在学术界有众多争论,二者构成一了个纠缠的“结”(com p lex)。管理学追求普适性,而文化表现特殊性,二者之结导致管理学研究出现了相应的偏差。文化在管理中的作用包括价值定位、优先选择、惯习支配、思维方式4个方面,对这4个方面的管理学研究,最终要形成超越特殊性的普适性学说。所谓中国式管理和东方管理学,正是在这一纽结上陷入了歧途。相当多的管理文化研究,实际上是管理经验总结而背离了管理学的普适要求。管理学中对文化的重视,需要回归管理学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0.
任期制下领导干部的消极腐败主要表现为隐秘性、边缘性和严重危害性,其生成既有"太平官"逻辑、"清闲官"逻辑、"套路官"逻辑、"太极官"逻辑等思想逻辑,也有"不作为"逻辑、"瞎作为"逻辑、"短视行为"逻辑等行为逻辑。对此,要内外结合、标本兼治,防治任期制下领导干部消极腐败现象。内因方面,要改造主观世界,注重预防警戒;外因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建树制度权威。  相似文献   

11.
一、当前高校办公室管理研究的错位与缺陷(一)“办公室”管理:一个被误读的管理学宏大叙事。众所周知,办公室管理是管理学理论和实践所长期关注的一个持久性话题,盖因其良性运转与办公室工作的绩效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在对办公室管理研究中,存在一个因为对严谨概念体系的忽略所导致的认知偏差,这一认知偏差就是对办公室管理不经类型化而空泛而谈,这便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使得力公室管理学成为没有现实依附性的“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12.
拉力·博西迪和拉姆·查兰合著的《执行》一书面世以后,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揿起了“执行”的热潮,“执行”成为2002年以来企业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这反映了以往管理学在执行管理方面的缺位,这种缺位使管理学的实际应用性大受影响。建立和完善执行管理学既是管理理论的逻辑必然,更是管理实践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近来学术界关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的种种争论,指出了这些争论背后的原因;从学术研究出发点、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研究目标、研究逻辑与方法论等角度,就当前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中国当前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水平还很落后,学术传统还很脆弱,再也经受不起折腾;正在步入正轨的中国经济学和管理学,需要理性、规范、脚踏实地的科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Yin的"复制逻辑"和Eisenhardt的"复制与扩展逻辑"是目前管理学顶级期刊中被使用最多的管理案例研究方法论,它们完全可以被看作古典归纳逻辑理论中契合差异法则的一个不严格的表述。增加考察的场合以及在理论抽样中尽量选择那些因素差异较大的场合可以增加归纳推理的广度,配合使用演绎逻辑可以增加归纳推理的深度。本文在以上归纳逻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管理案例研究的七项基本原则,并使用上述原则对2005-2009年AMJ年度最佳论文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张溪竹 《经营管理者》2013,(20):105-105
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是近年来学界流行两种理论,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对两种理论进行比较对于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很有必要。本文首先分别介绍了新公共管理以及新公共服务的主要理论,然后将两种理论进行比较,最后结合两种理论提出对管理学理论演进的一些思考。旨在提出理论创新的同时,使公共管理学理论更贴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管理学理论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其适应当前管理工作的基本的概念、理论和知识结构已经建立,理论的普适性问题已经解决;目前在管理学理论上的多重分歧和争论既是管理学理论特有的现象,更是学科自身特点和规律的体现;管理学理论这一特有现象和问题在可以预知的将来不可能解决,这是管理学最有魅力,最有吸引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元管理学是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学科性质、体系结构进行自身的系统反思和研究的学科。“元管理学”作为一个即与管理学本身有密切联系又与其相互区别的领域,至少可以从哲学认识论好社会学分析两个方面开展系统的研究。元管理学的研究能揭示管理学的认识论特征、提供检验、批判管理学的认识论规范、促进管理学的自我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以大师之名     
<正>如果“大师”的理论也只能成为被人诟病的管理时尚的话,这个学科的科学性自然要大打折扣。在网络上搜索一下,与“管理学家”相关的条目要比与“管理大师”相关的条目少得多。另外,管理学的英文术语中并没有“管理学家”这个名词,但是却有“管理大师”这个术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大历史—大逻辑—大跨越"宏观视域框架下,对新世纪之交数十年间中国学者在管理学领域就学科定位、合法性、本土化及中国实践适应性等相关讨论文献做了一个整合性评论。本文认为问题的实质是,近五百年来人类文明发展、中西文化合流并发生碰撞的"大历史"背景下,人文社会科学按照自然科学"大逻辑"探寻自身"学科合法化"运动,在时间相对滞后、横向空间多重落差的聚焦反射或映照而已。基于此认知框架,我们进一步延伸出关于中国管理学研究3个基本问题并做了聚焦深入讨论:一是作为数百年来西方"社会科学化运动"的历史延伸,与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及政治学等社会科学乃至人文学科一起,遭遇到的"科学化求真"精神操守问题;二是作为半个世纪前西方管理学"学科合法化运动"的逻辑延伸,遭遇到与心理学、社会学及经济学等周边学科边界不明、对象不清和研究视角错乱问题;三是作为一百多年来蹒跚进入但只是在近几十年"改革开放"中才真正引入的"西洋舶来品",长期伴随着内忧外患、落后挨打和学习赶超过程中关于"中体西用"之争,遭遇到"理论普适科学化"与"本土实践针对性"的矛盾、冲突及困惑。基于此,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三大总体对策思路,并认定:在开放心智、交互学习、融入主流、中西合流的认识论及方法论"思维变革"基础上,在体制上建立起"多元范式、制衡竞争"的相对独立学术共同体运作机制,是中国管理学研究走出困境、走向世界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0.
在响应<出路与展望: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的主旨,高度认同"实践导向"在中国管理学术转型中的意义的同时,遵循"质疑、争鸣"的学术传统,批评了该文在"事实"和"逻辑"上存在的问题,进而呼吁致力于"创建中国管理学"的学者要珍惜学术表达的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