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侵略军突然向北平西南的芦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所进行的一场殊死的搏斗,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国民党当局的响应,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相似文献   

2.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了我国东北和热、察、内蒙等省的部分地区后,又在北平附近的芦沟桥挑起了事变。事变发生之后,日本政府不但没有立即派遣大军参战,反而作出了事件“不扩大”的处理方针。7月11日,日本政府突然改变态度,决定向我华北地区大举增兵。弄清日本帝国主义的行动方针及其变化的目的和原因是什么,对于正确认识芦沟桥抗战的历史作用,不是没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了我国东北和热、察、内蒙等省的部分地区后,又在北平附近的芦沟桥挑起了事变.事变发生之后,日本政府不但没有立即派遣大军参战,反而作出了事件"不扩大"的处理方针.7月11日,日本政府突然改变态度,决定向我华北地区大举增兵.弄清日本帝国主义的行动方针及其变化的目的和原因是什么,对于正确认识芦沟桥抗战的历史作用,不是没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1938年11月15日,鲁西北政治、军事中心——聊城失陷了,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范筑先将军为国捐躯,鲁西北的抗战力量开始分化,有的投靠了国民党顽固派,有的投降了日本帝国主义,有的拥兵自重,割据一方,有的被日寇、会道门冲垮溃散了,蓬勃发展的鲁西北抗战局面遭受挫折。为了继续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吸引其他抗日武装,共同对付日伪顽会匪的猖狂进攻,第十八集团军总部根据抗战形势的需要,于1939年1月14日在馆陶县成立了筑先抗日游击纵队,由中共鲁西特委领导,坚持鲁西北平原抗日游击战争。这支劲旅成为巩固、发展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力量。现就其历史作用简论地要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伟大旗帜.本文从民族利益这个抗战大局、民主政治这个抗战目标以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对中国抗战的作用三个方面,介绍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七七事变之后,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时期。随后的八年时间里,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抗战过程中,特别是1938—1939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了侵华策略,改为政治诱降为主,妄图诱降国民政府。与此同时,国民党内部一些意志薄弱者的思想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党内妥协思潮不断泛滥。面对国内、外妥协的思潮,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进行了大胆驳斥,并与那些意志薄弱者进行了殊死搏斗。  相似文献   

7.
白铭 《中华魂》2010,(11):21-21,45
日本帝国主义于1937年7月7日攻打卢沟桥,进入北平,从此中国人在本国的土地上失去人权,失去自由,失去平安!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卢沟桥事变70周年。70年前的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卢沟桥附近举行挑衅性演习,随后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全国抗日战争从此开始。  相似文献   

9.
1931年爆发的江桥抗战是马占山领导黑龙江爱国官兵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一次重要战役,使日本侵略者遭到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第一次沉重打击.关于江桥抗战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史学界有一定的共识,但对于江桥抗战开始的时间、是否为中国军队武装抗日的第一枪、以及马占山降日真伪等问题仍有学术上的争议.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基本任务之一,但是自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继则又发动了华北事变,使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险时,中国共产党根据变化了的形势适时地调整了自己的对外政策,把英美帝国主义与日本帝国主义加以严格的区别,而且还积极地致力于建立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国际统一战线,尤其是把美国视为这个统一战线的重要力量.毛泽东在1936年与著名作家斯诺的一次谈话中就指出:“我们认为美国人民和美国政府对中国是有远见的,形势注定美国政府要对中国和日本的未来起非常积极的作用.我们希望并且相信,他们将同中国人民结成统一战线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在抗战爆发后的1937年底还在长江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东亚同文书院的历史缘起、详细沿革及其客观性质等,指出日本军国主义者从1900年至1945年在中国开办的东亚同文书院,培养了大量的所谓"中国通",通过大旅行等各种手段对中国进行全面的立体式调查,实际上是为日本政府的侵略活动作了前期准备.在侵华战争中,东亚同文书院的学员充当随军翻译、间谍等,为日本军方搜集和提供情报,直接参与侵华活动.因此,虽然东亚同文书院曾经对中日文化交流发挥过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决不应该由此忽视其作为日本侵华帮凶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操纵伪"满洲国"统治中国东北达十四年之久.日本历史学家冈部牧夫的《伪满洲国》一书,深刻地剖析了这一傀儡政权的本质,淋漓尽致地揭露了日本侵华的罪恶行径,并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清醒的反思,诚为研究伪"满洲国"历史的一部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13.
煤炭资源税调整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资源税征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方法。以煤炭资源价值论为基础对煤炭资源进行经济评价 ,并根据其评价值对煤炭资源分等定级 ,为最终确定合理的煤炭资源计税依据及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万人坑"——日本惨杀中国矿工的铁证》一文,在简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历史之后,着重论述了日本在疯狂掠夺中国煤炭资源同时,惨杀中国矿工的血腥罪行,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日本在抚顺、本溪、辽源(西安)、鸡西、鹤岗、阜新、北票、大同、淮南(大通)、井陉等十大煤矿制造"万人坑"、"炼人炉"的历史,唤起人民牢记历史教训,用血的历史事实,教育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15.
煤炭企业的衰变机理与再生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炭企业的生产对象是地下煤炭资源,煤炭资源赋存的地域性、有限性及不可再生性决定了煤炭企业往往会"因煤而兴、因煤而衰"。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煤炭企业必须尽早进行战略规划,根据企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选择并实施再生战略。煤炭企业可采取三种再生战略:产业链延伸、跨区域开采和多元化经营。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各国首都中,北京是少有的具有煤炭工业的城市。本文论述了新中国成立后60年间,北京煤炭工业兴衰起伏的发展过程以及取得的主要成就,同时总结了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其发展历程以及经验教训,既有鲜明的特点,又堪称这一时期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出于殖民统治的需要,以东北朝鲜族为"日本国臣民"为由,对东北境内的朝鲜族教育进行全面的统制,推行以同化教育、实业教育、军事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殖民主义奴化教育政策。对此,广大朝鲜族人民通过私塾教育、罢课、学生团体活动等渠道,抵抗日帝殖民主义教育,使民族教育得以延绵不辍。  相似文献   

18.
文章围绕煤炭资源成本补偿问题,运用使用者成本法,确定成本补偿标准范围的下限值;提倡企业应履行社会责任进行足额成本补偿的同时,也需要保护煤炭行业的正常收益,以确保煤炭行业的活跃发展,将煤炭开发企业超社会平均收益的部分确定为成本补偿标准的上限值.为确保成本补偿标准的现实意义,探究确定最佳成本补偿标准区间,根据最终的成本补偿标准的测算结果,以煤炭开采企业销售收入的8%~13%作为补偿标准的范围区间.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煤炭地质行业面对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挑战 ,必须拓宽思路 ,拓展空间 ,在变革中求生存、求发展。把握好煤炭地质信息资源 ,也就把握了赢得市场的机会。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现实 ,说明了开发利用煤炭地质信息资源的必要性、紧迫性 ;提出了开发利用煤炭信息资源的几个运作思路。力求以新的理念开创煤炭地质信息工作新局面 ,争取创新、创优、创效。  相似文献   

20.
20 0 1年 4月 ,日本“新教科书编撰会”的《新历史教科书》通过了日本文部省的审定 ,激起曾经饱受日本帝国主义蹂躏的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义愤。该教科书随心所欲地涂改历史、美化侵略 ,企图通过所谓的民族精神的教育 ,来重新建立军国主义的野心。该教科书的诞生和出笼 ,既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又折射出了日本近年来的政治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