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与其他经济形态相比,它的繁荣和发展取决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价值需要重新认识。知识的投入代替物质的消耗,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财富,推动社会走向新的形态,并为教育的发展开拓出广阔的空间,知识经济的发展也对保护知识产权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品特戏剧中的人物大多出身卑微、地位低下,为了能够占有一方空间,常常和他者展开各种形式的较量。对他们而言,一定的空间既是生存的最低物质保证,更是财富、权力、身份的象征,关乎自我身份与精神世界的建构。品特戏剧中人物之间的空间争夺,不仅是特定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也是人类本性与命运的象征。  相似文献   

3.
遗产政治学:现代语境中的表述与被表述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财产",与社会、历史、自然、文化、表述方式等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对它的认识、理解、诠释呈现诸多的差异与变化.在当今"遗产热"的运动中,由于强烈政治话语的作用,遗产的表述与被表述打上了政治学的深深烙印,出现明显的"倒置现象"--无论从定义和分类、对遗产的认知抑或是遗产主体性"失语"甚至"沦落",都亟需辨识与澄清.这不仅关乎人们对遗产认识的清晰性和选择的理性,关乎人类对自我家园重建的自觉性和重要性;也关乎我国政府制定的遗产战略"可持续性发展"的效益与效果.  相似文献   

4.
侗族传统社会分层的特殊结构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传统社会存在着社会分层的特殊结构,表现出非阶级分层的特点。虽然存在源于依附关系的局部社会分层和财富多寡导致的隐性分层状态,但社会主流和常态则主要是按权力分层、教育分层、道德分层的标准来划分,从而形成特殊的社会分层面貌。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并以相对独立的形态反作用于人们的社会活动。文化是社会结构的要素,并在社会结构变迁中相应地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形态。作为观念形态,文化则是人类活动的一种潜在的时空领域,它所赋予的乃是人类行动的能力。文化寓意是对社会发展理论的整合,解读社会结构变迁的文化寓意实质上是对社会发展的观念重建。文化的时间意义及其时态特征,是我们理解文化多样化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钓鱼是人类一种古老的获取食物的手段,到今天其已发展为三种形态,即在作为谋生手段的形态之外,又发展出既为得鱼又为娱乐的形态,以及只在乎钓不在乎鱼的形态。与此同时其功能亦由单一转变为多元,即由单一的谋生功能发展到谋生、娱乐、休闲及增加人类各方面的丰富性等等这样复杂多元的功能上。钓鱼活动的这种形态与功能的变化,正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的重要表现。尤其钓鱼活动还具有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这三大层面上的文化意义,并已成为现代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因而其在人类学的文化变迁研究和现代人类生活研究中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导游是"旅游业的灵魂",其幸福感知关乎导游队伍的稳定性、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旅游目的地形象。文章基于导游主观幸福感调控命题展开,引入"导游自我认知"和"领悟社会支持"内外部因素变量探讨主观幸福感的调控策略。实证环节通过路径分析及假设检验探析自我认知、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自我认知对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自我认知对领悟社会支持存在显著正向预测作用;(3)自我认知可以直接预测主观幸福感,也可以通过领悟社会支持的完全中介效应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影响。最终,据此提出导游岗前执业风险预判,构筑导游良性人际支持与和谐主客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化认知观:认知的生态、社会和文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认知观是指从生态、社会和文化的视角研究人类认知的一种理论模型,其基本理据是:第一,文化存在实质上就是人类认知能力作用的结果和表现形式;第二,在当今的人类社会中,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认知活动,都可以纳入到文化框架中去分析和认识。简言之,人类认知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发生的,文化为认知提供工具,而大量的认知又是关于和涉及社会和文化现象的。  相似文献   

9.
作为个体的人,其本质属性是一种"关系的存在",只有在"关系的存在"中,一个有理性的人才会意识和思考自己生命存在的真实性及其意义、自我与他者关系的真实性及其意义、自我和他者寄身于其中的人类社会整体与外在于人类同时又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人居条件和物质资料的自然生态系统之间关系的真实性及其意义。以"自我"为原点的这种真实的"关系的存在",构设了"道德自我"的社会实存及其型塑的伦理实体生态,进而悬设这一伦理实体生态中的"我"的道德人格的价值生态,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谐共存、身与心和谐共进,以期走出麦金太尔教授所隐忧的"认识论危机",实现现代人生命体认与安顿、道德认知与建构、人性提升与人格完善的伦理学突破。  相似文献   

10.
哈耶克经历了20世纪人类社会所有重大事件,是古典自由主义坚守者.他在反对唯理性构建主义过程中形成了演进理性主义文化观,认同人类文化有着悠久的演进历史.文化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抑制本能,帮助人类过上理性的社会生活.理性的有限性和知识的分立性是哈耶克的文化认知观,由此决定了人类文化并非主观设计的结果,而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人类通过学习和模仿来传播文化,通过社会竞争来进行文化选择,推动文化进步.  相似文献   

11.
产生《金瓶梅》的年代,正是中国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城镇出现从农耕文明向工商文明显现转型态势的年代,《金瓶梅》及时描写了这一转型态势中出现的冲突与裂变,流露出作者对这一转型态势的忧虑。作品描写商人西门庆采用情利化、市场化、专业化的经营策略,使其商业资本迅速积累,家业经济迅猛发展。然而,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西门庆愈来愈变得逐利、贪婪、纵欲和霸气,传统的仁爱、亲情、道德、法律、天下情怀等文化观念在金钱利益的冲击下日渐衰微,最终使得经济的发展随着文化的堕落和生命的枯竭而万劫不覆。与之相应,《金瓶梅》中的花太监府、王招宣府等家族也同样演绎着血缘亲情文化丧失下的富贵家族走向破落的一幕,从而表现出一种对人类处于社会转型文化时期的关切与忧患:经济的崛起如果失去向上文化的支撑和导领就会迷失方向、丧失动力乃至堕入谷底,又通过西门庆家与韩道国家的衰而复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亲情文化比钱财和经济兴盛更重要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财富观的批判性蕴含在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之中,这一批判性主要体现在财富创造的实践性及财富观的社会历史性。前者指财富创造是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主体性与客体性相统一的活动;后者指财富观在物质内容与社会形式上的统一。在实践性批判与社会历史性批判相统一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财富的本质,即财富本质是人的创造天赋的绝对发挥。这一财富观批判体现着经济学说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亦折射着极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当下人们经济投资的原动力已从传统的经济理性向财富幻象转换。财富的社会形式与物质内容相背离为投资原动力转型提供了现实条件,其背后更关涉人类的精神现象学问题:人们过溢的心理预期和精神创构性,市场信息解读的过度自信和工具理性的滥用。幻象导致社会财富泡沫日益膨胀、投机心态盛行等问题。虽然财富幻象逻辑预设的财富发生机理对一个国家实体经济的繁荣和国民致富具有促进作用,却极大地消解和挫伤了普通大众辛勤劳动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意识,深入理解马克思关于“财富一切源泉的充分涌流在于社会劳动”的真谛,将有利中国经济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的是一种文化价值,而文化在本原的意义上就是人化。所以说,价值或文化价值是指人文现象和文化现象,即按照“人”的标准和理想改变人自身及其世界,其目的在于人在“文化”自己及其周围世界的过程中,规范和优化人的生命存在,澄明人的生存状态和境界。  相似文献   

15.
森林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森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该文特指森林精神财富。加强森林文化建设,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又是推进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发展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森林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森林哲学、森林自然科学和森林社会科学3项内容。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森林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的森林文化成果,认真总结当代森林建设的经验教训,并进行理论创新,尤其是要大力弘扬祖国优秀的森林文化传统。建议今后加强相关学术研究与交流,举办科普宣传活动,建设文化载体,加强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6.
由于金文书法所处的特殊地位,金文书法的风格在演变过程中直接受到了当时社会主流文化的深刻影响,使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商周社会文化的演进。金文书法的风格特点充分体现出了当时的人文性格,其中商代书风较自由,西周时作品较规范典雅,春秋战国时较开放而最具丰富的地域特色,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性格都表现出互为关联特点。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人类历史新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的力量,是团结人民,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撑,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的精神纽带。物质或非物质,乃至口头或书面,都是相对而言的,更多的情况下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今社会生活中,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显示着强烈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体现着当代广大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性有本能和需要两个层次以及生殖、享乐和健康三大功能,都是由人类进化而伴生的生理和社会现象,而不同的社会文化类型对性活动性意识的态度是不同的,由此而构筑的道德伦理内容也有很大差异。从这个角度切入,可以窥见不同的社会文化类型中人们的不同生存状态。可资对比的是古希腊类型和中国古代社会类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人们既盼富又仇富的矛盾心态,并从财富观的演变中澄清人们对财富的模糊认识,进而揭示财富一方面体现在人的智力和创造性上,另一方面体现在人类个体的社会合作能力上的本质特征。指出只有在法制化的市场体系中才有可能使人的致富手段具有正当性,因为这会形成一个能力和创造力竞赛的充满活力的社会,这才是真正的财富增长。同时,法制化的市场体系的有效运作还必须得到优秀的文化道德资源的支撑。  相似文献   

20.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但其实质上隐含着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立场。在《手稿》中,马克思坚持政治经济批判的方法,以劳动与生产作为财富的基石,阐释资本主义在资本逻辑统治下社会财富生产的悖论和分配不公正现象,揭示资本权力下对抗性的加剧和劳动阶级非幸福的苦难境遇。通过对资本主义将“劳动时间”作为“财富的尺度”的批判,指出未来社会财富的宏大基石从劳动生产转到人自身的生产,从而促进人的潜能的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劳动时间将成为自由时间,人们真正在闲暇时间中享受幸福,实现真正的社会的个人的发展。马克思的财富观与幸福观对改变当今社会人的生活状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