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方便佛报恩经》语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方便佛报恩经》是一部译者、年代不详,但口语材料比较丰富的翻译佛经.对其语汇进行辨析、考证,对中古语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些价值可从以下三方面窥貌一班:一是考释"衰丧、衰祸”及"留怀”等经中语词,抉发新词新义,补正《汉语大词典》的阙漏;二是考察"非”等词的新用法,这或许有助于推定该经的译经年代;三是列举经中部分俗字用例,以弥补《汉语大字典》在收字举证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成书年代和作者生活时代一直尚无定论.关于作者生活时代的说法主要有"元末明初”、"宋代乃至以前”、"元代中后期”、"明中叶”等数说.成书年代的探讨则基本上以这种说法为框架.本文以史为经,以"说”为纬,对此作了详今略古、突出重点的梳理,以期鉴往知来,对今后<三国演义>的整体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根据形音义皆备的、具有分化孳乳能力的母文表义这一思路,将<汉语大字典>所收录的60多个"奄"族字加以剖析,写成了<<说文解字>中的"奄"族字试析>一文,剖析了<说文解字>中收录的13个"奄"族字,并附录了<汉语大字典>所收录的<说文解字>以外的近50个"奄"族字,略加分析,分成具有"覆盖、隐藏"义、"相及、相合、比长短"义、"黑、污浊、肮脏"义、"疲乏、病"义、"急遽、忽然"义、"不奢侈"义、"覆盖、遮藏、盛装物体的东西"义这7组同一母文(右文)而古音相同、相近,意义相通的字.现补析、论证这些字的意义与其母文及其外化符号有密切的关系,并把这些"奄"族字与母文的关系用表示意于文末.  相似文献   

4.
楚简<老子>的文本构成,是目前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有人认为楚简<老子>是摘抄本,有人认为是全本,也有人认为是在三个不同的时间单位里产生的三种不同抄本.通过对楚简<老子>中"亡、無"和"  相似文献   

5.
<论语>首篇首章<学而>中的三句话次第分明、联系紧密.从文本的角度看,<学而>居于<论语>首章首篇,蕴含着先秦至两汉学者的文本共识;从思想的角度看,<学而>谈"学"谈"行",学行结合,反映出孔子勤奋求学、艰难行道的一生,凸现出孔子生命的力度和人格的魅力.因此,将<学而>置于<论语>首章首篇是有深意可寻的.  相似文献   

6.
日语里,"无案内"既可写作"不案内",也可读作"不(ブ)案内"."不"在日语中以读作清音的"フ"为常式.什么样的词,在什么情况下,接头辞"无"、"不"可自由替换,并使"不"可读为浊音的"ブ"?本文采用分类、定量统计等方法,将<大辞林>中带否定接头辞"不"、"无"的词语分为"混交""和制""纯粹"三类,又将这些词置于<汉语大词典>、<大汉和词典>中进行调查比较,得出"不(ブ)"、"无(ブ)"可自由替换者大多为和制汉语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7.
陈(马癸)<文则>考察修辞现象的方法至今仍有意义.着眼于汉语修辞学史,从"假之以渔",而不是"假之以鱼"的角度,可发现<文则>中蕴含着素朴的辩证综合法、直观分析法、有限演绎法,实在难能可贵,值得今人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8.
<神思>与<物色>在认知观上是统一的.刘勰提出了以"学"、"理"、"阅"、"致"、"宝"、"才"、"照"、"辞"为要素的修辞心理结构观.刘勰重视感知、想象等在修辞认知过程中的存在、特征、功能,注重对修辞认知个性特征的探讨,总结出了诸如"博而能一"之类的修辞认知方式.<文心雕龙>体大虑周、博大精深,其修辞认知观是可信的、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9.
赵令畤词,在当时即颇受关注.其实他在鼓子词方面的成就也值得一提.从词史意义上讲,赵令畴的<商调蝶恋花>使联章体词功能和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它有着明确的创作意旨,人物塑造艺术特点鲜明.<商调蝶恋花>的出现,对后世的"说话"作品、诸宫调<董解元西厢记>及元杂剧<西厢记>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长恨歌>的理解历来有多种说法.其中"双重主题"说值得注意.但这种说法未能说明白居易何以将讽刺的对象一下子转化为同情歌颂的对象,也未说明讽刺与同情何者为主.本文试图从传统爱情悲剧对<长恨歌>主题的影响这一历史角度来解决"双重主题"说未能说明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