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帼 《理论界》2009,(9):81-82
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人类对生命价值进行反思,要求自主掌握自己生命的呼声日益高涨,安乐死思想应运而生.迄今为止,它仍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从伦理学视角对安乐死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安乐死对传统价值观提出严峻挑战,它的实施符合人道主义原则.尊重病人的生命自主权,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追求,捍卫了人的尊严.但其实施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符合法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生命伦理学自西方介绍到国内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了。可是至今不少讨论还只是停留在现象的表层,还仅仅是从直观的和经验层次来作出判断,比如赞成或反对安乐死、器官移植,等等。由于许多讨论缺乏理论的广度和深度,因此生命伦理学的研究要获得突破性的进展,显得步履维艰。笔者试图厘清对生命伦理学的定义的误解,探讨生命伦理学的理论支撑点,分析生命伦理学与功利主义的渊源关系,从而把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3.
生命科技的发展使生命的原貌逐渐呈现在人们面前,生命对于人的秘密越来越少,然而随着生命的神圣性逐渐被“解蔽”,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生命的敬畏感也在逐渐淡化,作为对这一事实的回应,生命伦理学应运而生。基于当前生命伦理学的发展及其面临的难题,鉴于阿尔贝特·史怀泽①的敬畏生命伦理学,笔者认为“敬畏生命”是生命伦理学的价值之维。敬畏生命应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思想:敬畏生命将伦理的范围扩大到所有生命;敬畏生命肯定了道德责任的无限性;敬畏生命肯定了生命的平等;敬畏生命对学者也提出了把生命的一部分奉献出来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安乐死的合法化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安乐死是法学界、医学界近年来十分关注的一个理论和实践问题 ,本文分析了安乐死的概念、对象、本质、分类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 ,对安乐死从医学伦理学角度、犯罪学角度、法学角度等进行深入探讨 ,提出安乐死立法动议  相似文献   

5.
安乐死的道德价值及其监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乐死是人类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在生命伦理学中,一直是个争议较为激烈的问题。所谓安乐死通常是指对那些患有不治之症、濒临死亡、痛苦不堪、且不可逆转的病人,用药物或其它方式,使其安适、无痛苦地死去的一种临终处置。安乐死的问题相当复杂,它不仅涉及到医学问题,而且还更多地涉及到社会经济、伦理道德、传统文化、传统观念、风俗习惯以及科学发展程度等问题,牵涉到病人、医生、家庭、社会等多种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6.
“安乐死”的伦理争论主要是围绕着“安乐死”是否符合医学伦理、人道等问题展开,“安乐死”对象与标准、赞成与反对成为医学伦理争论的焦点。赞成“安乐死”者认为:“安乐死”符合自主原则、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原则、有利原则;反对“安乐死”者认为:“安乐死”与生命神圣观、生命价值观、人道观、美德观相悖,不利于医学科学进步,也并非完全是病人的真实意愿。  相似文献   

7.
生命伦理学发展的新趋势——欧洲生命伦理公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伦理学,是一门涉及生命科学(包括医学)领域伦理道德问题的新兴边缘学科。它提出的许多问题虽然具有历史根源(特别是和医学伦理规范有紧密的联系),但是作为一门独立、完整的学科出现在应用伦理学范畴,还是近20年来的事。这门学科的形成和受到西方各国的普遍关注,主要原因是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伴随着新的生物医学技术的出现提出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道德法律问题,譬如,体外受精和基因克隆等生殖技术的发展,以及对以此出生婴儿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及其合法地位等,而且还有以往存在的许多伦理问题,增添了复杂性和迫切性。安乐死的讨论已有很长的历史,然而,维持不可逆转性昏迷病人生命过程的技术的出现为安乐死的讨论开辟了新的方向。DNA重组技术研究成果预示的前景,使得我们需要重新考虑科学研究的极限。此外,医学的进展也有必要重新给出人类个体生命的发生和终止的恰当定义。  相似文献   

8.
安乐死与人生命价值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乐死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哲学问题,它涉及到哲学对当代医学的反思和对传统自然观、生命价值观的批判。对医学的哲学观点不同,对自然和人生命价值的哲学理解不同,对不同死亡方式的态度就不会相同。即便都是安乐死,但对主动安乐死与被动安乐死的态度也不会相同。就当代人而言,死亡本身不可避免,但死亡方式应当是可以选择的。只要有利于捍卫人的快乐与尊严,有利于追求人生命的意义,不管选择怎样的死亡方式,其死亡都比泰山还重。  相似文献   

9.
<正> 多少个世纪,一谈到死,无不感到惊悸恐惧,讳莫如深。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于生命本质的认识逐步加深,认为生与死都是人类生命旅程中的一个环节,不应加以回避;生命也不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活”,而应以追求高尚的价值意义为前提。在这种新的生命观的指导下,人们越来越以科学和理智的态度对待自身的死亡。安乐死作为一种新的死亡方式的尝试,自然成为时代的热门话题。本文拟就安乐死的意义,特别是它与人的生命价值的关系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生命伦理学     
生命伦理学(Bioethics亦可译为生物伦理学)是医学伦理学的新发展,首先使用并给生命伦理学下定义的是美国人波特(Potter)。他认为:“生命伦理学是利用生物科学以改善人们生命质量的事业,同时有助于我们确定目标,更好地理解人和世界的本质。因此它是生存的科学,有助于人们对幸福和创造性的生命开出处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贝克斯菲尔德大学伦理学教授J.P.蒂洛(JACQUES.P.THIROUX)在他著的《伦理学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指出:“生命伦理学包括了下列医学问题:治疗垂危患者、听任死亡、仁慈助死和仁慈杀死;行为控制;人体实验和书面同意:遗传学、授精和生育;孕期卫生保健及其费用;人口和节制生育、流产及绝育;紧张的医疗物资的分配、器管移植和血透析:医疗中的说实话和保密。简而言之,生物伦理学关注最广义‘治疗’问题,即不仅讨论医学意义上我们如何治疗病人,而且讨论特别是在事关疾病、伤残、垂危和死亡之时我们如何对待作为我们同类的人,如何同他们交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