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不确定环境下研发联盟成员投资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存在技术风险的不确定环境下,研发联盟成员在不同市场环境、联盟结构和利益分配方式下的投资策略,找出了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最优合作研发模式,设计了研发联盟成员的投资激励机制.研究表明,技术风险较小时,研发联盟应采用集中研发联盟结构;技术风险和市场收益均较高时,则应采用并行研发联盟结构;此外,研发联盟应尽可能采用按投入比例分配的方式,激励联盟成员增加研发投入量,促进合作研发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基于双边激励的产学研合作最优利益分配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虑研发成功概率与研发投入相关,产品市场收益与市场投入相关,研究了如何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来防范产学研合作中的道德风险,促使研发方按契约规定进行资源投入.对比分析了固定支付方式、产出分享方式、混合方式以及改进混合方式等分配方式的激励效率,并在此基础上找出了不同外部环境下的最优利益分配方式.最后通过算例及案例分析对主要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减少战略联盟中机会主义行为和提高联盟收益的策略与方法,基于专有性资源的溢出效应,利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以机会主义者比例和发生合作溢出的互惠主义者比例为参数的复制者动态方程,分析了联盟稳定平衡点下机会主义者和互惠主义者的相互演化规律和机会主义对于联盟收益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无合作溢出时机会主义者主宰整个联盟系统,一定的合作溢出量可以减少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但随着合作溢出量的增加联盟整体收益将会降低,而政府部门可以通过适当补贴提高联盟收益。  相似文献   

4.
在项目合作的前提下首先假设联盟成员以设备、劳动力、资金三种资源为出资方式来共同进行某一个项目,而项目的最大产出值是可以预测的。在构建了单个联盟成员进行项目合作时企业的收益、资源约束、资源投入风险三个效用函数的基础上得到了单个成员基于资源的项目合作综合效用函数。接着据此建立了多个联盟成员以三种资源的投入与产出为因变量的效用函数模型,最后应用一种新的神经网络方法对于后者的变量值进行了仿真求解。  相似文献   

5.
研发方式和R&D投资水平是学习型联盟决策的主要内容,而传统的组织学习理论忽视了联盟成员的吸收能力在学习型联盟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首先根据学习型联盟成员吸收能力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给出了吸收能力的一般表示方法。并通过三阶段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吸收能力对联盟成员的研发投入、研发方式决策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策略联盟及其协同创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策略联盟已逐渐成为企业间合作的重要方式。策略联盟的组织结构形式可以分为有盟主联盟和无盟主联盟。通过建立协同创新模型研究策略联盟行为主体间的创新协同关系。研究表明:市场机会的识别是确立策略联盟的目标前提,风险分担与利益共享是其价值基础。策略联盟内成员企业的创新动力及创新需求随时间变化呈现下降趋势,伴随任务的完成、目标的实现策略联盟将会最终解散。协同创新终止。面向长远发展的SA应当通过组织成员之间创新知识的有效集成。充分利用创新知识的外部性,不断提高策略联盟的创新潜能,为区域技术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创新资源。  相似文献   

7.
孟悦 《决策探索》2007,(9):53-53
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基金)是指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的投资,并将投资收益按基金投资者的投资比例进行分配的一种间接投资方式.由于投资者是将资金交给专业机构,而这些专业机构按照法律法规、基金契约规定的投资原则和投资组合的原则进行管理,所以基金有集合投资、趋利避险、分散风险和专家管理等特点,使得基金收益的波动性小于股票而又可获得高于银行存款和国债利息的分红.正是由于这种较低风险和较高收益的优点,使得基金受到普通百姓的青睐,上至退休老人下至小学生都有购买基金的人.  相似文献   

8.
在IMO环境政策约束日趋严格的背景下,绿色投资成为港航企业提升自身竞争优势的方式之一。本文以港口主导的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分析三种投资场景与不同成员投资的利益关系,即从绿色技术投资效率对港航供应链的成本效应、绿色技术投入效应、经济效应和市场效应等方面展开分析,最后分析不同投资策略对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港口绿色技术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整体供应链的成本投入;当绿色技术投资效率逐步提高时,绿色投入水平不断下降,降低了绿色投入的成本,从而达到“投入高效率,投入水平低增长,整体收益高增长”的投资效果;无论是承运人或是港口进行绿色技术投入,均会增加市场的服务价格,相较于非绿色技术投入,绿色技术投入时会增加整体市场的需求数量;从消费者剩余的角度考虑,承运人绿色技术投入相较于港口绿色技术投入产生的消费者剩余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价格“传递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从社会福利的角度考虑,虽然绿色投资可能会降低社会福利,但承运人投资产生的社会福利优于港口绿色投资时产生的社会福利;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政府的政策制定具有较高的优先级,有助于提升环境收益。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港航企业绿色投资的研究成果,可为合理权衡绿色技术投资效率,为港口供应链成员的绿色投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对绿色港口供应链的良性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对合作新产品开发投入的研究常常忽略投入资源的多样性,考虑同时投入知识和资金的情况下,合作参与者的最优投入决策问题. 通过构建 Stackelberg 博弈模型,分别讨论了只有资金投入和同时含有资金与知识投入时,领导者和跟随者的投入情况,并对比研究了两种情况下合作双方投入决策的异同. 研究表明: 不同资源投入时,合作形成条件亦不相同,即只有在领导者收益比例更大时,领导者才可能考虑资金和知识的同时投入; 通过改变资金投入量、知识投入量和研发努力程度,可调整知识溢出水平以促使合作开发成功.  相似文献   

10.
不确定性条件下研发联盟的风险分担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hapley值考虑了研发收益如何在企业间进行公平的分配,却没有考虑研发风险如何在风险态度不同的企业之间进行有效的分担.本文在Shapley值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直接分配机制,该机制不仅实现了Shapley意义上的公平分配,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能实现风险在不同企业之间的有效分担,提高整个联盟的确定性等价收益.  相似文献   

11.
为获取竞争优势,企业在资源和能力有限的条件下需要对创新模式作出合理的选择。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企业的创新模式选择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内生溢出、R&D投入对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生溢出与R&D投入对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效应是相反的:对方企业内生溢出的增大会导致本企业选择颠覆性创新模式的可能性增大,选择渐进性创新模式的可能性减小;而R&D投入的增大会导致企业选择渐进性创新模式的可能性增大,选择颠覆性创新模式的可能性减小。  相似文献   

12.
基于技术融合的企业研发勾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技术融合的日益盛行,产业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显著,企业跨产业的合作屡见不鲜。这种技术融合推动下的新竞合动态,迫使企业重新思考创新战略:即,企业如何突破原有产业边界,通过跨技术领域的合作创新,来降低成本、增加产量、提高企业利润、增进社会福利。因此,本文针对目前企业采用最频繁的合作创新模式--研发勾结(R&D Cartelization),在D'Aspremont二阶段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相应的博弈模型,研究了不同的产品替代系数、技术溢出系数以及创新系数对合作企业均衡成本、均衡研发投资、均衡产量和均衡利润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3.
双寡头R&D合作与非合作时的最优溢出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本文考虑一个双寡头模型,其中两个企业都从事存在溢出的R&D活动。每个企业在产品市场上进行竞争之前,首先确定自己的R&D投资。根据在R&D阶段和产量阶段是否合作,讨论三种情况下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溢出水平。在每种情况下,都讨论了溢出的变动对R&D支出、产量、利润、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知识溢出和吸收能力的知识联盟动态模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在分析了吸收能力与研发投入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知识溢出和吸收能力的知识联盟R&D两阶段非合作动态博弈模型,提出了纳什均衡存在的条件和唯一性的条件,探讨了知识联盟过程中吸收能力对研发活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龙勇  李薇 《中国管理科学》2007,15(5):119-125
由竞争对手组建的竞争性战略联盟,正逐渐成为联盟理论研究的焦点。本文以同一区域内、不对称的竞争性双寡头为研究对象,针对新产品研发和销售两阶段,对比分析了不合作与结成竞争性联盟共同研发并在新市场中联合销售新产品这两种模式下的均衡研发投入和均衡利润,得出了竞争性双寡头组建联盟的共赢区间。研究结论有助于我国企业借助竞争合作关系进入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吸收能力、研发合作创新激励与补贴政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具有吸收能力的非合作研究与发展博弈模型,比较了有和没有吸收能力情况下的R&D投资影响,结果表明有吸收能力的企业R&D投资要更高,接着探讨了产品替代与互补关系下的技术溢出选择对产业的影响和社会最优选择的R&D投资水平及其补贴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onization and innovation activity. Under a unionized labour market, we find that when R&D spillovers are relatively low (high), cooperative, as well as non‐cooperative R&D is a strategic substitute (complement). Furthermore, irrespective of the spillover rate, cooperation increases firms’ profits, whereas it increases union utility only if spillovers are sufficiently high. Alignment of incentives between firms and unions requires that firms pay transfers in the form of ‘rent‐sharing’ to make a Research Joint Venture attractive to union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if spillovers are low enough, the amount of money that firms give up in order to buy unions’ acquiescence weakens their incentives to form a Research Joint Venture.  相似文献   

18.
Forward Links to Citing Articles

Apology . Labour 19:4 801 .
Online publication date: 16‐Dec‐2005. Abstract. We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related pay and the attitudes and expectations of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British worker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employees who participate in productivity‐linked bonus schemes, discretionary bonus schemes, share ownership or profit sharing are more optimistic about future employment and pay and are generally more satisfied with their work environment. However, employees participating specifically in profit‐sharing schemes are less likely to work as hard as they can, ceteris paribus. This is an intriguing finding, insinuating as it does that group‐sharing schemes are unable to rout the temptation to free ride and thereby ensure a first best cooperative equilibrium.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