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7,(7):34-3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产生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深深扎根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性理论,作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邓小平,无论是从理论的创新、方法论的确立,还是从对实践的推进方面来看,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规划了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浅谈邓小平文艺思想张文泰邓小平同志是中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和军事家,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在坚持、运用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毛泽东思想过程中,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在总结群众和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概念及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党的历史经验和邓小平同志对确立这一基本方针的重大贡献的论述,从多方面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的内在根据。同时也阐明了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贡献和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1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七十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胜利的七十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历史时期,两次大的飞跃。一次是在民主革命时期,标志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次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标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本实践的形成。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实践,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贡献。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两个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光辉旗帜,是指引我们胜利前进的科学指南。而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又是这一理论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问题上最突出的理论贡献之一。江泽民同志在1997年2月出版的(邓小平经济理论学习纲要卜书的序言中指出:“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深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先仍然是坚持认真研读原著,在学好原著上下功夫。同时,把若干方面的理论学习纲要作为重要辅助…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张世珍本文仅通过对以下几个问题的比较分析,进一步说明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坚持毛泽...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杰出的辩证唯物主义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在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出发,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许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尤其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处处闪耀着辩证法思想的光芒。当前,认真学习和把握邓小平的辩证法思想,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把握共性个性统一的辩证法,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强调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共性同中国具体实际的个性有机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这是创造性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的思想结晶,也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的伟大理论成果。认真地学习和掌握这一理论成果,对于实现振兴中华的伟业,经过20年努力,使广东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有着根本性的意义。党的十四大以来,中共广州市委学习中心组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用这一理论武装思想,指导实践,努力提高把握全局、科学决策和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 一、学习和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提出加快广州经济建设的新思路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这一理论的精髓,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的最大的贡献之一,就在于他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去突破重重障碍,重新确立起这条正确的思想路线,从而实现了历史的伟大转折,使中国大步跨向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解放思想与  相似文献   

9.
曹勇进 《探求》2008,(5):14-15
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都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新贡献,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们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读到了盼望已久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这部著作收入了作者在一九八二年九月至一九九二年二月之间的重要作品,可以说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熟的结晶,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任何一种科学理论的形成,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到成熟的过程。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集中党和人民的智慧,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起来的,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则是这一理论成熟的集中体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熟化的最突出的标志,就是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并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既然否定商品和货币,当然更讳言市场经济。邓小平同志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务实精神,不仅善于总结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而且密切注视着世界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依法执政理论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 《创新》2009,3(2):78-80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的依法执政理念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广泛。邓小平同志关于加强法制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等各方面论述,为依法执政理论的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础,并构筑了依法执政理论的总体框架,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开辟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处于低潮、马克思主义受到挑战的国际大背景下,领导中国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新的国情和实践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基本理论特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精髓论,坚持与时俱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了革命逻辑向建设逻辑的转换,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突破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谷炜江 《学术交流》2002,3(4):10-12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它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基本手段,最终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为目的,这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经历了三个极其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在十年浩劫中受到的严重破坏,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提出了一整套有关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理论与政策,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多党合作制度。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对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着眼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继续推进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志荣 《学术交流》2002,1(1):13-17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观 ,注重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上下功夫 ;注重反对教条主义 ,注重理论创新。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方针是对毛泽东“有的放矢“学习方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跨越与过渡: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二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香 《学术交流》2003,3(12):123-126
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在取向上具有二元特征:一是在社会制度上要跨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二是在发展生产力的手段上又要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创下的优秀遗产。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始终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并渐进式进行,等等。这些都是马恩关于"中间站"思想的中国化,具体化。  相似文献   

17.
谢征 《创新》2008,2(5)
求真务实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的本质内涵。求真务实理论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以主体的能动活动建构主—客体统一关系,进行"合目的性"的自觉活动,从而使其实践活动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是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科学发展观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揭示其价值内蕴,有利于我们完整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科学地运用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六十年历史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分成前后两个30年:前30年以阶级斗争为纲,搞的是革命逻辑;后30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的是建设逻辑。两种逻辑前后相随,互相衔接,完整地反映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为社会主义奋斗的历程。总结吸取毛泽东晚年的教训,是连接两个时代的重要纽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坚持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缘于我们党对建国后30年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特别是对文革教训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19.
黄秋生 《创新》2009,3(1):27-30
通过19世纪70年代以后的潜心研究,马克思借用“卡夫丁峡谷”这一古罗马时代的典故,提出了他晚年的天才设想:俄国等东方国家通过吸收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成果和巨大成就,可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从而避开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灾难。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跨越“峡谷”内外条件均已具备的情况下,进一步作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使马克思晚年设想从纯理论和俄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以及马克思的具体语境中转入中国现实,实现了设想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国家利益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从国家自身战略利益出发,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又独特的国家利益观。他提出以关心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判和处理国际问题的思想,实现了中国对外政策向扩大国家经济利益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