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与《诗经》中其他婚变诗相比,《氓》具有独特的思想意义和文学价值。在这首广阔叙事背景下的诗篇中,我们能看到一种文化精神。本文试图从叙事特点、女性形象、社会意义这几方面入手,通过对比揭示出其独特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叙事时间中的第五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以一年之时间跨度,承载40个章回的叙事内容,其叙事的张力结构凸显了小说家的主体性打造,在整部作品中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对此探析,不仅揭开<金瓶梅>的整体框架的层位和走向,而且对人物性格内涵与叙事张力结构之间变数的关系,也会深入地开掘.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对当代小说<秦腔>有着极大的影响.它们的精神意蕴是相通的:以家庭的兴衰变迁折射时代变化.在叙事手法上是相似的:运用了灵活多样的叙事手法.<红楼梦>文备众体的特点在<秦腔>中也有体现.从<红楼梦>对<秦腔>直接深远的影响中可以看出,<红楼梦>与当代小说之间并没有古今时代的隔阂,同时当代作家应将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古代文学遗产转化为文学创作的能量,在吸收和借鉴<红楼梦>的基础上超越红楼艺术高峰.  相似文献   

4.
唐传奇<莺莺传>在叙事方面表现出鲜明独特的艺术性:矛盾的人物形象,镜像化的人物关系,叙事空白的表意形式,以及"诗"与"史"的内外结构互补.这使小说在唐代传奇文学中表现出独特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5.
<左传>第一次将上古原始叙事文体的粗线条记事加以细化,完整地记载一个史实、事件产生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开创了"言事相兼"的叙事文体体式.<左传>的这一叙事特征,其内在成因是对"礼"的记载:作者自觉地将"礼"作为记述历史的中心视点,以事明礼,使<左传>始终参照礼来记事;而"礼"以过程和细节表现其意义,要求记录者对事情的本末和细节特别关注.礼仪的言行相兼及记言明义,使得<左传>的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采用事必兼言的写作手法,由此形成了言事相兼的全新叙事体式.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有关<列子>的真伪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至今尚无定论.据统计,当代有关<列子>问题研究的成果,考辨其宾伪的在60%以上.结合文化人类学研究成果,从叙事学角度探讨<列子>寓言的特征,无疑是一种开阔思路、灵活拓宽<列子>研究方法的途径.本文即从叙事内容、叙事特征、叙事方式等几个方面,对<列子>中的寓言进行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射雕>三部曲中的复仇母题为案例,对金庸武侠小说的民间叙事模式及其内在机制进行解析,并试图阐明这不是传统民间叙事模式的翻版,而是在延用与发展之间孕育了金庸武侠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从现代叙事伦理的角度分析孙犁的<铁木前传>,这篇小说的叙事伦理存在三种形态,即时代伦理的大叙事和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和传统伦理的民间叙事.作者的叙事策略、创作风格和生活经验是形成这篇小说叙事伦理形态多重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美国当代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Robert James wauer)的小说<廊桥遗梦>(The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一经问世就风靡全球,并经久不衰.小说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鲜明的文体特征是其成功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独特的叙事方法及叙事手段十分耐人寻味.文章试从其内在和外在叙事策略分析该部作品的文体特征,以便于我们更深入地领会其主题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财经>以一系列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封面文章占领了中国财经媒体的话语高地.通过对这些报道进行叙事学研究,可发现其特有的叙事策略,即用可靠的叙事人来逼近事实真相,以宽广的视角成就观点深度,并以艰深的修辞手法对接其高端读者群.这种带有强烈精英色彩的叙事风格成就了<财经>封面文章的文本之力,并成为<财经>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叙事结构的"有机"还是"无机",是学术界长期以来讨论的话题,因为它关系到触摸长篇小说的生命形态,是把握作品人生和审美意蕴的根本.本文在厘清理论探索的基础上,对<水浒传>的叙事潜隐结构进行了分析,从而阐明了<水浒传>叙事结构的"有机"内涵,印叙事结构的形态及其组合性和转换性.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作家整体崇尚西方和批判传统的情况下,<红楼梦>恐怕是少有的例外,它普遍受到关注、热爱和崇拜.林语堂也不例外,他平生的最爱是<红楼梦>.<红楼梦>的女性形象塑造、家庭文化叙事,尤其是其精神血脉已浸润于林语堂的文学人生之中,也深入了林语堂的精神和灵魂,这自然提升了林语堂的审美境界和艺术品位.不过,由于过于崇拜<红楼梦>,一味沉溺于模仿,缺乏超越性意向,这是林语堂的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13.
《聊斋志异》空间叙事艺术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斋志异>创设并利用形态丰富的拟实空间、虚幻空间的空间叙事手段,借此贯彻叙事意图,推进情节的发展,凸显人物性格,实现诗意叙事,使空间要素成为小说叙事的有机组成部分,增强了文言小说延伸事件的功能,反映了作家对文言小说艺术表现力的发掘与拓展.  相似文献   

14.
李爱红 《兰州学刊》2007,(10):193-196
<海上花列传>的叙事结构由作者韩邦庆在例言中总结为"穿插藏闪".文章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一叙事技巧在小说中的具体运用:由具结构价值的人物作为外在纽带沟通叙事单元;用"穿插之法"使叙事线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形成结构上错落有致、摇曳变化的审美效果;大量的"背面文字"使情节前后照应,结构更为严谨细密,在"藏闪"中流露出曲折的含蓄美.这一结构方法是从传统小说技巧中幻化而来,但其创造性的灵活运用成为小说的一大艺术亮点.  相似文献   

15.
《纂异记》的叙事观念在唐代小说中是独特的,这体现在文本的叙事意图、世界图景和叙述精神三个方面《。纂异记》叙事观念表明它是唐代小说中真正有意识创作的小说之一,在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运用当代叙事学"聚焦"理论分析<青春之歌>在个人叙事与历史叙事间相互纠缠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作者创作动机上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17.
《诗经·氓》叙事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朝晖 《晋阳学刊》2005,(3):122-123
《诗经·氓》开创了“痴心女子负心汉”的叙事结构模式,并在诗中交替地使用了两种叙事视角:第一人称叙述者“我”追忆往事的视角和被追忆的“我”正在经历事件的视角。当我们关注其独特的叙事时序时,会领略到诗中独特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8.
<聊斋志异>叙事模式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对全部文本分类基础上方可成立.分类是根据文本主题、情节、结构等方面的侧重点不同而进行的研究.叙事模式是各种类型文本的综合.叙事模式的研究只有在不同类型文本的研究基础上才会有全面客观的认识阐释.西方叙事学方法所提供的理论模式可以借鉴.但在借鉴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整理论模式与具体文本的关系,求得最大的融会契合,这是叙事模式研究的总体原则.  相似文献   

19.
在金圣叹对<水浒传>和<西厢记>的评点中,表现了大量的叙事接受思想.这些思想可以从文学批评的目的,叙事接受的性质、内涵、条件,和如何进行叙事接受三个方面进行探讨.金圣叹的叙事接受思想与接受美学有一定的相合之处,在这个意义上,他的思想具有较强的超前性.  相似文献   

20.
虚实是我国一种古老的艺术辩证法.早在2000多年前的司马迁<史记>历史叙事中就有虚实艺术技法的大量运用,并且达到了非常成熟的程度.<史记>历史叙事虚实艺术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虚写设置的多样性:通过旁人叙述、议论表现人物或事物而形成的虚写,运用概括叙述所形成的虚写,采用合理想象而形成的虚写等;二是运用虚实结合方法的多样性:以虚写实,以实写虚,虚实相间,虚实互见等.<史记>历史叙事虚实艺术技法的运用和创新,直到今天都还是空前的,值得我们继续挖掘、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