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到3万人的普米族聚居在云南滇西北高原上.其中近2万人分布在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境内的雪门坎雪山东麓和宁蒗彝族自治县泸沽湖畔,其余分布在丽江等地. 我们普米族自称“普米”,是“白人”的意思.我们民族古代崇拜“白额虎”,自古以白色为善.普米人自新中国建立以来逐渐告别了“结绳数豆记事”的历史.如今,有了自己的大学生、工程师、记者、作家、医生和教师.但因我们普米人性格过于内向,不善与外人接触交流,所以,至今还没有自己的专家学者,也没有自已的电影电视剧作.  相似文献   

2.
普米族     
普米族普米族自称“培米”、“普英米”、“普日米”,汉族历史文献称之为“西番”或“巴苴”。1960年,根据本民族的意愿和自称,正式称为“普米”。普米族人数较少,1990年人口普查,仅有29657人,分布在滇西北的兰坪县,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维西县、永胜县...  相似文献   

3.
一位普米族作家的怒族“嘎求”文/尹善龙在三百里长的怒江和独龙江两岸,无论在机关还是到乡下,无时不听到“嘎求”,无处不碰上“嘎求”。尤其对于象我这样来自雪帮山下的普米人来说,“嘎求”听起来格外亲切,也就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只有兄弟民族人民信任你、爱护你...  相似文献   

4.
当你来到普米村寨,不管去到谁家作客,在他家主火塘正后方的神龛中,都供立着一块刻画着古拙而原始图案的石块,这就是普米族火崇拜的标志——“仲巴拉”。 “仲巴拉”,也叫“阿鲁詹巴喇”,系普米族语,汉译为火祖母或始祖母之意。不仅普米族视她为吉祥、幸福之神,摩梭人也把她尊为吉祥的祖母神。其图案的意蕴,是普米族民族史和宗教史的凝汇。画面正下方,是一朵盛开的红色莲花,是普米族传说中人类诞生的母  相似文献   

5.
一个世纪,一个让祖先惊奇的梦普米族一百年回顾文/尹善龙这是一个多次迁徙、历尽艰难险阻与坎坷崎岖、在“夹缝”中生存下来的民族。据史料记载:普米族古代自称“拍米”、“普米”、“乒米”、“舂米”,汉文史籍依其自称而写作“木”或“白狼木”,至晋代以他称而...  相似文献   

6.
朋友,如果您有机会到滇西北我们普米族地区来,我愿为您介绍一些普米族的习俗。如果你要寻找普米人,请多注意服饰。普米族的服饰有自己的特点。女子上身穿长襟衣加氆氇或毛呢领褂,下穿宽脚裤,围双层花边的围腰,系一条四寸宽的腰带,一般用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个普米族的叭子(奴隶),从生下来就没有离开过云南宁蒗小凉山的森林,除了山上的石头和地主的鞭子,我什么也没有见过。今天,我竟然来到了我们金太阳住的地方——北京,并且跟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一起站在天安门前观礼,我的眼泪怎么能不淌,我的心怎么能不激动?在那旧社会里,我们那里是土司统治的天下,我们普米  相似文献   

8.
歌舞,是彝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这个民族有古老的民间舞蹈“斗鸡”、“斗羊”、“跳钗”、“刀舞”、“猴子搬包谷”和“大鼓舞”等,在人们中间流传最广的要算是“烟盒舞”。  相似文献   

9.
我的普米故乡有木楞房,木楞房里的姑娘会手捧甜美的酥理玛酒献给远方来的客人……普米族的语言属藏缅语族的羌语支,具有独立的语言体系.与周围民族的语言相比,其语言要复杂得多,是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不可比拟和替代的.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普米族至今没有完整地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据考察,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些以形表意的普米  相似文献   

10.
普米族     
普米族(旧称西番)约一万五千余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兰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维西县,聚成村落,与其他民族交错杂居。兰坪、丽江、永胜的普米族自称“普英米”,宁蒗的普米族自称“普日米”都是“白人”的涵意。普米语属于汉藏语系藏彝语族藏语支。宁蒗的普米族进去曾用藏文创造一种拼音文字,起初用来记录本民族的历史传说、诗歌故  相似文献   

11.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不出事就行。”许多人似乎都这么说。安定团结,不出事,确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顶重要的大事。可话又说回来了,何只边疆民族地区,全国哪一个地方不需要安定团结呢? 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工作要求“不出事就行”,那么,边疆民族地区的什么生产呀,什么建设呀,什么文化呀,什么教育呀,是不是就可以干好,也可以干不好呢?是不是你那里只要不出事,就算你有“成绩”呢? 安定团结要有物质基础。经济文化建设搞不上去,人民生活不改善,实际工作中问题一  相似文献   

12.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不但是“歌舞之乡”,也是“体育之乡”。体育活动在朝鲜族人民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无论在城乡,在厂矿企业、机关或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异常活跃。在农村,秋收前或插秧前的农闲季节,各县、公社、大队都要开以民族传统体育项  相似文献   

13.
几年前的新春佳节,我们几兄弟携妻带儿从工作的外地一起回普米故乡探望父母.多年不见的乡亲都闻讯赶来看望.上了年纪的大妈们眼睛盯着尹家几位妯娌,连说如今与过去就是不一样,找媳妇可以找外族姑娘了. 自古以来,普米人无论男女一般都不出远门.家中不管有几个孩子,首要的一条就是让孩子尽快成家立户,守在父母身边.如果有人有求学、做生意的非分之想,老人会斥责说“钱多了缺孝心”.直到解放后六十年代前,普米山寨都没有几个读书人.至于男女的婚姻更是不自由了.等级婚姻、同族婚姻、包办婚姻压得人透不过气来.现在好了,普米人观念有  相似文献   

14.
欢迎你啊,朋友我亲爱的朋友伙伴们,来普米家花床上坐一坐。花木碗里敬热茶, ●玉石碗里敬牛奶,金边碗里敬你一碗新酿的酥里玛,银边碗里敬你一碗甜蜜的蜂糖。普米人民最好客,来普米家花床上坐一坐。 团结花东方开的海螺花,南方开的玉竹花,西方开的金兰花,北方开的玉石花。栽来一个花盆里,开出一蓬团结花,百样花色手里香,它是普米心上花。普米族歌曲二首@曹新华~~  相似文献   

15.
七天车子化     
在生产大跃进的高潮中,云南元江县四区打莽乡的哈尼族人民,打破不积肥的习惯,春耕前积了三千三百四十四万担。这里是半山区,山坡上隆起的肥堆,真像又添了无数小山头。社员们看着许多肥料,高兴的是成绩不小,丰收有保证;愁的是怎么运到地里去?哈尼族人民都是肩背,肩挑,坡上坡下跑,一天能搬多少?而且每个社的大部分男女劳动力都到水利工地去了。人手缺少,难上加难。有的妇女反映说:“这许多肥呀,肩头背烂也背不出去!”但这只代表了一部分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一、“撒尔嗬”及其内容 在清江流域土家族聚居的崇山峻岭之中,至今流传着一种独具特色、以欢乐的跳舞形式悼念亡人的民族民间舞蹈,当地人俗称之为“跳丧”。跳丧舞,又叫跳撒尔嗬、跳丧鼓,是土家族古老的丧葬仪式歌舞,在清江流域土家族聚居区有着极其久远的历史。丧鼓有“跳丧”与“坐丧”两种形式。跳丧为亦歌亦舞,因其唱时多用衬词“撒尔嗬”,故又叫“跳撒尔嗬”。坐丧是只歌不舞,有的地方叫“闹灵歌”或“闹丧歌”等。不管是跳丧或坐丧,均需击鼓而歌,其歌词统称丧鼓歌。鄂西士家族地区的史志对丧鼓歌均有记载,其中以巴东和长阳的记载较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7.
在清江流域土家族聚居地,至今保留着一种用亦唱亦跳的歌舞表演来悼念亡人的习俗,谁家的老人去世后,在入土安葬的前一夜或几夜,邻近的乡邻、亲戚在亡人灵前摆一面大鼓,由一人击鼓,两人或多人对跳,亦歌亦舞,"笑着哭"来陪伴、追悼亡人。这种习俗,土家人称之为"跳丧"、"打丧鼓"或  相似文献   

18.
我们供销社的同志都说我是一个“厉害的姑娘”;还有人说我嘴快舌尖,口头上不让人,因而又管我叫“机关枪”。其实,我既不厉害,也并不是什么“机关枪”,只不过是见到一些不合理的事,爱提意见罢了。爱提意见有什么不好?象采购员  相似文献   

19.
《阿昌喜爱蹬俄罗》,是我国建国以来,首都舞台上第一次出现的阿昌族舞蹈。这个舞蹈,描绘出了阿昌族小伙子在赶摆路上的欢乐。有句俗话说:“阿昌生得犟,不哭就要唱”。阿昌人把边歌边舞称作“蹬”,“蹬俄罗”是这个民族最古老的传统歌舞活动。在每年春节,是“蹬俄罗”最热闹的时候。娶亲嫁女,迎亲贺戚,盖起新房,都要有“蹬饿罗”。就连男女青年唱情歌,也常用“俄罗”调子。“俄罗”有固定调子、固定内容,  相似文献   

20.
“撒叶儿嗬”是一句土家语,来源于一种土家族民间舞蹈音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号子。久而久之,土家人就称跳这种舞蹈叫跳“撒叶儿嗬”了。土家人还称这种舞蹈叫“打山鼓”或“跳山鼓”。出生在清江河畔的土家山寨里的著名作家田天就曾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撒叶儿嗬其实又叫做“打山鼓”,有些文人将其译为“打丧鼓”或“跳丧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