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证券市场高度割裂前提下,由B股市场一系列制度缺陷所导致的境内外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效应会造成严重的B股折价,进而成为制约B股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若从这一角度看,目前政策的重要意义就在于降低市场割裂和信息不对称程度,改善B股折价问题,为A、B股市场的统一和发展消除障碍.  相似文献   

2.
同时在内地和香港上市的公司的H股相对A股的折价问题,历来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采用2004年到2009年的样本数据,对A股、H股市场分割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基于市场分割理论、信息不对称假说、流动性差异假说等,建立计量模型,分析长期以来H股相对A股折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证明,H股的折价主要受到风险偏好差异、流动性差异、信息对称程度的影响,而市场需求(供给)差异并未对H股相对A股的折价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B股市场的发展是当前金融界的热问题,其政策导向直接关系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在对B股市场的发展做了简要回顾之后,着重探讨了开放B股市场之后面临的新机遇和新问题,以期对我国现阶段的B股市场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信息含量表示会计盈余与股票回报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检验1995—2000年间中国A、B股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结果发现中国A、B股市间盈余数字的信息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其中B股市场明显高于A股市场。我们认为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我国股市的“硬分割”阻碍了投资者对信息的传递、评价和反应,进而导致A、B股市场出现“软分割”现象。  相似文献   

5.
基于分形理论下的股票市场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分形理论对我国股市的有效性进行研究,研究的对象包括:上证A股指数、深成A股指数、上证B股指数和深证B股指数。首先通过Kolmogorov-Smirnov检验法来检验中国股市收益率的正态性,得出收益率不是正态分布的,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形理论中的R/S分析法来研究中国股市的有效性。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国股市具有明显的分形结构,因此不是有效市场,A股市场相对于B股市场来说是比较有效的,B股市场的可预测性大于A股市场。同时,还进一步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的非周期循环。  相似文献   

6.
在证券市场高度割裂前提下,由B股市场一系列制度缺陷所导致的境内外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效应会造成严重的B股折价,进而成为制约B股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若从这一角度看,目前政策的重要意义就在于降低市场割裂和信息不对称程度,改善B股折价问题,为A、B股市场的统一和发展消除障碍。  相似文献   

7.
面对目前我国B股市场低迷和处于"边缘化"的现状,很多人提出要将B股市场关闭或与A股市场合并.针对这一观点,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深圳B股市场为例,分析了B股市场的效率问题,提出应重新启动B股市场,强化其效率,发挥其积极作用的观点,并对强化B股市场效率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1992年底人民币特种股票(简称为B股)在深、沪两地发行上市以来,B股的市场运作问题引起了多方关注。然国内外文献均较多致力于探讨B股市场本身运作是否完善,而较少系统论述B股与其相关市场──A种股票市场、H种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之间的联动关系。本文力图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视B股市场为一整体证券市场的一部分,通过建立一个B股发行市场的供求均衡模型,来揭示B股市场与其相关市场的联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关于分割股票市场间信息传递的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对国内外分割市场间的信息传递过程进行了研究,尤其是分析B股的开放和QFII制度的实施对国内市场信息传递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H股和S&P500指数对A、B股具有显著的收益率溢出效应,反映了国内外市场的融合趋势;QFII制度实施后,A、B股收益率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反映了A、B股系统风险的降低;相应地,国内A、B股投机性也在减弱,说明在国外投资者的示范效应下,国内投资者交易理念渐趋成熟,从而进一步反映了国内资本市场的成熟.  相似文献   

10.
本文的研究通过使用西方经济学中的非均衡理论,分析了将非均衡理论引入证券市场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通过对我国A股市场供需行为的研究,初步证明了证券市场的非均衡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