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它和再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这是一个客观规律;这个客观规律,就叫做价值规律。价值规律要求各种商品的交换,必须按照耗费在生产这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来给价,即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价值规律?经济学界有各种不同的表述。主要有下面这样三种: (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商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交换。 (二)价值规律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个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 (三)价值规律就是商品按价值交换或等价交换的规律。对于价值规律定义的不同表述,反映了对价值规律内容的不同理解,因而这并不仅仅是一个表述方法的问题,而是属于价值规律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问题,有加以澄清的必要。我认为,上述的第一种表述比较确切。  相似文献   

3.
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科技商品的价值量也应该由生产科技产品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计算。但传统的商品价值量计算理论却在这里遇到了新的挑战。因为,科技产品是一次性产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这里无法确定。另外,科技产品在交换时总是在价值之上出售,这里价值与价格的背离,似乎是违背了价值规律。究竟以什么标准作为科技商品价值的衡量尺度呢?我们认为,科学技术作为商品,呈现在买方面前的物质载体只是虚假的外壳,生产它所花费的劳  相似文献   

4.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范畴,对此范畴,人们早已广泛使用,习以为常。然而,对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下的价值规律,人们谈的虽多,却论之颇浅,其中不乏误解和偏见之处,择其要者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把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客观要求简单地概括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商品按价值进行交换。忽略了价值规律是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在商品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中央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概念统一起来,是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规律。它的主要内容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不管在什么社会形态下,只要还存在商品经济,商品的价值量仍然是商品价格的基础,商品交换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无视价值规律就会受到惩罚。  相似文献   

6.
张素芳 《江汉论坛》2001,21(4):5-10
商品的价值由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根源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私人劳动或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一基本矛盾.价值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社会表现,通过商品的交换价值相对地表现出来.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实现的价值量,即为由社会过程所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包含了两种含义.价值规律体现了商品社会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客观联系,实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7.
实现价值规律的自觉利用,需要改革传统的经济体制。提出这一命题的原因在于价值规律的内容、存在条件与作用都离不开市场机制。讲到价值规律的内容,最关键的是价值量的决定,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在实践上价值量的确定都先于价值的质的确定。这是因为在交换过程中,当事人所关心的只是他自己的商品能够交换多少对方的商品,对于他们至关重要的是交换的数量。至于双方的商品为什么可以作这样的比较,为什么可以化为不同的比例,交换者是不关心的。诚如马克思所深刻指出的,劳动产品的价值性质,只是在它们确定为价值量的时候才表现出来。那么,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呢?价值量的决定过程,就是市场机制作用条件下的社会核算过程。这种社会核算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把复杂劳动化为简单劳动;二是把个别劳动化为社会必要劳动和把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三是把私人劳动化为社会劳动。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经济学界虽就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同价值决定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讨论,但全面分析社会必要劳动诸构成因素的文章却少见。有些文章将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范畴只归结为“劳动耗费”一个因素,而将与“社会必要”相关的因素置于视野之外。这必然给全面认识和正确运用价值规律带来障碍。应该强调,社会必要劳动范畴决不仅仅是“劳动耗费”的问题,而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以及社会需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商品价值量由何决定?对此,经济学界有的同志提出了“两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统一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的观点,认为这是符合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有关论述的本意的。我则认为,马克思在论述商品价值量的决定过程中,始终坚持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虽然,市场价值量的决定有其一定的特殊性,但是,这一特殊性并没有离开和更改第一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共性原理,理论是彻底的。“统一决定”论是同科学的价值决定论相抵牾。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论述商品的价值量时,给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定义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并且指出:“只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资本论》第一卷第52页)后来,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又进一步指出:“事实上价值规律所影响的不是个别商品或物品,而总是各个特殊的因分工而互相独立的社会生产领域的总产品;因此,不仅在每个商品上只使用必要劳动时间,而且在社会总劳动时间中,也只把必要的比例量使用在不同类的商品上。”(《资本论》第三卷第716页)于是,他得出结论是:“价值不是由某个生产者个人生产一定量商品或某个商品所必要的劳动  相似文献   

11.
一、科技成果是脑力劳动为主的商品科技成果主要是通过脑力劳动来完成的,也要有一定的体力劳动作为辅助劳动。尽管单位脑力劳动时间大于单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可以通过一个大于1的系数关系换算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我们都知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而价值量是价值大小的体现,是等价交换的具体尺度。从这里可以看出,任何一项科技成果都有自己的价值量,凝结着人类的劳动,所以说,科技成果具有商品的第一个基本属性——价值。科技成果具有使用价值,一般人都会抽象地承认,但在具体问题上则往往加以否定,他们把科技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对我们的工作产生着深刻的、全方位的影响。我们必须对此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摸索其发展规律,以促进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行为价值规律”的概念 “行为价值规律”的提出,源于对价值规律的认识。为此,我们用类比的方式展开这一概念。 我们都知道政治经济学中有关商品“价值规律”的论述: ①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②商品交换是按照商品的价值量等价进行的。 ③同时,在商品交换中,价格…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经济学界是没有分歧的。但是,由于存在着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产生了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即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问题,争论的焦点在于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否参与价值决定。陈振羽同志说:“认为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亦决定商品价值,这是曲解了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学说。”①对此,我不敢苟同。下面通过对商榷意见的分析,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平均利润率规律更直接地调节着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学界一般都认为价值规律是调节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这种传统观点很值得商榷。我们知道,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商品生产条件下,价值规律转变为生产价格规律,这时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平均利润……已成为生产的调节器。”我认为这种转化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也是适用的。单用价值规律,而不用其转化形式来解释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不全面的。价值规律要求的商品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和等价交换,这在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实践中遇到了以下困难;一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法确定。二是在市场的交换活  相似文献   

15.
一、价值生成:“无差别劳动”的积淀(第一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商品”中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又说,“只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使用价值的价值量。在这里,单个商品是当作该种商品的平均样品。因此,只有等量劳动或在同样劳动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商品,具有同样的价值量。”显然,马克思在这里讲的是生产过程中商品价值的生成问题,没有理由否定,商品价值的生成只能发生在生产领域,至于…  相似文献   

16.
关于商品价值量决定法则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秋慧 《山东社会科学》2007,23(10):126-129
马克思在阐述劳动价值理论时指出,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中等条件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该法则同马克思经济学自身的逻辑是矛盾的。均衡分析表明,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劣等条件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在短期内,需求变化调节价格偏离价值;在长期内,需求变化调节生产者结构,进而使劣等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从价值(价格)溯源入手,扼要阐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内容,认定它是科学的价格决定原理,有三个层面:其一,价值规律,对于一般劳动产品,价值决定价格,而人类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其二,生产价格理论,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生产价格由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决定,而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市场价值)为中心,由供求关系决定;其三,地租理论,对于土地等非劳动物品,其商品形式的价格现象是类似地租的收益资本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阎庆华 《理论界》2001,(5):39-40
长期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学教材的观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一个牛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越多,则单位商品内包含的劳动时间越少,价值量也就越小。反过来,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越少.单位商品内包含的劳动时间越多,价值量也就越大。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我们的探讨就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勺…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种商品经济只是商品经济的一种具体形态。因此,作为商品经济基本规律的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仍然存在和起着作用。就价值规律本身来说,它与简单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规律没有任何区别,所不同的,只是其存在和发生作用的外部条件发生了变化。有鉴于此,这里不打算对价值规律做理论上的探讨,而着重于对价值规律的一般(本质)内容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特殊情况进行一些必要的研究。 撇开常知性的东西不谈,我们这里径直给价值规律下一个定义:所谓价值规律,就是各种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的规律。按照这个定义,价值规律的一般性内容应包括以下三点:(1)商品的价  相似文献   

20.
价值规律的自觉运用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产品生产是为交换而生产的。要交换就要以货币作为统一的价值尺度和交换尺度,就要通过市场供求进行比较、竞争。这就必须考察商品、货币、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作为交换关系之综合的市场关系。其间起作用的是各种商品经济规律,而最基本的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在流通中显示其作用。它是对商品经济全面地发生作用的。商品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就要做到劳动消费不能高于社会必要劳动,必须力求低于社会必要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