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燕梅 《城市》2023,(4):39-51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我国装备制造业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增长态势,对工业“稳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作为传统产业,装备制造业展现出与数字化信息技术不断融合的态势,在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均表现出较高的数字化水平,但行业间差距明显,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相对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基于行业龙头企业建设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赋能中小企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需求侧和供给侧均出现了新的变化,产业发展存在的经济效益差、产业“短板”和产业链协同问题亟待解决。在此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成为产业实现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政府应在支持装备企业加快全流程数字化改造、鼓励专业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以数字化推动服务化转型、积极应对劳动力需求转变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丛晓男 《城市》2016,(4):39-44
如何将“互联网+”从发展理念切实转变为推动县域工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力量,成为当下关注的焦点问题。笔者于2015年5月对南昌市南昌县进行了实地调研,基于南昌县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互联网+”为主线对其“十三五”时期工业转型升级路径和相关政策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于菲菲 《现代交际》2014,(6):110-110
淄博市传统产业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曾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看,从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看,传统产业竞争优势逐渐减弱,但后发动力相对不足。如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好"加法"这篇文章,是推进淄博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许爱萍 《城市》2023,(3):34-40
高耗能制造业低碳化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关键支撑,但天津高耗能制造业发展仍面临智能科技与数字技术优势力量释放不足、产业边际效应递减、新能源发展创新不足、创新引领高耗能制造业的作用发挥不足等问题。借鉴德国“工业4.0”经验,天津可通过加快布局绿色能源技术、助力高耗能制造企业转型成为绿色发展企业、布局绿色载体、开放绿色场景等路径推动高耗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云物大智”新技术对社会各领域的迅速渗透使职业教育出现人才培养供给侧难以适应社会劳动力需求侧的问题。增强职业教育对数字变化的适应性,加速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入手,对数字化人才培养情况进行分析,旨在突破片面聚焦某领域的狭窄视域,从宏观层面分析职业教育数字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并提出未来发展路径,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相似要素禀赋结构条件下,分析自生能力演化与路径创造的互动关系。通过苏州IT产业集群与宁波传统产业集群的比较研究,分析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假设:在"大事件"或外部条件的冲击下,主体聚集所形成的群体路径是否有助于主体(包括企业、区域或国家)完备自生能力的形成,严重依赖于主体自生能力演化性状和群体网络结构嵌入方式。两个不同集群路径创造最显著的区别在于技术吸收能力和全球联结能力演化过程的差异性。最后,本文推测产业发展路径创造的机会跟自生能力演化的阶段性特征有很强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7.
于礼 《公关世界》2023,(3):92-93
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质量和规模稳步提升,数字工业化和工业数字化加速推进,数字治理体系逐步完善。但关键核心技术支撑能力有待提高,数据资源利用率低,与传统产业融合不足,数字人才短缺不容忽视。以朝阳市经济发展为例,加强政府的统筹协调,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核心技术突破,加强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加快数据规则制定,加强数字人才引进和培养,打造开放合作的生态系统,为朝阳市数字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上海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升互联网经济占经济比重的进程中,已表现出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过渡的路径,呈现出与多领域全面对接、全方位加速融合的态势.随着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上海迫切需要从以审批为主的传统模式向过程监管模式转变,为互联网企业提供孵化平台和政策配套,避免发生系统性风险、特别是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推动各项改革顺利推进、取得实效,从而推动上海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互联网经济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从制造业现状来看,工业4.0转型引导下的竞争日益剧烈。面对新形势,制造业也应提升总体性的水准,并且更注重升级转型。全球化的新形态下,工业4.0给出了制造业进步的宏观方向。最近几年,传统式的制造业也摒除了常见思路,开始尝试接纳转型升级的新思路。依照升级转型的总体思路,制造业应能强化根本性的创新,完善全方位的制造业质量。在工业4.0的宏观背景下,有必要解析制造业面对的契机及挑战。结合制造业在现阶段内的真实情况,探析升级转型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刘东岩  吴静 《职业》2016,(36):41-42
随着国家《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的制定出台,全国将有更多地方围绕智能制造制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智能制造的区域发展,"十三五"将会成为我国系统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时期.3D打印作为一种现代数字化智能制造技术,已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性技术,其数字化制造本质和智能制造模式具有万众创新的优势.现代职业教育理应尽快将3D打印这类现代数字化智能制造技术融入到各个专业领域,发挥其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性作用,满足"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的人才需要.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智能化"与"互联化"将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能否抓住新产业革命的机遇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我国占据未来全球新经济、新产业价值链高端地位的关键。为此,应以"工业物联网"为抓手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以"智能机器人"为核心推进智能制造的发展,以"开放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朱亚进 《职业》2016,(17):74-75
现在,物联网获得了高速发展,并与汽车行业深度融合,汽车行业的创新日新月异.互联网汽车是信息科技的前沿领域,互联网汽车已经出现并将成为未来汽车的主流,它们安全可靠,驾驶体验卓越.虽然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但传统汽车专业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本文论述了如何在互联网汽车时代逼近的背景下进行汽车专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在上海六大重点工业行业中占重要地位,但产业表现出“大而不强”的特征;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在后危机时代上海商务成本逐渐高企,土地等资源条件紧张的产业发展环境下,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显得尤为迫切。本文通过分析该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升级的方向、升级的路径、发展模式和关键点,并提出保障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更快更好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营造优越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聚焦产业“高新高效高端”特征,打造优势产业链;加强创新服务,强化以知识与智力资本动态比较优势为禀赋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崔志新  李鹏 《城市》2021,(5):11-26
我国当前工业总体呈恢复性增长趋势,区域工业经济运行呈现新旧动能转换增强、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工业企业投资增势强劲、减税降费显著减轻企业成本压力、工业企业质量效益持续提升以及工业生产者价格持续下降等特点.同时,我国区域工业企业仍面临企业产品销售率有所下滑、出口交货值增幅放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等问题.此外,笔者基于HP和BP滤波方法预测我国2021年上半年工业经济平均增速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探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经济管理的影响及发展路径。文章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经济管理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适应数字化时代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为了更好地利用数字化转型的优势,文章提出了一套基于数据驱动的经济管理框架,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这一框架的有效性。本文为企业经济管理者提供了策略建议,以应对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时代,包括党和国家机构、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在内的国家治理体系改革的持续性推进,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的突破性进展,加之互联网技术普及升级,社会企业潮流的兴起,形成了一个多主体高度共生的跨界生态圈群,青年社会组织生存发展的外部生态环境不断优化。而通过政策工具的创新和运用,使得多元类型、不同阶段的青年社会组织规范运作的自我系统以及协同共生的内部生态系统逐步形成。我国青年社会组织政策正进入到一个整体性变革和生态系统建构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周永文  周麟彦 《职业》2023,(3):18-21
立足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职教20条”,对接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需求,遵循中职学生发展规律,从“求新、求知”“制作、制造”“智识、智慧”的特色“ZHI”造文化出发,建成基于“三室一平台”的“ZHI”造创新创业实验室,探索以专业为依托,以大师为引领,以双创实验室为平台的中职“智造”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的职业教育“智造”型人才培养机制与路径。  相似文献   

18.
唐茂华 《城市》2016,(2):60-64
天津具备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良好基础,但在产业能级、产业聚集、创新能力、金融支持、服务支撑、人才支撑等方面仍有很多不足.对此,应把智能制造作为产业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快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和发展壮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生产服务体系、金融支持体系和人才支撑体系,努力在产业整体规模、产业聚集度、关键核心技术、企业主体数量和实力、制造品牌质量上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的优势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集群(Cluster),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企业集群是当今产业组织发展的一大重要特征,尤其是中小企业,往往在某些相同产业或相关性很强的产业中会出现大量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我国的企业集群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目前在沿海地区比较集中,各地名称叫法不一,如广东称为专业镇,浙江称为特色工业园区。据广东省科技厅的初步调查,广东省传统产业领域比较成熟的企业集群有近60个。广东的“四小龙”——南海、顺德、中山、东…  相似文献   

20.
葛蓝 《职业》2011,(5):177-178
一、产业升级的重要性 在人类经济发展中,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促成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传统产业升级的基本环节包括信息化改造、技术创新、组织结构创新、体制创新等方面,这一系列的改造和创新,都离不开一个重要因素——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