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中国外交揭开新篇章。新一届领导集体密集出访,经营外交大棋局。 中俄联手,制衡美国重返亚太:海陆并行,梳理周边关系新局:与美对话,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联络欧洲,搭建中欧合作桥;协调小国关系,增进政治经济影响;倡导中国梦,贡献全球治理新思维;建立国安会,强化外交整体决策力。布局谋篇高开高走,有声有色,充分展示了新一届领导人的外交自信和智慧。  相似文献   

2.
一个崛起的大国、面向未来的强国不能一直围绕大国旋转。否则,中国总体外交只能穷于应付、疲于奔命,难见特色,没有气色。习近平主席2013年主持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从战略高度强调周边外交的重要意义,这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前所未有,也为2014年周边外交排序置于首位做出战略定位。2014年中国周边外交最具战略意义的成就是,它为塑造周边地区秩序奠定了基础。近些年来,不少国内民众抱怨中国外交太软,尤其是对周边;而国际上,则有人抱怨中国外交太强,也是针对周边。一软一强形成鲜明对照。2014年,中国周边外交主动谋划,努力进取,正在并将继续对亚洲及亚太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这从中国经营周边外交的七件大事中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外交     
2013年,中国外交揭开新篇章。新一届领导集体密集出访,经营外交大棋局。中俄联手,制衡美国重返亚太;海陆并行,梳理周边关系新局;与美对话,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联络欧洲,搭建中欧合作桥;协调小国关系,增进政治经济影响;倡导中国梦,贡献全球治理新思维;建立国安会,强化外交整体决策力。布局谋篇高开高走,有声有色,充分展示了新一届领导人的外交自信和智慧。大国崛起呼唤大外交,大外交离不开大战略。中国正问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华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日渐成真。在这关键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紧紧服务于  相似文献   

4.
二战爆发前,英、法、美、日等列强形成了多极格局,其中英法在中东开展了殖民外交,其本质是掠夺;二战后,美苏超级大国形成了两极格局,开展了联盟外交,其本质是控制;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一超多强格局"向"后一超多强格局"演变,以美、俄、欧和日本为代表的大国和大国集团在中东谋求扩大军事影响,开展准联盟外交,其本质是维护军事安全.以中国为代表的转型国家也在中东开展准联盟外交,但主张在平等协商和共同繁荣的基础上应对共同发展问题,其本质是维护民生,中阿合作论坛、中国同埃及、沙特和苏丹等核心大国的双边合作机制以及中东热点问题解决机制是中国开展中东准联盟外交的三个主要平台.新时期大国在中东的准联盟外交是国际体系转型的必然结果,中东安全体系多元化、经济相互依赖和大国身份转变使大国在中东的准联盟外交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5.
中国作为西方"他者文化"的想象体而存在,中国外交形象在国际话语体系中一直处于不利地位,"中国威胁论""强势崛起论"成为目前中国外交形象的主要标签。如何塑造大国外交形象,让他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外交政策,如何进行中国外交形象的跨文化传播,避免"修昔底德陷阱"问题,影视作品在此方面担任着极为重要的意识形态传输的职责。纪录片《大国外交》是一部典型的政教宣传片,详细介绍了中国外交政策战略部署,构建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新一代大国外交形象。本文以纪录片《大国外交》为文本,深入探析影视作品应该如何建构中国外交形象,如何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传播。同时,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以后的政教宣传片的拍摄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缺乏从全球战略格局、国际体系转型、全球治理以及中国国际责任的高度对中东进行认知,也就是说很少从大国外交的高度来认识中东,因此,如何对中东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已成为对中东外交进行顶层设计必须解决的问题。在2014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构成了习近平主席讲话的核心,他从制度属性、外交传统、外交理念、外交政策等方面强调对外工作要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提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六个坚持",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合作共赢,坚持正确义利观,坚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中东国家的抗疫合作是构建中国与中东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环。中国中东抗疫合作通过高层引领、物资援助及成果共享等形式展开,具有顶层设计、生命至上、参与行为体多元化及坚持多边主义等特征,丰富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中国中东抗疫合作实践既有中国展现大国责任和维护中国在中东利益的需求,也受到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治理的驱动。它不仅契合中东国家希望中国参与在该地区治理的诉求,也可以彰显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进而筑牢与中东国家伙伴关系网络,并推动中国与中东国家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当前,中国中东抗疫合作受到中美战略竞争、抗疫合作政治化以及美国主导的“疫苗联盟”等因素的消极影响,但中国中东大国外交实践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至一战,美国凭借海权论的理论支撑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地缘政治因素、高超的外交艺术、历史动力迅速完成了从陆权大国到海权大国、从海权大国到海权强国的转变,登上世界舞台的中心,书写了全新的“美国神话”。中国作为新生代的大国,为实现民族复兴,海权路上,应以美为师、以美为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依靠政府外交、政党外交、公共外交与民间外交等形式开展全方位合作,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网.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政党外交以机制统筹为理念,以中联部为实施主体,以阿拉伯国家政党、政治组织、政治领导人、媒体和智库为合作对象,通过召开中阿政党对话会、签订政党合作备忘录、举办政党研修班、促进政党领导人与青年交流等方式,积极配合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间的整体交流.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政党外交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有机组成部分,促进了中阿加强政治互信、交流治国理政经验、共建"一带一路"和实现民心相通,维护了中国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推动了阿拉伯国家和平与发展事业,丰富了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对伊拉克国际制裁已持续10年。近年来,伊拉克开始调整解禁战略,加大了反制裁的力度,广泛改善与地区国家及俄罗斯、法国等大国关系,加快重返国际社会的步伐,其外交处境明显好转,国际制裁出现某种松动。但鉴于美国“遏伊倒萨”政策不会有根本性改变,其解禁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1.
西方舆论对中国的外交话语主要采取负面、对抗立场进行解读,东方主义框架和负责任大国框架交叉使用。既以东方主义的视角丑化、异化中国形象,又会在某些重要国际事务中抬高、泛化中国的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外交开局之年。这一年,中国外交在变与不变的统一中奋力前行,在坚持外交大政方针的前提下创造性地提出了不少新的外交理念和举措。这些新理念、新举措给中国外交带来了新气象,同时折射出中国外交在2014年乃至未来更长时间内的走势。中国梦将在中国外交中扮演重要角色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以来,中国梦成为响彻神州大地的一个强音。同时,它也成为中国与世  相似文献   

13.
代璐遥 《职业时空》2008,4(9):152-153
在“大国政治”、“大国外交”这样的词语充斥着各种媒体的今天,“小国寡民”——这一被老子所推崇的国家架构模式,似乎距离我们愈来愈远。其实,小国寡民思想中包含了老子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对引发战争原因的人性反思以及对消灭人类战争和改善百姓生活状况的大胆设想,老子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构成了其建构小国寡民思想的深层动机,老子对民生问题的思考将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埃及是中东最重要的国家之一,优越的地缘位置使埃及在国际舞台异常活跃.本文分别对纳赛尔、萨达特和穆巴拉克时期埃及的外交政策作一回顾,对埃及外交的目标和主要大国关系进行了梳理,最后分析了制约埃及未来外交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高速发展使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也使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通过遵守规则、运用规则、维护规则和参与规则的制定,中国在国际多边贸易体制中的地位也进一步加强。2004年中国启动了争取在多边贸易体制中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计划,这无疑是中国提升国际经济地位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并对未来中国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贸易大国地位的进一步提升目前中国作为贸易大国地位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国自2001年底加入WTO以来,贸易规模一直在世界上占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作为21世纪全球政治舞台上的崛起大国,尽管国际定位、战略文化和民族传统有其自身的发展特质,但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势必在全球新公共外交的宏观语境下进行。因而,洞察新公共外交的发展态势,把握其践行宗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设计公共外交的发展路线图成为发展我国公共外交的首要考量。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国家领导人在多种国际国内重要场合发表演讲时,经常引用中国谚语,来表达中国人民对世界格局的态度。掷地有声的中国谚语彰显了大国外交的风采,也体现了中国谚语的无穷魅力,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以新媒体时代为背景,以China Daily 2010—2019为研究范围、Chinese proverbs为关键词,对筛选文章的内容,谚语使用的国际背景、目的及意义做了详细分析,总结出了中国谚语在外宣中的突出特点,从而反思我国在使用中国谚语对外宣传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与以色列的人文往来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官方的高层互访与民间的友好往来为新中国对以色列的人文外交提供了丰富资源和有力保障;教育交流、友好城市、农业合作、科技合作等多领域往来深化了中以关系、促进了中犹文明对话、形成了"官民并举"的人文外交模式,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新的挑战面前,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国对以人文外交,则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中东地区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由亲美和反美力量组成的地区力量格局。进入21世纪后,美国的相对衰落、两场反恐战争以及"阿拉伯之春"等因素推动了中东地缘政治格局转换。美国主导中东事务的能力下降,新兴经济体逐步在外部军事干预等问题上对其形成有力牵制;地区大国借机扩大其对地区事务的影响力,可望形成相互竞争和牵制的地区力量格局;逊尼派与什叶派矛盾仍在持续,宗教地缘冲突将成为该地区政治的重要特点,中国中东外交的相互调整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国际能源外交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外交主要是指围绕能源问题制定的外交政策和展开的外交活动。本文认为,能源外交的动因源于供给与使用的双重困境,能源外交的手段主要体现在政府与企业的互补,能源外交的重点是产业与金融的双重控制,能源外交的趋向是制度与规范的积极构建。对于能源消费和进口大国中国来说,必须调整企业海外能源并购策略,创新政府外交支持企业的方式,融入和参与多层次的国际能源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