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灾害志的演变及其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灾害志 ,如正史《五行志》 ,有重要地位和价值。第一 ,《汉书·五行志》具有开创中国古代灾害志之功。唐宋时期思想家的灾异观发生变化 ,认为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是对自然的破坏 ,并且带来灾害 ,《新唐书·五行志》树立“著其灾异而削其事应”的原则 ,使后来《五行志》保持“记异而说不书”的面貌。第二 ,史家编纂《五行志》 ,不能说明其史识低下 ,而是国家执行灾害物异雨泽奏报的社会职能的反映 ,史家不过是执行了记事修史的职守。第三 ,今天我们可以利用《五行志》及其它史料 ,研究自然灾害发展规律 ,为长时段自然灾害预报 ,提供宝贵的历史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2.
从《汉书·五行志》看刘歆的灾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汉书·五行志》所保存的资料看,刘歆解说灾异往往与董仲舒、刘向等人不同。刘歆常引《左传》解说灾异,常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人君,同时表现出重科学的倾向。刘歆喜好并精通《左传》,依附并感恩于外戚王莽,以及其执著于学术的性情等,使得刘歆解说灾异往往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3.
东汉初班固所撰《汉书》,是传统史学中继《史记》而起的巨著。其中的十篇志,从总体说,历来备受学者们所推重。清代以前,对十志进行考订注释之作前后继出。近代以来不同学科的研究者,注重用近代眼光加以诠释,阐发其中的价值。故当代著名史学家对这十篇志给以极高的评价,称:“《汉书》的精华在十志”,“十志规模宏大,…后世正史多有志书,大体有所增减。”十志“将书志体完善起来”。唯独其中《五行志》一篇,却是颇受讥议。唐代刘知几著《史通》,专门写了《五行志错误》、《五行志杂驳》两篇。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也批评说:“班氏《五行志》不作可也。”今人论著中有的也视《五行志》是宣扬灾异迷信之作。那么,《五行志》设置的性质是什么?它在哪些方面具有值得重视的史料价值?对于刘知几的批评又应该如何认识?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五行志上》:“动静应宜,说以犯难,人忘其死,金得其性矣。”(第809页)按:“说以犯难,人忘其死”八字,是《周易·兑卦》彖辞,准例应加引号。此条转承自《汉书·五行志上》,颜师古注:“言以和悦使人,虽犯危难,不顾其生也。《易·兑卦》彖曰‘说以犯难,人...  相似文献   

5.
吴质是建安时期比较重要的作家。关于他的籍贯,《三国志·魏志·王粲传》说他是“济阴人”。据《续汉书·郡国志》,济阴乃郡名,后汉时其属县有11个,地域较广,作为籍贯似嫌宽泛。然而此外史籍中别无明确记载。要知其具体籍贯,还须考证。近读《晋书》,发现如下两则材料:  相似文献   

6.
风雅正变是《毛诗序》提出的重要诗学理论.朱自清在《诗言志辨·正变》中认为,风雅正变说是受六气正变的分别和天象正变理论的影响,尤其是受到刘向《洪范·五行传》、《汉书·五行志》 “诗妖说”的直接影响.此说值得商榷.孔孟关于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论述,应该是风雅正变说的直接理论源头.孔孟倡导权变的思想方法,春秋公羊学家继孔孟之后提出了经权、常变范畴,用来评价春秋时期正常事件和非常事件.《毛诗序》吸收了春秋公羊学的经权、常变概念,以此来解说《诗经》中的美刺现象.《毛诗序》所说的正风、正雅,相当于董仲舒所说的“常辞”、“经礼”;《毛诗序》所说的变风、变雅,相当于董仲舒所说的“应变”、“知权”;变风、变雅的“发乎情,止乎礼义”,相当于董仲舒所说的“在可以然之域”;《毛诗序》的“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略似公羊家所说的“有善”.风雅正变理论合理地解释了《诗经》中一百多首刺诗现象,从理论上解决了在封建专制的历史条件下诗歌如何履行批判现实政治使命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汉书·五行志》:“秦连相坐之法,弃灰于道者黥。”殷时也有过这样的禁令,“殷之法,弃灰于道者断其手。”(《韩非子·内储说上》)在路上撒灰小事,何至施黥或断手的重刑?古人有释。孟康说:“商鞅为政,以弃灰于道必玢人,玢人必斗,故设黥刑以绝其原也。”(《汉书·五行志》注) 《韩非子·内储说上》记:“殷之刑,刑弃灰于街者,子贡以为重,问之仲尼。仲尼曰:知治之道也。夫弃灰于街必掩人,掩人人必怒,怒则斗,斗必三族相残也,此残三族之道也,虽刑之可也。”它们所提出的原因是弃灰会坋人或掩人,因而引起被坋或掩者的不满,以致争斗,故而加刑禁止。其解释是不能  相似文献   

8.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汉书·陈胜传》同。关于这一阳城的所在地,前人共有三种说法:《陈涉世家》司马贞《索隐》引韦昭说和张守节《正义》认为是秦汉颍川郡的阳城县,故治在今河南登封县境。《陈胜传》颜师古注认为是《汉书·地理志》汝南郡的阳城侯国,故治在今河南商水(一作汝南)县境。唐以后多数著名学者如胡三省(《通鉴注》)、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齐台南(《官本汉书考证》)、钱大昕  相似文献   

9.
《汉书·地理志》丹扬郡丹阳县下,班固自注以为熊绎所封,郦道元《水经注》已驳其非:“寻吴楚悠隔,蓝缕荆山,无容远在吴境,是为非也。”同样是班固,关于楚国发祥之地另有一说,值得探讨。《汉书·叙传》自称:“班氏之先,与楚同姓,令尹子文之后也。……楚人谓虎‘班’,其子以为号。”后世“有子曰固,弱冠而孤,作《幽通之赋》,以致命遂志。其辞曰:……黎淳耀于高辛兮,芈强大于  相似文献   

10.
论文据《汉书·礼乐志》及《梁书·张缵传》二种文献所示,推测《山鬼篇》之祀主当为九疑山之山神。对于上古礼制以及楚辞的学术地位,亦有兼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