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 西周的田,分为公田和私田两种。《诗经·小雅·大田》说:“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诗经·小雅·北山》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西周公田和私田的所有权都掌握在西周统治者的手里。  相似文献   

2.
“郑声淫”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孔老夫子说了“放郑声”、“郑声淫” 以后,《诗经》中的《郑风》就遭了厄运。几千年中,人们把它目为“淫诗”而对它侧目而视。 《礼记·乐记》便说:“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 到了《毛诗序》,更在“乱世”、“淫”字上做了不少文章。不过,《毛诗序》虽然指斥郑国淫风盛行,但它并没有把《诗经》中的《郑风》指为“淫诗”而加以否定,而是把它们作为“刺淫”作品加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3.
商代朝聘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商代朝聘存在的客观形态出发,分别就构成商代朝聘的朝觐、巡狩、会盟、聘问诸项内容进行考察,并提出个人看法,应该说,这对正确认识商代朝聘制度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再论及与商代朝聘至关重要的一些问题,就能够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商代朝聘制度的本质特征了。 一、商代朝觐 文献上有关商代朝觐的内容可见于《诗经》、《尚书》、《竹书纪年》、《史记》等典籍的记载。比如《诗经·商颂·玄鸟》篇说到成汤建立商之后,“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其子孙后代“靡不胜”。诸侯国“龙 十乘,大 是承,”“肇域彼…  相似文献   

4.
《诗经·大雅·韩奕》“北国”地理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大雅·韩奕》中的“梁山”应即《山海经》所说的“梁渠之山” ,即为朝鲜半岛的太白山脉。《诗经》中的“北国”所辖朝贡方国有北方的肃慎、秽人、良夷等。其中良夷可能即是朝鲜半岛的土著。《诗经》时代的韩国也并非只有一个 ,东北之韩即为位于朝鲜半岛的“箕子朝鲜” ,册封于成王时。《诗经·大雅·韩奕》记载了周宣王对韩侯结姻亲之好、行重封之礼、委方伯之任的重要史实 ,这对我们研究和理解宣王中兴与北土开拓的历史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金瓶梅》中的谚语运用孟昭泉谚语,就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现成俗语。或者说,谚语就是俗语里一种义含一定道理的“套话”。《书经·无逸》中说:“俚语曰谚。”《礼记·大学》中也说:“谚,俗语也。”可见,就一般而论,“谚”,就是一种现成的含理俗话。《说文解字》...  相似文献   

6.
“黎民”一词最早见于《诗经》,主要有三种解说。第一种,《诗·云汉》郑玄笺“黎,众也。”第二种,黑发的人。《孟子·梁惠王》朱熹注:“黎,黑色。黎民,黑发之人,犹秦言黔首世。”第三种,黎族人民,杨筠如《尚书诂》:“黎民当即九黎之民。”上述三说,乃循《诗》、《书》、《孟子》三书行文作解,故歧义纷出。今人释“黎民”一词,大凡因循上述三说,未察其本原。弄清“黎民”一词的本义,“黎”字是关键。就目前而言,甲骨文和金文中尚未确认是否有“黎”字。因此,最权威的解释莫过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云:“…  相似文献   

7.
古代山水诗的审美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水诗以比较完整的形态和独立意义的审美现象和文学品种出现,为时较晚。它作为审美环境中的特定现象,需要有审美理想、经验的凝结和积淀,需要有诸种社会实践和文化条件的赋予。早在《诗经·崧高》中就有“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硕人》中有“河水洋洋,北流活活”的描绘,但它无自身存在的价值,只是作比兴之用,成为本体的外在工具。《楚辞》中有《九歌·湘夫人》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涉江》的“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无论是对象领域抑或是主体情思,较之于《诗》,深广了许多。如恽敬在《大云山房文稿》中说的那样:“三  相似文献   

8.
《诗经》读札(二)陈柏华《周南·卷耳》,《集传》谓其为后妃思念文王之作,今人则多以之为思妇怀人之诗,两说大同小异。仔细揣摩诗意,似还当以征夫思妇说之为妥。《卷耳》首章“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应为征夫想象中之情形。“嗟我怀人”即叹“...  相似文献   

9.
《大宅门》在中央电视台黄金频道的热播,堪称是 2001年中国娱乐文化业的一桩盛事。在《中国电视报》的大幅广告中,甚至出现了“一部讲述大家族兴衰的现代《红楼梦》”的措辞。断断续续看过来,笔者在惊叹于编导郭宝昌炼戏煽情的功底深厚与手段高超的同时,所感觉到的却是一股古已有之的以理杀人、礼教吃人的道学气,也就是《红楼梦》中为贾宝玉、林黛玉深恶痛绝并拼死抗争的那种浊气。 一、保家护种的圣人 在中国本土,不事扩大再生产而专门讲究皇权独裁下的平均分配与奴性大同,本是自古就有的道学传统,《诗经·大雅·北山》中“普天之…  相似文献   

10.
从上古诗赋中可看出,同是面对短暂的人生,却产生出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一是主张“及时行乐”;一是主张“汲汲立身”。这两种主张,在上古诗赋中又各有侧重,它们经历了一个聚散离合的发展过程。在《诗经》的部分篇章中,主要偏重于对“及时行乐”的张扬;而在《楚辞》的部分篇章中,又主要侧重于对“汲汲立身”的强调。到了汉代诗赋中,尤其是在《古诗十九首》中,这两种思想主张就趋向于融合。1在《诗经》中,同是张扬“及时行乐”的诗篇,又有一些不同的成份,有的主张“恣肆纵乐”;有的提倡“好乐无荒”。例如,《诗经·唐风·蟋蟀…  相似文献   

11.
《诗经》读札(三)陈柏华《周南·苡》有”采采苡,薄言采之。采采苡,薄言有之。”《传》云:“采采,非一辞也”,以致自古至今人们多以为“采采”就是采之又采的意思。其实“采采”当为一词,在这里是对苡色泽新鲜貌的形容。《玉篇·木部》:“采,色也。”《正字通·...  相似文献   

12.
李白的《将进酒》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很多人都喜欢朗诵它。但据笔者所知 ,几乎所有人 (包括广播电台名家朗诵 )都把“将进酒”的“将”字念成“ji仭ng”。细细推究 ,这个读音其实是错误的。因为习焉而不察 ,所以谬种误传。“将进酒”的“将”应读“qi仭ng” ,意思是请。读错的原因有二 :一是不了解“将 qi仭ng”字在古汉语中的意思 ;二是不懂《将进酒》诗题的意蕴。“将”在上古汉语中就有“请”的意思。兹以《诗经》为证。“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卫风·氓》)“将仲子兮 ,无逾我里 ,无折我树杞。”(《郑风·将仲子》)“载…  相似文献   

13.
“爱”在先秦典籍中,只见于《诗经》、《楚辞·天问》及《尚书》,其他经传及子书均不用。本文考察《诗经》和《天问》中出现“爱”字的诗句,归纳其用法规律,并据此提出一些与前人不同的训释。“爱”在《诗经》中的第一个用法是疑问副词。《鄘风·桑中》:“爱采唐矣?沫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四句诗一问一答,“爱”之为疑问副词甚明。郑《笺》以“于何”释“爱”,至为确诂。《邶风·凯风》:“爱有寒泉?在浚之下。”旧解释“爱”为“曰”为“聿”(如  相似文献   

14.
《论语·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杨伯峻《论语译注》将“畏”字译注为“害怕”,未能准确地揭示孔子言论的内涵。实际上,上古“畏”字除表“惧怕”之外,还可表“敬畏”、“敬服”。《广雅·释诂》:“畏,敬也”,《坛韵》:“畏,心服也”。《后汉书·梁统列传》“吏人畏爱之”,同书《孝明八王列传》作“吏人敬爱之”。《汉书·孔光传》引《诗经·周颂·我将》“畏天之威”,颜师古注为“敬天之威”。“畏”常常与“敬”连文,如《管子·明法解》“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敬”,《史记·鲁周公世家》“四方之民,罔不敬畏”。我们认为,上引《季  相似文献   

15.
《诗·大雅·常武》云:“赫赫明明,王命卿土,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南仲之名又见于《诗·小雅·出车》:“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常武》诗《毛传》曰:“王命南仲於大祖,皇父为大师。”《孔颖达疏》说:毛以为宣王“命卿士南仲者於王大祖之庙”。是《毛传》把大祖释为王命之所——大祖之庙。按《诗经》中“祖”字凡二十七见,除  相似文献   

16.
翻开中国诗歌理论史,自《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以降,《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有“诗以言志”之说,《礼记·乐记》亦称“诗言其志也”。最透辟的是《毛诗序》中的一段话:“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将诗定在“言志”这根标尺上,说明我国诗歌自《诗经》伊始,就十分注重强调诗人情  相似文献   

17.
楚风与楚辞     
一、诗经不收楚风,并非楚地无风可采《诗经》十五国风不收楚风,引起了许多推测,其中就有楚地无风可采的假说。此说能否成立?考诸先秦典籍,此说大有问题。《左传·襄公十八年》载晋国乐师师旷自述“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以南风之歌对楚言,则南风即楚风。《淮南子·览冥训》》载“昔者师旷歌《白雪》之音而神物为之下降。”《白雪》即楚曲。又《成公九年》载晋景公命楚囚钟仪奏乐,钟仪“操南音”,受到晋大臣范文子的称赞,说他“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可见春秋前期,北方诸侯不但知道有楚风,而且还能欣赏楚风,甚至会唱楚曲。  相似文献   

18.
我们所见训诂典籍和训治学专著,大都不涉猎“互足”这一术语和释义方法。我第一次接触“互足”这一概念,初步领会它的含义,是59年秋在大学里听黄体先生《诗经研究》的讲义。别年秋,我又读到黄老的专著《诗说》,从其“总论(下)”之“诗义重章互足说”这篇短论里进一步领会了”互足”这一概念的内涵,更明确地理解了这一训释《诗》之章句意义的方法。由周大噗先生主编的《训治学初稿》,87年7月问世(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才在第四章《训信条例·释义的方法、观境为训——据沈家义的方法》的一段文字里。从修辞的角度正式肯定了“互…  相似文献   

19.
一、《邶风·柏舟》是“以男女喻君臣”的作品 在整部《诗经》中,《邶风·柏舟》是一首很奇特的名篇,它以浓烈的感情抒发和独特的艺术手段光耀着中国古代的诗坛。但对于此诗的题旨,却历来争论颇多,张树波先生《国风集说》就归纳出十种说法。概括合并一下,最主要的说法有两类:一、《毛诗序》以为是卫顷公时仁人不遇之作,清人姚际恒,今人陈子展、高亨等遵从序  相似文献   

20.
《诗经》最晚诗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中最晚之作是哪一首?历来众说纷坛。《毛诗序》认为是《陈凤·株林》。《序》云:“《株林》,刺灵公也。淫乎真姬,驰验而往,朝夕不休息焉。”据《左传》载,此事发生在公元前598年。《韩诗外传》认为最晚之诗是价出风·燕燕》。这是一首写卫定姜送其儿媳大归的诗,时在公元前558年。较之《陈风·株林》晚40年。梁启超先生亦主此说(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卷二《分论》)。清王夫之则主张《秦风·无衣》是秦哀公为申包前乞师而作。其《诗经稗疏》云:“《春秋》:申包管艺师,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人刘向《新序》亦云然。《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