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本文试图分析情报因素在日本钓鱼岛战略中所扮演的作用。日方情报战略发挥作用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情报宣传战",核心在于攻击那些故意释放假情报和假信息的对手,并着力宣传自身的正当性。其二是"情报获得战",核心在于加强保密工作,防止中国获得有关钓鱼岛的相关情报,同时使自身要获得更多更优质的情报信息。日本在前一方面下足功夫,大力宣传其"领有钓鱼岛"的合法性;在后一方面也推动情报体制的改革与再编,加强保密防谍法制的建设,同时推动各部门的情报共享,以获得更优质的情报信息。短期来看,日本保守派的对抗态势不会减弱,中日在钓鱼岛对峙的大格局仍不会改变,以"情报宣传战"和"情报获得战"为核心的交锋将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2.
政治是-定社会-历史-文化条件下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权威性安排,政治知识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对于人与社会关系的确定性的认知与信仰,政治知识构成现实政治形态之知识基础.政治知识研究与一般的政治文化、政治思想研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要求实现"思想史"、"政治史"、"社会史"的关联和贯通,防止"化约论"的倾向.政治知识研究有助于深入解读中国古典政治的本质与特征.有助于有效分析中国现代政治的成长,并实现中国古典政治研究与中国现代政治研究的有机结合.因此,政治知识研究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和一种研究方法应成为政治学界推进中国政治研究的可能视角.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观念的形成对当代东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此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观念的建构中,以及此后的延伸与发展中,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念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念的明显分流.无疑,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观念的形成都是与不同的政治意识紧紧地交合、渗透在一起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念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念都在努力阐释和宣传经典的马克思主义,但由于各自所处的具体社会历史环境不同,各自的政治思想和理论观念不同,因而他们各自的理论内涵和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4.
冯立鳌 《探求》2010,(2):56-59,80
思想文化历来是文化系统中最深层和最有决定力的内容。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在内容上大致由政治文化、伦理文化、谋略文化及科技文化等部分构成。这是一个良莠混杂的系统,它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效。当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建设,应当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进行革命性的"扬弃"。  相似文献   

5.
论黄宗羲新民本思想的启蒙意义及局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对传统民本思想有六大突破:把维护天下人的“自私”、“自利”作为为君之“本”;把“在万民之忧乐”作为“公天下”的基本诉求;将民本思想中尊重民意的观念上升到尊重民众权益的思想;认为“以民为本”就是君为民设、君是民仆;君臣都是为天下人服务的,因而是师友关系;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政治观念。由此可见,黄宗羲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但他从传统民本思想中得出的进行社会改造的政治结论,却超越了民本思想,是具有民主启蒙意义的新民本思想。但用近代民主思想来考察,在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中没有人权观念;没有“主权在民”的观念;虽然看到了君主专制统治的弊端所在,但并没有真正看到中国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正是由于黄宗羲新民本思想中的这些历史局限性,所以它没有也不可能成为引发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日本对华文化外交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基础上,通过文化手段介入中日关系中的重大历史与现实问题,具有特定的政治目的和战略意图。具体来说,日本通过加强各层次人员交流、吸引中国民众赴日旅游、宣传以动漫为代表的流行文化、推广日语教育等方式加强对华文化外交,试图在中国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心中构建一种和平的、酷的、文化的国家形象,其实质是以文化为手段,渗透其价值观,从根本上为"大国化"目标服务。虽然日本对华文化外交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日本在历史等问题上缺乏真诚的态度,对华奉行双轨文化外交,导致其对华文化外交的成果有限。  相似文献   

7.
吴效刚 《阅江学刊》2013,(4):123-128
北洋政府时期查禁文学(包括艺术)的事件,从档案资料和有关报刊资料记载中发现的重大案例有14起。被查禁的文学艺术作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所谓"不良小说",包括"宗旨乖谬"和"词义淫邪"者;另一类是所谓"思想偏激"的作品。北洋政府时期查禁文学的意图和目的主要是所谓"通俗教育",即针对一般民众的社会道德风俗教育,其中也有抑制新思想新观念的企图,但那一时期政治没有把文学完全当作工具的意图,政治对文学没有进行奴役的打算,政治对文学的介入不是十分急迫,加之北洋政府对社会的管理相对松弛,对文学和文化没有完全控制,因而在客观上形成了20世纪初期文学自由发展的较大空间。  相似文献   

8.
从"大一统"观念到"正统论",以及正统思想在不同时期的演变,是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发展的一个方面,它不仅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历史观和政治观,而且蕴涵了重要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9.
试论艺术意境的美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判断文艺作品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它有无艺术意境。自从唐代起,境界概念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范畴被运用于文艺领域之后,各种文艺作品竞相把它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古人认为,诗词、绘画、音乐、小说、戏曲等作品,只要是成功的,其中都有意境。如明朝的朱承爵说;“作诗  相似文献   

10.
胡立华 《社科纵横》2008,23(6):103-104
张爱玲的成长经历影响了她的文学观念、思想观念、文化视点、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及其作品的价值取向等等,从而使她的小说创作独树一帜,风格遇异.  相似文献   

11.
李波 《创新》2018,(2):80-86
先秦儒家的乐论思想最为丰富,而作为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荀子音乐批评思想的丰富性则更为显著.荀子对孔子雅郑音乐观念的继承和发展完善了礼乐治世的儒家音乐观念,而他对墨子"非乐"思想的针对性批判则进一步凸显了儒家乐教的文化价值与意义.特别是荀子在一定程度上注意从音乐本身的角度对音乐体裁、经典音乐作品和音乐风格以及现实音乐生活进行批评等更显示出了先秦音乐批评的发展.经过后世儒家特别是汉儒的大力推崇,荀子音乐批评思想影响深远,奠定了中国传统音乐批评的基本样态.  相似文献   

12.
唐代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辉煌,使紧随其后的宋代文言短篇小说在很多方面显得相形见绌.但历来对宋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批评往往疏于对其进行动态的观照,也忽视了其自成格局、自成风格的一面及其中所包含的创造性成分.实际上,宋代文言短篇小说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较之唐代文言短篇小说均有所推进,特别是一些反映新的社会生活内容从而表现出与生活同步的作品的出现,更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符合规律的发展趋向.宋代文言短篇小说在美学气象上较之唐代文言短篇小说的落差,主要在于"小说"观念的陈旧,新的审美内容为旧的艺术形式所束缚,归根结底则是因为受到宋代历史文化,包括社会形态以及思想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9,(5):10-1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进入新时代,社会组织被赋予了新定位。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社会组织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社会组织成为新时代全方位参与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当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本领、增强"四力"成为社会组织工作者的前进目标。遵照增强"四力"要求,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作为首要任务,紧跟媒介前沿的发展变化,立足新平台、运用新手段将"四力"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以优秀社会组织为榜样,训练社会组织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融入思想、置于实践,以"四力"为根基,逐步成长为政治坚定、了解国情、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社会组织工作者。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内陆型文化与西方海洋型文化导致了它们与协商民主价值之间的融合与背离。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民众在政治体系中始终处于附属地位;西方政治思想则始终体现出政治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奉行人性善的理论;在西方则是人性本恶和趋利避害占主流地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积蓄了统一、尚同的思维惯式,而西方更崇尚竞争。协商民主价值原则在当代中国政治语境中的构建,体现出中西方政治文化比较中的兼容并蓄特征。要通过构建协商主体的独立政治人格,保证政治参与的民主性,注重对公民公共理念的培养,增强政治体系的包容性,在公共理性基础上实现协商民主的合作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多个层面对全球化进行了理论和现实剖析,力图说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为宣传,旨在摧毁各民族国家的经济、政治主权以及国家意识。中国必须弘扬自己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有益部分,做到经济自强、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16.
李珍 《学习与探索》2008,(2):208-211
这里说的正朔论,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又被称为正统论、正闰论.其本质的内容与特点,是通过运用天人感应、五德终始、伦理道德、政治道统、文化传承等理论,来论证统治者的地位之"正".这种观念是古代政治思想在史学上的一种反映.从史学发展过程来看,正朔论在魏晋南北朝之前.更多地表现为以"天统"来证明"政统"的合法性与合理性.随着历史的发展,理论探讨也不断地具有了新的形式与内容,文化修养、政治功业等因素被更多地纳入对政治统治合法性的考虑之中.  相似文献   

17.
信托政治论     
喻中 《太平洋学报》2010,18(2):19-27
信托政治,就是以信任和委托为支点的政治。在信托政治关系中,包括两类主体:政治的委托者和政治的受托者。受托者基于委托者的信任和托付,既获得了执掌政治的权力,但也必须承担作为受托者的、不容推卸的政治责任和道德义务。信托政治的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是数千年来封建王朝更迭的理论基础;在现代中国,信托政治理论也蕴含着值得进一步挖掘的潜力。信托政治的观念不但有助于解释当代中国的政治现实,而且还具有强烈的实践指向性。  相似文献   

18.
韩传喜 《求是学刊》2015,(3):119-125
美国作家赛珍珠以《大地》等中国题材小说获得了193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以"中国小说"为题的授奖演说中,赛珍珠系统论述了自己小说创作的"中国经验":"为了让平民高兴"的写作观念、"故事的天才之水"的叙事风格、"人物高于一切"的形象塑造。这些"中国经验"构成了赛珍珠小说创作的重要精神资源与艺术储备,并在作品中以多种审美样态呈现出来。赛珍珠的"中国经验"与莫言等中国本土作家的"中国经验"同中有异,互为参照,相映成趣,共同成就了中国小说异彩纷呈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9.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属于跨文化研究的理论范畴.在近代中国"公共领域"建立、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公共领域一开始就表现出明显的政治性质,在此基础上文学逐步摆脱对政治的依附关系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文学公共空间".作为一个理想模式,文学公共空间应当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广泛参与的,自律、理性而又多元、宽容的交往对话空间.它是发表作品的阵地、文学传播的载体、争论的讲坛、作家聚集的核心,各种思想、观点、主张借此进行多元、理性、批判性的对话和讨论,进而,以此空间为核心的文学群体、流派得以凝聚壮大,新的文学思想观念得以产生,从而促进了文学整体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道教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宗教 ,是中国的儒、释、道三大宗教之一。它在古代原始宗教信仰的基础上 ,融汇了巫祝、符录、神仙方术及黄、老道家的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 ,逐步形成的一种多神教。道教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 ,在一定的风土和地域条件下 ,与政治、社会、文化各个方面的联系中产生与成长的 ,并形成了具有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的宗教。是中国人及中国社会的综合性文化形态。道教经典总集《道藏》,卷帙浩繁 ,内容丰富。它涉及哲学、伦理、政治、军事、文艺、音乐、美术、医药、养生等诸多方面 ,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道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