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本次说课的内容是计算机专业FLASH学科的《补间形状动画》一课。我将从四个方面对我这节课的教学理念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周国平 《社区》2009,(26):15-15
我读小学时,低年级开国语、算术、常识三门课,高年级取消了常识课,增加历史、地理、自然三门课,实际上是常识课的扩展。在所有这些课上学了些什么,我几乎忘光了.唯有两节课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而它们都与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有一回,我感冒特别厉害,嗓子疼痛难忍。正趴在办公桌上昏昏欲睡,课代表走进来问我:上课学什么?我疲惫地抬起头,想说点什么,可嗓子火辣辣地疼,让我欲言又止。课代表看出了我的虚弱和无奈,不好意思地说:“老师,对不起,我不知道……”他犹豫了一会儿,非常自信地说,“老师,我替你复习第一课《才目亲相爱一家人》怎么样?”  相似文献   

4.
体育幽默     
游泳课 某日上游泳课。 老师:“谁不下水,我就在点名簿上把他的名字划掉。” 学生:“只怕我这一下水,我家的户口簿要把我的名字划掉。”  相似文献   

5.
下午第二节课,我兴冲冲地来到五(四)班。虽说一天下来已经筋疲力尽,在这节课后还要为学校艺术生上一个小时的专业课,因为今天的课《渔舟唱晚》是我在2001年全国获一等奖的课例所以没有认真准备,但我还是兴致勃勃地走进教室。  相似文献   

6.
9月23日武汉市有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课骨干教师的培训活动,一般这样的活动,教研员是必到的,可我不喜欢听这种课,这种课不知道操练了多少回,课堂成了程式化的表演,只怕其中哪个环节和设计不合,这样的课,用张文质老师的话说是“相互欺骗”,是精神的“炼狱”。当然,我不是否定这类课的价值,只是不  相似文献   

7.
红颜 《21世纪》2001,(3):46-47
初次见面,她便让我惊诧于她的瘦了。我俩站在一起,充分显示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韩国的美食是否都进贡给足球协会了? 我深知这种娇小而苍白的女孩一向是爱挑剔、受溺爱的主儿,而且同性相斥、喜新厌旧的原理是不分国界的,所以,作为她来中国后的第一任汉语家教,下岗,已成定局。 第一课是自我介绍。我们花了1分45秒互通姓名(准确地是她的姓名和我的姓名、学校及专业)后,她便捂着胃部,告病早退。 第二课,我刚进门,她用一句“对不起,我身体还没好”把我打发回来,也没报销我来回两块钱的车费。 第三课,故技重施。 第四课,…  相似文献   

8.
正"我已经修了50门慕课,这门是我感觉最好的。""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团队回复学生问题的速度快、频率高,激发我的参与积极性。""通过这门课,我完成了校本课程的纲要设计。"……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这样的评论留言比比皆是,而所指向的,则是温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孙芙蓉所开设的慕课课程——《校本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9.
你所介绍的三课型,是不是每一篇课文都依此模式?会不会也有例外?在课时很紧的情况下,比如到了高中,也是按课型上吗?按照我的语文教学观,我是从来厌弃千篇一律和固守一成不变的,我绝对不会把自己  相似文献   

10.
因为学习语言专业的关系,我学过的课程大多是学生正儿八经地坐在教室里、老师在讲台上讲课的教学模式。正当我以为自己的大学生涯就要与传闻中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告别之际,一次不经意的选择让我的大学生活圆满了,那就是在大二那年我选修了演讲与口才这门课!选这门课时,我冲着“授课老师是本校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这一缘由而去,却没想到因此收获了额外的惊喜——老师竟然在这门课上采取了如此奇葩的授课方式和考核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一、背景与主题 2006年9月21日上午,我陪同进修学校教研员下到城郊溪南小学开展课改实验"家常课"调研.陈雪霞老师上的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祖国在我心间>这一课.  相似文献   

12.
问题1高中时我没研究过大学的专业,想着自己是男生,学一个工科专业不错,于是选了一个机械类专业。我目前大一,上学期和这学期学的大多是公共课、通识课,对所学专业了解不多,更不知道毕业后能做什么。我知道自己应抓紧时间多去了解,具体可以怎么做呢,有哪些便捷、直接、有效的途径?问题2我现在大专二年级,有一门职业生涯规划课。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开始上“中国语言学史”课。当时,复旦大学中文系设有“语言专门化”,我们感到学习“语言专门化”的同学,理应对中国古代语言研究的历史有所了解,教研组要我开课,这样我就努力备课,开始上“中国语言学”课了。  相似文献   

14.
进入大学后,我第一次接触到网课。这让我体会到,学习正变为一件随时随地可进行的"低门槛"之事。老师告诉我们,学校的选修课可以选择面授,也可以在APP上观看网课视频,而在APP上完成相同课时后,也可以得到学分。大一第一学期,我选择了一门有关艾滋病病毒的自然科学类网课,还选了一门有关家书家训的人文社科类面授课.  相似文献   

15.
“生活的一课”选自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玛亚·安吉罗的自传体小说《我知道囚禁的鸟为何要歌唱》。主人公弗劳尔斯太太是黑人女性的杰出代表 ,也是“我”的启蒙老师 ,她的生动的一课为“我”的人生打开了新的视角 ,对“我”的一生起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生活的第一课”选自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玛亚&#183;安吉罗的自传体小说《我知道囚禁的鸟为何要歌唱》。主人公弗劳尔斯太太是黑人女性的杰出代表,也是“我”的启蒙老师,她的生动的一课为“我”的人生打开了新的视角,对“我”的一生起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很幸运,2007年3月24日我在“华蓥名师行”活动中第一次现场听了窦桂梅老师的课,用窦老师的话说,我们的相遇是一种缘分,我也很荣幸能有机会观其课,听其演讲。她那充盈着艺术美的课堂教学、激情澎湃的演说,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8.
五月里我在学校展示了新诗创作课:“创新——诗歌的生命和源泉。”课上所展示的学生新诗作品得到听课教师的称赞。我在整个新诗指导、创作和交流的教学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学生所蕴藏的那种令人欣喜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反思了整个教学过程.对本次新诗创作课作了几点思考。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广大同仁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大一时我选了一门听着比较新鲜的课一创意写作:成为作家。当时上海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成立不久,是国内首家这样的机构,出于对写作的热爱,我选了这门课。由于是中文系选修课,我思量着选课学生应该不多,怎料一进教室门,底下黑压压一片,寻寻觅觅之后才在后边找到一座。刚落座,又有十多位同学搬来隔壁教室的椅子涌入。我心中疑惑:选课时额定人数是50人,现在教室里绝对不止50人啊!而后方知选课系统已经挤爆,不少没选到课的同学干脆来旁听。授课老师是许道军副教授,老师一袭白衣、风度翩翩,他强调:这门课没有论文,没有考试。我一听张大嘴巴——这在其他课程上简直闻所未闻!  相似文献   

20.
纸牌与人生     
记得十多年前上大学的时候由于学校和专业均不理想,我便破罐破摔无心所学,不做作业、逃课、喝酒、抽烟。总之是,我一天天地消沉下去了。 虽然时常逃课,但章教授的课我却一节没少听。我觉得章教授的课既充满理性又富于感情硬是把冷冰冰干巴巴的《机械基础》讲得活泼有趣,听他的课绝对是一种享受。而且章教授似乎特别崇尚有教无类,即使像我这样的后进生也并不歧视,不时还故意提问我一个简单的小问题,待我回答出来后将我大肆表扬一番。 听说章教授闲来喜欢玩W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