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太原师范学院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提高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搭建了"研究平台+课堂平台+校园文化平台+社会实践平台"四位一体教育机制,在培养大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其一,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其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其三,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转化方式。  相似文献   

2.
儒家、道家和释家的学说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完整体系,均在长安问世,直接造就了中华优秀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通过文献资料的梳理,分析了汉字的起源与统一、学校的萌芽和起源、先秦儒家思想的传承、道家和黄老之学的学术地位、"独尊儒学"的影响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具体内涵。分析认为:长安是中华优秀教育思想的主要发祥地;挖掘、阐发、继承和创新长安优秀教育思想的精华,实乃当前教育改革的急迫任务。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真善美的品质,蕴含着中华民族的道德理想、哲学思想、精神观念,其塑造理想人格、增强文化自信、扩大文化认同的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重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实现,要遵循育人与育才、传承与创新的规律。在教育实践当中,教育主体要增强文化自觉,以优秀文化育人;教育客体要优化思想品格,推动传承创新;教育介体要推陈出新,深化承载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才培养、文化创新、文化认同等都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有助于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社团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合其自身发展需求,具有其独特工作优势,能够服务广大青年学生的成长需求,但当前高校学生社团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思想站位不高、资源渠道不多、内容形式单一等问题,需从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内涵建设、多方整合资源三个方面入手,持续强化高校学生社团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发挥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特有构成部分,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论述了学生社团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深入、全面地剖析了如何进一步发挥不同类型的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并就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高校"中华经典诵读"课程的必要性,分析了课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高校"中华经典诵读"课程进入通识教育的实际方式:原著阅读与讨论探究相结合;作品欣赏与网络课程相结合;教改探讨与课外兴趣小组相结合,以期完善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科学建构体系.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高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活跃校园文化、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学术类、理论类、兴趣类及公益类等社团又因其活动内容的不同,在高校育人中有不同的侧重。学术类社团则在高校学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直接推动了专业教育、创新教育与自主就业、同伴教育与榜样教育。针对学术类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高校要进一步重视社团外部环境建设、指导社团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在社团的健康、稳步发展中充分发挥其育人优势。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滋养大学生的心灵成长;但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内容模糊、方式单一、环境欠佳等诸多现实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以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导向革新教学方式、拓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节,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具体策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化教育与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学校实施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尽管不同课程和专业有着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特点,但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人才的教育目标,是各课程教学与中华文化教育结合的共同出发点与归宿.由于学科间的差异,中华文化教育与不同课程相结合的意义不同,结合的基础也不尽相同.英语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使其与中华文化教育的结合具有特殊的意义;英语专业课程的文化属性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基础;观念的更新、中华文化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的明确定位、教育者素养的提高等,是两者结合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多年的发展,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教育价值,它是彰显民族精神的一面旗帜,更是引领中华儿女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文章分析了阻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因素,指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认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不仅可以打开思政教育的新思路,还可以充实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思政教育途径,对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民国前期,傅增湘三任教育总长,这一时期的教育部相对而言最为稳定。他一方面近承范源濂执政思路,在用人及施政上延续已有局面,保证了教育部的平稳运行;另一方面远绍蔡元培余绪,任内连续三次召开全国性专门教育会议,商讨民国教育发展大计,并据此修正和完善各项教育法规,把教育部施政水平推进到新的阶段。傅增湘三次任期内教育部的种种作为,不仅对当时教育事业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民国教育的后续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会员最多、分布最广、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社团之一。王光祈和恽代英都曾是这个著名社团的成员。王光祈和恽代英之间的相识与交往几乎都是围绕少年中国学会展开。他们在“五四”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为着创造一个光明的“少年中国”的共同理想而相聚,但终因彼此思想的差异,在社会影响之下做出了个人不同的选择。两人在探索中国出路方面的思想分化,也为我们了解少年中国学会的分化与瓦解提供了很好的注脚。  相似文献   

13.
民国初期,基督教在华教育事业的系统化趋势逐渐趋于明显。"中国教育会"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鼓励课程和考试的统一;加强教会学校的联合和协作;促进教会学校与中国教育机构的合作。  相似文献   

14.
全国教育会联合会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各种教育组织的功劳不可忽视。作为近代中国最重要的教育组织之一,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有着完善的制度和机构。它先后通过了数百件议决案,并致力于其实施。壬戌学制及其课程标准的制定、庚款用于兴学和国语教育的推行,都离不开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的努力。它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在教育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主办,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承办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河北保定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300余人参加了大会,是教育史分会历届年会规模最大的一次。老中青三代教育史学工作者济济一堂,对教育史学科的发展和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6.
作为近代中国教育思潮的一种,国家主义教育思潮最早出现在清末,“五四”后至20世纪20年代达到鼎盛,其标志是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团体——国家教育协会和专门的学派——国家主义教育派。清末民初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与发展,从内因上看是受民族危机的刺激,外因上看则是受日本和欧美同类思潮的影响。该思潮对清末民初中国教育,特别是对当时的收回教育权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加快现代教育技术发展 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社会的到来,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被认为是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本文根据美国AECT组织1994年提出的定义分析了教育技术的内涵;论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教育现代化的关系。对高师院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与研究提出了个人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抗战胜利后,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四川省创立了以璧山县为中心的华西实验区,1950年结束。在“平教会”的主导下,华西实验区在战后农村经济恢复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其中主要集中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研究它的建设实验,对研究晏阳初的乡村建设思想及当今中国的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蔡元培的教育方针思想作了回溯性的审视和评析 ,并给其以民初教育宗旨理论基础的准确复位 ,揭示了其与民初教育宗旨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而为民国教育宗旨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界  相似文献   

20.
民众教育馆是民国时期实施社会教育的主要机构。它在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初步发展时期、繁荣时期、曲折发展时期三个阶段。在各个发展阶段民众教育馆主要采用演说、出版刊物、阅读及其他一些寓教于乐活动满足普通民众的需要,于轻松愉悦中、从社会教育中获益,对影响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