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以来 ,西北边疆成为社会各界争相注意的对象。国民政府成立之初就确定把开发西北、建设西北作为要务之一 ,一股“开发西北”的思潮悄然兴起。在 1 92 7— 1 93 7年的十年中 ,知识分子对于西北表现出极大的热忱 ,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与深入的探讨研究 ,发表出版了大量论著。其关于开发西北的诸多主张、种种设计层出不穷、不知凡几 ,其中不乏卓荦之识。一2 0世纪 2 0、3 0年代以来 ,知识分子积极关注着西北边疆地区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重、西北战略地位变化 ,参与开发西北活动的知识分子队伍日见壮大。西北研究社是当时创办最早的专门研究西北…  相似文献   

2.
简论抗战时期西北开发思潮形成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波涛翻滚的思想领域中,一股以“救亡图存”为主线的“西北开发”思想亦显隐起伏,终至“九.一八”事变后,在空前的民族危机关头,訇然发展成为煌煌之“西北开发思潮”。文章着力从时代性、变革性、社会性、聚合性、层次性与阶段性几个方面,阐述了抗战时期西北开发思潮形成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尹洁 《社会科学家》2006,(3):188-190
作为近代史上清政府的重臣,在西北生涯达14年之久的左宗棠,以他的雄才大略,对巩固西北边防,整顿史治,开发西北提出了一系列的战略举措,并付诸实施。其中关于兴办学校教育是开发西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他经略西北取得政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北近代开发史上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秦汉时期是西北经济开发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秦汉政府通过移民实边、军队屯戍、兴建水利、推广先进的生产工具与耕作技术 ,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西北干旱荒漠地区改造成了农业经济区。研究秦汉时期西北开发的历史过程 ,可从中寻找某些规律 ,为今日西部开发的宏伟规划提供历史鉴戒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汉唐两代开发西北的时代要求和背景,汉唐多层面开发西北的事例及西北开发对汉唐气象形成的支撑作用等方面,论述了大西北开发与汉唐经济、社会、军事、文化发展的关系,同时,对史学研究政治性与学术性之有机结台,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严重的灾荒成为国民政府开发西北的推动因素之一;国民政府开发西北把水利开发放在首要地位.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财政支持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努力下,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地方政府积极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基本使西北地区摆脱了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初严重灾害的局面.但是由于国民政府开发西北在开发与保护的问题上的矛盾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没有通过实现开发来解决局部性的灾害问题.  相似文献   

7.
国民政府完成北伐、名义上统一全国后,西北开发的任务提上了日程。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沦丧,西北的地位更形重要,一时间开发西北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形成了开发的热潮。在此背景下,有关开发西北的社会团体也在全国应运而生,其中开发西北协会创立较早,对开发西北也用力较巨,是当时较有影响的一个积极呼吁开发西北的社会团体。  相似文献   

8.
戴季陶是最早关注西北问题的国民党高级官员之一。他曾多次前往西北实地考察,亲身参与一系列开发西北的实践活动。在长期关注、实地考察和研究的基础上,戴季陶形成了比较丰富的西北开发思想,提出了不少有启发意义的见解,对今天的西北开发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民政府时期西北开发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政府时期进行的西北开发对面积广阔、发展相对滞后的西北地区来说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国民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对当时西北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限于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 ,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 ,西北开发的成绩并不可观。但仍有许多经验教训对今天的西部大开发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近代西北动植物资源开发的若干主要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自清乾嘉之际农业主导地位的最后确立,传统牧业在社会经济结构中不能不退居次要地位。但由于高原荒漠和草场面积仍相当广大,畜牧业及其产品的开发利用,在社会经济总体结构中地位仍不可忽视。另外,西北由于地域广袤,近代各地仍残留森林之绝对面积亦值得重视,加以荒僻绝远之地至近代尚少受人类活动的干扰,故野生动植物资源实极为丰富。近代随着国内外贸易及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西北地区动植物资源利用实际进入一个普遍开发的重要阶段。本文以篇幅所限,不可能涉及其时开发的一切领域,故仅就其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的若干主要方向探讨梳理,以求对当前西北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开发西北战略思想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从西北地区在全国所处的国防、经济和民族地位出发 ,较完整地提出了开发西北的战略设想。其目的是希望通过开发西北 ,一方面改变当地的贫穷落后面貌 ,提高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加强民族团结 ,巩固西北边防 ,进而达到建立一个独立、统一、富强的新中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抗战前 ,由于中国人口分布不均和边疆形势的日益恶化等原因 ,“移民开发西北”思潮风行起来 ,上至政府要人下至平民百姓纷纷就移民开发西北问题发表意见。“移民开发西北”思潮的出现反映了中国当时面临的种种危机 ,在一定程度上为抗战时期的西北开发作了思想上的准备。但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 ,抗战前的“移民开发西北”思潮并未取得多大实效 ,不过这一思潮的产生为当今的西部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3.
要开发和建设大西北,能源问题是一个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西北的能源潜力,无论是煤炭、石油、水利、太阳能或风能的潜力,都是相当可观的。但是,要使潜力转化为实际的能量,还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为此,在我国开发建设的重点转向大西北之前的准备阶段,有必要大力加强西北能源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前期性研究工作。 一是能源发展的一些宏观问题。例如,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的一个较长时期内,西北能源的合理结构应当是怎样的结构?西北各地各种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布局又应当是怎样的布局?西北能源如果有富余(只要能做到充分地开发和合理地利用,将是这种情况)应当以东运供应我同东部或是从东南海出口为主,还是应以西运出口为主?等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西北开发思想比较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 20世纪中国所处的外部环境, 从 20世纪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从现代化历程在西北演进的角度, 力图阐明各时期西北开发思想的内核, 揭示前后期西北开发思想的必然联系, 比较各时期西北开发思想的异同, 从而得出三点结论: 20世纪中国西北开发思想的核心是推进西北地区的经济现代化; 从西北开发到西部大开发是 20世纪中国发展的必然;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 20世纪西北开发思想的总结和升华。  相似文献   

15.
国难声中的西北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飞 《中州学刊》2001,(1):133-135
20世纪30年代,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和西北的边疆危机,南京政府曾设想依靠西北为长期抗日的后方根据地,并进而带动西北的经济开发.舆论界也为之推波助澜,各报刊杂志纷纷献计献策,从西北的史地、文化到经济状况,再到开发西北的步骤及方法,有识之士各抒已见,从而形成了持续数年之久的开发西北的热潮.许多真知灼见至今看来仍不无启发.本文拟就该热潮形成的背景、内容及影响做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西北开发思想主要有:清末"新政"时期的西北开发思想、孙中山的西北开发思想、南京国民政府的西北开发决策思想、"一五"计划时期的西北开发决策思想、"三线"建设时期的西北开发决策思想、西部大开发战略思想.在理清各时期开发思想形成背景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本文从开发的总体目标、政策和机构、先行项目和重点产业、资金来源、技术和人才来源、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六个方面作了分类纵向比较,进而对总体特点作了概括.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西部开发观的演进及操作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近代化的视野下规划了开发西北的蓝图,这是近代以来国人对开发西北认识的一次质的跃升。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国民政府对西北地区的建设,深受孙中山开发西北思想的影响,是其思想由认识到实践层面的转移。共和国初期及当前的西部大开发,可以说是在继承孙中山等近代开发西北思想认识基础上的一次综合与全面推进,并明晰了西部地区的地理概念。  相似文献   

18.
杨军民 《兰州学刊》2006,32(7):33-36
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农村与城市二元对立的社会,农村社会的衰落与破产是阻碍近代中国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本文以近代两位著名知识分子对西北社会的考察报告为切入点,较为深入地探讨了20世纪30年代西北边疆地区农村社会问题的表现及形成原因,并简要分析了甘宁青农村社会的衰败对20世纪30年代西北开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开发大西北”口号又一次在我国出现,西北各省区发展家乡经济的愿望尤其热烈。鉴于新区开发在世界近代经济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美国西部开发与苏联东部开发尤为明显),许多同志希望大西北开发能够起到类似的作用。有些同志也认为开发大西北至少可缓和我国东部的人口压力,因而要求向大西北移民。  相似文献   

20.
浅论抗战时期西北经济开发中的资源委员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岩 《人文杂志》2001,(4):136-139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特别是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将西北地区作为战略地位仅次于西南的战略大后方来进行经营,西北经济开发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资源委员会在这一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为抗战胜利和西北地区经济开发作出了一定贡献,构建了西北地区现代工业的基本框架.虽然这一时期的西北开发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仍在工业布局、结构、厂矿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相当成效,可资当代西北开发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