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被动语态形式,以及它们在语义和句法层面上的限制条件.本文中,对英汉语被动句的限制条件作出描写,并对其中的一些限制机制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2.
作格结构是一个句法和语义之间关系特殊的构式,属于英语语法模型描写的一个范畴.通过对英语作格结构语言特征简单地概述,基于其所表现的特殊语言现象,以句法和语义这两个层面为切入点,对相关具有代表性的语料进行了详细分析.解释了作格结构派生句式生成机制和动词非使役化后句式的非宾格性,并揭示了作格结构句法形式与语义表征之间存在的不一致关系.  相似文献   

3.
动词是句法形式中的分句的核心.任何分句都是体现述谓结构的句法呈现单位,语义述谓框架自然亦是非限定性分句的灵魂.本文对非限定动词的分句结构及其特征进行认知研究,以期说明:非限定动词的分句结构这种句法现象,本质上是投射着语义框架映射的认知现象.非限定动词构式折射出语言使用者对语言结构规律的认知效应.  相似文献   

4.
主语和宾语是谓词题元结构和句法操作结果的表征,识别主宾语必须从语义和句法两个层面展开.题元关系体现动词和主宾语的语义选择关系,宾语必须受动词题元管辖.功能词类的形态特征核查驱动一切句法操作:T的EPP特征,Tr的格特征必须得到核查,[Spec,TP]为句法层面的主语位置.现代英语中,时态句T的EPP特征强,主语必须显性出现.现代汉语中,T的EPP有强弱之分,允许主语以显性和隐形两种方式出现.  相似文献   

5.
研究以Rappaport & Levin以及Jackendoff的事件结构理论为框架,从句法-词汇语义界面对中英状态变化动词的三种句式,即中动句、工具主语句及结果短语句进行了对比研究。根据语料库CCL和COCA中所收集的真实语料,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检测了三种句式在两种语言中的使用频率及特征。它们的论元实现都可以由事件结构理论中的表达式来解释;中动句旨在突出主语的内部特征;只有媒介工具才能承担工具主语句的句法主语;结果短语XP都由其语义宾语所指称;排除细微的差别,中英状态变化动词在三种句式中的表现非常类似。  相似文献   

6.
英汉言语行为动词被动(字)句语义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成果表明,英汉言语行为动词的词汇语义、词汇类别以及句法语义认知结构差异不大,但它们在句法表达结构上却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为探讨英汉言语行为动词在被动(字)句中的表达形式异同,文章从词汇意义、句子的形态结构和语言在民族文化和思维之间的关系方面,分别对英汉言语行为动词特点、词汇类别、主句和从句进行分析,探讨其语义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7.
句法结构是事件结构在语言中的映射,语言内部结构的复杂性是外部客观事件复杂性的反映。英汉语言之中的"动补结构"是人类基本活动经验的共同认知,它是由多个简单事件结构组合而成的复合事件结构。利用事件及糅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考察英汉动补结构的语义和句法特征,解释英汉动补结构的形成过程和产生机制,探讨英汉动补结构在功能上的共性和结构上的差异,得出结论为动补结构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功能上,但在核心谓词词性、补语结构类型、补语语义指向以及补语的复杂程度上,英汉动补结构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从句法层面对湖南武冈方言被动句式的格式和各句法成分的隐现情况进行描写,并将这些句法格式跟近代汉语、现代汉语中被动句的句法格式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武冈方言被动句中各句法成分的隐现与被动标记的虚化程度、被动句的语义焦点、使用被动句的语体及人们的认知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9.
转换生成语法对歧义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义是人类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仅对歧义句进行描写不利于对歧义句研究的深入。在TG框架内解释结构歧义句的语义,解析歧义句形成的原因,拟从(1)论元在表层结构的可能线性组合;(2)论元在深层结构的可能组合;(3)逻辑性结构歧义三个方面,对结构歧义句从句法上进行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10.
基于Brown语料库和现代汉语语料库,比较英汉条件句使用上的异同。句法位置上,条件标记if只能居于句首,而"如果"既可位于句首,也可位于谓头;语序安排上,英汉两种语言的优势语序都是"条件小句+结果小句"。两种语言也有"结果小句+条件小句"的语序,但是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这种语序在英语中高达31%,而在汉语中却不足0.2%;语义约束上,英汉条件句一般都需要携带[+主观性]的语义特征,但在实现主观化的手段上,两种语言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11.
英语中动词变异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英语中动词变异的理论探讨,目前主要涉及的两个问题是:(1)动词的变异发生的层面问题;(2)动词内部论元外移的解释问题。动词的变异既涉及到词汇语义层面,又涉及到词汇句法层面。在词汇语义层面,施动者角色被吸收;在词汇句法层面,受事者角色映射给动词的内部论元,在格的驱动下内部论元被迫外移到[Spec,IP]位置以获得主格。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纳"人类经验→概念化→图式化→语言形式"的认知语言学方法来分析英汉句法的若干特点,以便帮助我们进一步把握英汉句法异同的本质.英汉句法体系存在着许多共性特征和共同规律.这种共性首先表现在认知层面上,即人类认知原则的普遍性决定了英语和汉语的句法基本过程并无不同,英汉两种语言接触日益密切,其句法形成也必定相互影响,导致具体的句法手段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动结式逐渐被语法化成表示致使—结果的特定语法形式,被语法化了的不是具体的词汇单位,而是一种语法结构或构式,即任何两个没有语义关联的动词只要并列出现在一个句子里就会形成致使—结果的语义关系。动结式里的两个动词各自表示一个事件,每个事件都能表述为一个独立的句子,通过移位和融合等句法操作合并在一起,临时构成独立的动词单位,从而在句法上把分别表示不同事件的两个句子合并为一个,实现表达的简约性。因为题元指派首先在底层结构完成,而动结式是表层句法操作的结果,所以动结式的语义关系仍需回到合并前的两个句子里确认。这种追根溯源的底层结构解释,清晰地揭示了动结式表层所呈现的复杂的句法和语义关系,是一种对于动结式的句法派生和形成机制提出的全新看法。  相似文献   

14.
源事题元角色具有[+事件起点]和[+参与角色]两个语义特征,同时又具有[+独立使用]的句法特征,可分为"数量""事态"和"性状"等三个变体;标记它的介词一般有"从、由、自"等三个。源事介词短语蕴涵句的谓核成分都具有[+变化]的语义特征,它与源事题元及其介词标记相互抉择、相互匹配,从而可以生成各种源事介词短语蕴涵句。  相似文献   

15.
句段关系是共时语法研究中最为重要的着眼点之一。日语补助动词在句段关系上存在一个明显的特征,这个特征反映了相应的语义差异。根据这种句法特征可把日语的补助动词分为三类。同时,这种句法特征符合日语句法的总原则,即先命题、时范畴、再情态的句法顺序。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体词性谓语句NP1+NP2的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分析,初步解释了体词性谓语句成分NP2获得述谓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汉语被动句有直接和间接之分,也有长短之别,如何处理汉语被动句历来是计算语言学家需要攻克的难题。汉语直接被动句的显著特征是主谓语的受事指向主句主语,传统分析方法使用移位、删除等句法操作分析汉语被动句,否定了被动句的原生成性,也出现了许多难以解释的现象。多模态组合范畴语法 MMCCG 抛弃了移位和删除等句法操作,以表层组合的方式生成各种被动句的句法-语义推演树,避免了传统方法分析被动句时出现的所有问题,并从计算语言学视角证明了被动句的原生成性。  相似文献   

18.
英汉存在句:基于句法和认知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句是英汉两种语言共有的特殊句型,在两种语言中均有其他句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句法结构、语义功能、信息结构和认知心理四个层面入手,探讨英汉存在句的相同和相异之处.进行两种存在句型的对比研究,旨在解释英汉存在句的生成规律和深层机理。  相似文献   

19.
同位结构的定义、性质和范围等问题至今存在分歧,其句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比较复杂特殊。狭义同位结构的内部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是一种复合型的关系,既具有一定的并立性,又具有一定的修饰性:侧重于并立性而言,同位结构在句法上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复指性的)联合短语;侧重于修饰性而言,同位前项和后项之间的语义关系是互相注释说明、相互语义述谓的关系。其他广义上的同位结构是同位结构的非典型成员.介于联合结构与定中结构之间,具有不同的句法、语义表现。  相似文献   

20.
汉语的论元标记可以分为联络标记和属性标记;现代汉语的联络标记主要是在非并列关系的名词之间,起到区别范域和联系范域的作用,属性标记主要给论元定性;一个小句中联络标记的使用数量在0~3个的范围内;小句中,论元标记与论元之间是非对应关系;句法位置宏观管控着论元标记;论元语义等因素制约着论元的隐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