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为传统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已是大众共识。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面临困难,借助互联网进行传承与创新势在必行,本文对九江传统文化传承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互联网+”条件下的文化传承特点和优势,探索“互联网+”九江地区传统文化传承的创新设计方法与原则。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传承下来的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花儿”是西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现象之一,也是西北各民族民族生存、认同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目前,伴随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花儿”日趋失去竞争力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如火如荼的时候,对“花儿”的保护和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建设文化强国需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母语文化正面临着传承危机.只有复兴母语文化才能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强国”目标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4.
中医院是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展示与传播的重要阵地,肩负着继承中医传统,弘扬中医文化,振兴中医事业的重任.加强中医院文化建设对于凝聚员工力量、树立品牌形象、推动医院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此,从价值文化、传承文化、服务文化、制度文化、形象文化等几方面介绍医院在文化建设中的做法与成效.  相似文献   

5.
民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营造文化氛围、沿续文化血脉、培养健全人格和文化认同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作为其中重要内容的传统民间儿童游戏正处于湮没之中,传承和发展的现状并不乐观。因此从文化和人自身发展的角度积极、合理地保护传统民间游戏,不仅是民俗文化理性传承的需要,也是塑造民族精神、促进人类健康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扎染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文化形式,在经历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直到今天,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中蕴含了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然而其本身却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尤其是运用在室内装饰中时,更是受到诸多限制,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时代中,对其保护和发扬.  相似文献   

7.
中华传统文化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活水源头。传统音乐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何让传统音乐在当下活态传承并创新发展,本文通过梳理传统音乐融入专业音乐教育的历程,结合教学现状对传统音乐在专业音乐教育中的教学实践进行探讨,力求高校在传统音乐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使之为构建中国音乐话语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赖于网络获取信息和知识,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逐渐下降。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它承载着历史、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因此,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网络时代的图书馆作为传播知识和文化的重要场所,应该积极推广传统文化的阅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爱上传统文化,从而促进社会的文化繁荣和进步。  相似文献   

9.
民间传统装饰纹样是中华各民族博大而丰富多彩的民间装饰艺术中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民间艺术发展传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岁月流逝及人类活动激增,导致环境恶化,因此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沿革,在近一段时期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传统文化当中的传统装饰纹样艺术,也同样面临着继承与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庙会是一种民俗民风的体现,其始终秉承着“以人为善”以及“众生平等”的核心思想,交汇着民间各色小吃、手工艺品、文艺剧目、城乡商品交易,是我国民间文化、民间艺术表演的大舞台。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对非物质物质文化的一种传承,这样的一种习俗得以被保护并发展到今天,在一定程度上是物质与精神的融合,是现代极其与传统手工的展示。基于此,旧的传统在新时代的冲击下,庙会为当前的文化产业打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前景与更多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创举。本文通过对跑马岭感恩文化的探究,旨在契合社会主义社会属性需要,弘扬感恩文化,为学术界探讨此问题提供一定参考。本文以“河南省感恩文化教育基地”跑马岭景区为代表就感恩文化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探究,分析跑马岭感恩文化发展的现状,针对市场开发定位,开发价值,感恩文化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开发对策与建议四大方面的调查。  相似文献   

12.
一、进入商务印书馆 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将近代中国推向一个新的文化发展时期。一批奉行“民主”与“科学”的新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历史的舞台。他们正从根本上否定维新知识分子所传承的传统价值观。加上新文化运动在北京的扩展.上海的出版和文化受到责难.风风火火的上海商务印书馆也难逃批评。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历史积淀,其丰富的“仁爱”、“和”文化,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源头活水。正确引导大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其有价值的部分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思想认识产生积极影响,为中国教育现代化提供精神食粮。另一方面,教育现代化承担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传统文化的选择、传承、改造与创新,这表现为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用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来培养人、塑造人。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将小学语文教育提升为一个体认、感悟、传承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过程。一、现实中的文化传承危机与加强小学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病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有效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病理学思政教学中,本文从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病理学思政教学的融合点、可行性案例的列举及“混合式”多元教学体系的形成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浅析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病理学思政教学中的意义,“融合性”成效性评价准则已经初现雏形。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病理学思政教学中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16.
牛晓艳 《人才瞭望》2016,(6):234-235
在高职院校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接受传统文化洗礼,从而提升高职学生文化素质、培养职业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从理论助力、活动引导、实践感悟三方面介绍传统文化教育开展路径,指出通过“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实现文化素质提升”的理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浓郁、厚重,让高职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中得到滋养。  相似文献   

17.
廖志红 《人才瞭望》2016,(16):211-21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和民族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传承和发展.核心价值观教育要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强,积极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8.
庙会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引领和专业技能传授的有效结合。本研究以艺术专业核心课程“广场空间设计”为例,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探索,强调广场空间设计教学与项目实践过程中的思政教育,旨在培养艺术专业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艺术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传承优秀地域文化、展现家国情怀,进一步加大专业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为艺术专业其他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武汉市重要精神财富,通过研究发现,其保护传承离不开制度建设,并可以从制度、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着手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文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文化逐渐走向衰落,拯救民族传统文化的呼声日益高涨。为了使我们民族的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就必须提高国民意识,特别要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学。将小学语文教学提升为一个认知、感悟、传承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