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文化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及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与概括。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其哲学基石,具有突出的实践属性、批判属性和发展属性;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其政治立场,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和人民属性;以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为其价值目标,具有解放人、塑造人和发展人的文化功用。从哲学基石、政治立场和价值目标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进行再次解读,是我们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有效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指导我国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现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我国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进程中的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人都致力于从中国社会的现实生活出发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分析解决中国的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问题 ,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视角转换 ,进而使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时俱进 ,不断达到新水平。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为指导 ,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表现了历史观与价值观的高度统一,是看待资本主义之后文化发展及其前景的望远镜,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指导,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理论武装。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认清文化的本质、内涵及其发展方向,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对当今中国正在进行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文化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文化观是对毛泽东文化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之上的文化理论体系.毛泽东文化观和邓小平文化观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发展不同阶段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它们在文化观的内涵、文化建设的战略方针和战略地位等方面,既有内在的联系,又各有其侧重的方面,两者之间是一脉相承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5.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分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探索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含义、原则和内容,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高度自觉,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新觉醒。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控舆论导向,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建设一支宏大的文化队伍。  相似文献   

7.
中共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面对经济文化如此落后、发展又不平衡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先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一历史课题 ,在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 ,把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国国情和不断变化的时代特征相结合 ,创造性地提出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形成了一脉相承、各具特色的文化思想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 ,促进和繁荣了我国的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当代世界发展趋势,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即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总结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历程中的经验,对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全球战略竞争下的综合国力较量是经济、政治、文化、意识体系等的多方位比拼。党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再次强调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表明了文化建设的迫切性。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人力资源,其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他们对其性质、价值的理解和判断,关系到文化强国战略的成败。文章通过对重庆市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全面了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认知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宣传提出建议,也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法予以思考。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不仅忠实传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原则、基本观念、基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一脉相承,而且又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改革开放在经历了以经济体制为主的改革并取得巨大成效之后,在新时期进入了以社会建构和文化体制改革为主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成为推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时代性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中国社会指导思想的基础,在新时期为适应理论、实践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其中国化的进程中日益凸显出文化诉求。以多种途径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诉求,有助于建立起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理论,开辟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路。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一道 ,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可分割的整体 ,占有重要战略地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必须在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吸收其它国家和民族的先进文化 ;在辩证扬弃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快发展现代文化 ,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转型 ;在注重文化繁荣与发展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主体文化建设 ,坚持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13.
建国后,毛泽东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一、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化的成果,而不是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化的产物;二、把中国传统的精英文化和世俗文化整合为大众化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三、广泛的思想改造和政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必要条件;四、加强党员道德修养和树立大众化的道德榜样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方式。在此基础上,他创造性地把中国传统的伦理型文化转变为社会主义文化,开创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新发展表现在,他赋予历史决定论以鲜明的时代特征,科学地总 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物质动力 和精神动力的思想,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的新挑战。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前途和 命运,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走历史必由 之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张东荪看来,科学与哲学在对象界域、“真”的标准、研究“进路”、治学“态度”、性质、功用以及地位上都迥乎不同,两者既界限分明又相互会通,在相互区别而又密切相关之中相得益彰、并行不悖地共同进步。张东荪关于科学与哲学关系的精辟见解,不仅为中国近现代哲学的生存与发展争取了合法地位,也为我们正确处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科学看待中西文化关系,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争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建设和谐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人的身心和谐以及应对国际文化竞争的挑战具有极为重要的时代价值。我国应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与政治、建立健全构建和谐文化的运行机制体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以及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等方面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论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体系的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奋斗目标,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等方面探讨了实现文化创新的途径以及在文化建设中推进文化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思想,至今仍涉及到当前世界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的一些重大课题,他的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对我们当前实践"三个代表"、建设先进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建设先进文化,必须依靠科学理论的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必须掌握历史文化遗产继承与革新的规律,创造性地利用一切优秀文化遗产;必须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分子,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在全社会构建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提高人的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实现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实质是实现共建共享的公平正义社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共享发展理念是我党在新形势下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公平正义而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是社会主义属性的本质要求。坚持和践行共享发展理念能够有效地缓解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实现共同富裕,使十三五规划顺利完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为指导,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区域和城乡融合发展,健全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夯实共享发展基础,丰富和繁荣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促进人民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