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歌曲是音乐体裁中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亦指有、无件奏的声乐作品。所有歌曲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歌词与音乐高度完美的结合。并以其有声的表达方式一同随着时间的延续得以展现,歌曲创作是一种融思想性、艺术性、音乐性、文学性为一体的创造性劳动,故歌曲创作应从歌词的挑选与风格的把握;如何设计词曲结合后的曲式结构;对同一首歌词的不同整体构思;和声的纵向思考;歌曲伴奏的织体设计五方面来“整体构思与布局”。  相似文献   

2.
写作训练中的"构思"环节,是作文教学中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和对待的问题。写作及其构思是一种文学素养的体现,它是一种综合能力在笔端的展示,这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构思体现在审题、立意、选材、布局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3.
弗兰克是“法国近代音乐之父”,其《A 大调小提琴奏鸣曲》被视为世界小提琴的经典作品。博采众长使弗兰克的该作品具有法国气质的织体、清晰的句法、传统的和声语言、三度调性转换、精致的构思、完美的形式,既体现了对传统的继承,也体现了时代的创新,对后世音乐具有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贝多芬第八钢琴奏呜曲(“悲怆”)第一乐章的主体性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奋发向上且不乏活泼气息的主题构思;充满推动力的调式、调性设计;乐曲中扣人心弦的和声织体、效果音乐创作;独特新颖的音乐结构布局设计。贝多芬作为一个为自由而战的精神化身,他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乐句都令人感受到伟大、雄浑和抗争的精神力量,并将人从美的境界带入崇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德彪西创作的《贝加莫组曲》,是他在早期创作中大胆的探索与尝试,在作品的结构形式、和声语言以及织体手法等方面既反映出了对法国音乐传统的继承,同时也反映了对法国音乐传统的超越。反映了德彪西打破传统,力求出新的创作思路,在实践中为他后来印象主义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命名热"的延续与道德化立场是否会伤害其文学性,是当前底层文学引发的争议。其实这并不具有本质性意义,关键问题在于其在特殊文化语境出现时所附着的复杂问题状况,以及作家通过创作实现道德担当的同时更要重视作品的文学性本质。  相似文献   

7.
当前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理论探索中存在的一些困惑和争议,实际上源于影响类型的多样性与研究方法的单一性、科学理性与文学诗性的内在失衡、文学"影响—接受"关系的机械割裂而产生的悖论。依据文学关系的层次形态,影响研究的对象具体表现为不同层面的文学关系,而从文学关系的本质来看,影响研究的对象应该是文学性逻辑关系。若要有效地进行影响研究实践,其方法和步骤可归纳为以"文本作品"为中心,以"文学事实联系的探寻"和"创作活动的审美钩沉"为基本点,以"文学的相似性思维、跨文化的历史语境和接受的主体性立场"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记文学创作的转型始于19世纪后期,现代意义的传记文学在五四文学革命的热潮中诞生.集中出现在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期的自传作品不仅摆脱了"史传"的影响,且以充分的文学自觉丰富了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表现技法,标志着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创作第一个丰收季节的到来.他传的重要收获比较集中出现在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但过于追求历史事实的本相、注重叙述的依据,影响到作品的文学性.中国传记创作的现代转型是一次由借鉴模仿到最后脱胎成型的文体转变过程,也是一种崭新文体从萌芽到收获的生命成长.文学性的不断增强和史传特点的渐渐减弱,终于使中国的传记文学彻底告别脱胎于经依附于史的昨天,而成为一种独立于史学著作和记叙散文之外的文学体裁.  相似文献   

9.
"文学一新闻"两栖写作是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一种特殊的写作现象,萧乾便是这个特殊群体中的典型代表。独特的生活经历、编辑记者的职业素养和那个时代急剧变化的历史风云,使萧乾的人生和创作道路殊异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通过分析萧乾职业与心理成长的多元语境以及从文学到新闻的创作流变,考察其"新闻一文学"两栖写作思想的建构过程及其对两种身份的认同,对当前重读其兼具文学性与新闻性的作品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舒曼的钢琴套曲《蝴蝶》是舒曼的作品中最先受到重视,其创作手法成为舒曼后来作品的裉脉。研究这首作品的艺术特征,对我们走进舒曼非常特殊的音乐世界,尽可能地理解舒曼,探求更加完美地展现舒曼的钢琴作品是很有意义的。通过当代诸多钢琴家对舒曼钢琴作品的分析,透过他们的眼睛来审视舒曼的钢琴作品,并参照这些思路来解读舒曼的钢琴套曲《蝴蝶》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钢琴演奏技术、和声处理及和声节奏、伴奏织体、创作思维等几个关键因素方面论述和分析,就如何提高和掌握钢琴的即兴伴奏能力结合教学与弹奏即兴伴奏的体会,以供即兴伴奏者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小世界》是英国当代小说家戴维·洛奇的"校园三部曲"之一,其小说根植于现实主义文学传统,采用新批评方法、结构主义观点以及巴赫金诗学观进行创作,在深入挖掘学院小说中体现的文学危机、文学理论危机和高等教育危机同时,凸显了作品对话性、复调性的艺术原则。小说在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技巧呈现出"去中心"或"拼凑模仿性"等狂欢化的艺术形式,鲜明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王建中创作的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他创作的五首陕北民歌钢琴曲中最出色的一首。整个作品由复三部曲式构成,第一部分采用了民族调式商调式写作,第二部分由变奏曲式写成,第三部分用了动力型的再现手法。这部作品的最大特色是织体、和声运用、情绪表现上的细腻。  相似文献   

14.
朱熹对《诗经》的文学性有深刻的体认,体现在:1 朱熹对《诗经》作品的抒情主体有明确确认;2 "《国风》里巷歌谣说"的立足点是对以个人情感为核心的抒情精神的深刻体认;3 朱熹对《诗经》作品的文学表现手法有清醒的认识;4 《诗集传》以"赋"、"比"、"兴"分配《诗三百》每篇各章,完全是从文学修辞学的角度出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诗词为书法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书法和中国古典诗词在创作旨归、题材内容、表达方式、解读多元化以及作品立意和构思等方面存在许多相似特征,这些多维相似点为书法艺术与中国古典诗词的相互借鉴提供了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6.
孟子曾提出过一个“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原则,即要求读者和批评者在欣赏文艺作品时,要根据作品所提供的生活画面去深入体味作者的立意,并以此去推测作者的创作构思和设计,从而加深对作品立意的理解和感受。这里,拟据“以意逆志”的原则,从创作论和审美的角度来谈谈歌剧《白毛女》的人物安排,主人公喜儿的性格发展以及作品的浪漫主义特色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论文学翻译的文学性——兼论文学翻译的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翻译标准和文学审美艺术性的探讨,结合相关实例,论证指出,在文学翻译作品当中,文学性是实现译作忠实性的不可或缺的因素.译者在进行文学翻译过程中,应遵循"信、达、美"的原则,在保证译作忠实性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其文学性,使文学翻译最终成为翻译文学.  相似文献   

18.
双语双向是赫达亚特的小说创作的突出特点,他的创作交替使用巴列维语和法语两种语言文字;其创作历程以20世纪40年代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侧重于张显现代性,后期侧重写实.中篇小说<盲枭>是作者认同、标举文学现代性,将现代主义文学观和表现手法诉诸创作实践的典型;<哈吉老爷>可以视作赫达亚特后期作品转而诉求写实,通过文学性的叙事直面人生、针砭时弊、抨击社会黑暗和人性败坏的代表性文本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19.
在诸子百家中,庄子作品的文学性是最强的,其文学成就也是最高的.庄子作品具有一套特殊的创作原则和创作方法,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庄子》中的相关作品,浅谈一下庄子在文学发展过程中对文学理论、文章篇题以及写作思维等方面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20.
文学创作构思中的整合是指在创作构思活动中将参与文学创造的各种心理因素及生成作品的诸要素进行综合、协调、重构,形成观念中未来文本意象和意象系列及结构形式的心理过程和心理能力。以事物的有机整体性为基础的文本整体性及由创作主体艺术创造认知方式所决定的文学构思的整体性是创作构思整合的客观和主观依据。创作构思中的心理整合是创作主体各心理因素之间的互动、适应、协调、配合。意念中未来文本意义、意象、结构系统的生成和建构是整合作用的产物。整合贯穿于文学创作、构思过程,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心理机能及创作构思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