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交往行动理论视域下的权利生成于商谈,介于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它以私权利为起点,通过主体间的交流产生交往权力这个介质,并通过建制化过程确证为公权力。解析公民权的关键在于私权与公权能否互动以及如何互动。身份确证是解决中国农民工公民权问题的前提,交往行动理论视域下的共同体构建与农民工公民素质的提升是实现中国农民工公民权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建立在civilright意义上的公民权研究无法有效回应社会团结问题,须在citizenship的意义上重新理解公民权。这种公民权遵循从身份承认到权利获得的逻辑,为存在分殊差异的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团结资源。以此为理论视域,文章分析了中国的户籍制度与农民工的身份承认问题,认为农民工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市民与农民工彼此的公民承认共同迈进公民权的体系中,各自能够以公民身份自我宣称与相互宣称,最终达致社会团结。  相似文献   

3.
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民体育权利保障和实现面临农民缺乏体育意识和体育权利观念、经济能力有限、时间难以保障、场地和器材严重不足、缺少体育专业指导人才等困境。从法律上审视这些困境,一是全民健身观念尚未成为体育立法的基本指导思想;二是就法律性质上看,体育法仍然是体育管理法,法律规定并没有明确农民体育权利保障的国家责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国家体育发展导向,确立民生体育观念,同时,在农民体育权利保障上改革管理法模式,树立服务型法观念。农民体育权利内在地产生了对国家义务的需求,农民体育权利保障和实现是国家的绝对义务。应该按照国家义务“三层次”分析方式,对农民体育权利保障和实现的国家义务归纳为“尊重的义务”、“保护的义务”和“实现的义务”三个层次,以把握分析和理解农民体育权利保障和实现的国家义务的基本结构,从国家义务的视角有利于切实保障农民体育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民权保障的城乡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公民权保障不仅要在其宪法、法律条文上得以体现,而且尤为重要的是要对其实现提供各种保障机制。立法上的规定,只是一种纸上的承诺,它并不意味着公民权的自动保护。权利的真实享有和行使有赖于权利主体之实际地位和实际能力。我国现阶段城乡差距已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它不仅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使得权利主体由于经济落后、资源短缺而造成权利实际享有的不平等,导致在现实中我国公民权保障呈现出一种城乡“差序格局”状态。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民权保障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不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结构上的差异,必将会导致公民权保障上的差异。我国公民权保障的区域差异,最典型的当属东部与西部的差异。东西部地区无论在经济发展,还是在人民生活水平方面都存有很大的差距,这种经济上的巨大差距影响了公民权赖以实现的地方财政水平,最终影响公民权真实享有程度。导致在现实中我国公民权保障呈现出了一种东西“差序格局”的状态。文章选取公民生存权、受教育权和医疗保障权进行透视。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民工选举权利保障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举权利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农民工选举权利的行使在现实中存在许多问题,这直接影响到我国法治国家的建设和民主政治的进步。本文从农民工的选举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农民工选举权利保障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研究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障农民工选举权利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业转移人口中市民化的主力军,也是最能体现身份转换过程的群体代表。如何在宅基地制度改革中保障好这一庞大群体的宅基地权益,事关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与农民市民化进程的稳步推进。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宅基地权益旨在帮助其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根本性身份转变,宅基地资格权正是认定其能否享有宅基地权益的核心要素;宅基地资格权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的具象化,是成员权权利束项下的具体权利,也是其享受其他宅基地权益的前提;获得财产性权利是新生代农民工行使资格权的结果。梳理历史逻辑、现状逻辑和价值逻辑这三条线索,厘清新生代农民工宅基地权益的法理逻辑和对宅基地权益保障的真实需求。应清晰界定资格权多元认定标准,丰富宅基地资格权实现形式,分阶段引导新生代农民工逐步退出宅基地权利。  相似文献   

8.
作为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目标之一,合肥市应加强对农工民权利的保障。农民工权利的保障有其特点,即侧重于对农民工就业培训、医疗、子女教育等社会权的保障,而不是自由权的保障。农民工权利保障既是人权保障的需要,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在社会正义和平等理念下,构建农民工权利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群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法治社会的要求,是和谐社会的表现,是对人权的充分尊重,从法律上去保护农民工也是权利的一种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0.
研究司法意识,追加新的司法观确是从素质上提升执法主体的当务之急。司法意识追加是保障公民权的人定因素。现代法观念应是司法意识追加的核心内容——即实现民主政治、唯宪法至尊观念;追求人格尊严,公民权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观念;追求法的价值,营造主体的法哲学观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公民权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相对于社会整体的需要,距民众的权利诉求仍然存在一定差距。造成我国公民权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培养和提高公民的权利意识;建立和完善公民权立法;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和机制;建立公民社会自治组织和结社团体;发展电子政务;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运行,保障和发展中国公民权,促进社会进步和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反映了我国公民体育权利保护的重大进展,是进一步实现体育工作、切实保障公民体育权利的指导性行动纲领,其主要目的之一是保障公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增强国民体质。它蕴涵着广大公民的体育权利,具有深刻的法制价值  相似文献   

13.
乡村治理的核心问题是公民权利的建构问题。不管是哪个层面的治理制度设计,最终的根据一定是落实到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等基本权利的制度保障上。从公民权利出发来阐释乡村治理,就是要指出乡村治理所面对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制度安排问题,更为本质的是公民权利的制度化保障问题。乡村治理不只是个秩序问题,更是一个公民权利的规范问题,只有从公民权利的制度化上来推进乡村治理建构,才能最终实现乡村治理的民主化与法治化。  相似文献   

14.
各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移民在城市中实现公民权都是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文章运用马歇尔的市民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三合一的公民权利分析范式,结合英国、日本、印度、巴西等国家的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及公民权利实现路径进行分析,对中国"城市新移民"在涌入城市后公民权的实现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农民工的社会权利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进城的农民工越来越多 ,在城市中他们属于贫困群体。农民工的贫困原因是由于农民工与城市人相比缺乏公正的社会权利 ,即农民工的社会权利贫困是造成农民工地位低下的深层次原因。我国农民工社会权利贫困相当严重 ,现行的制度和政策缺乏对农民工社会权利的保障 ,农民工现有的权利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农民工缺乏参与制订社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机会。因此 ,我们要根据制度公正的基本理念 ,给农民工以公平、公正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少数民族农民工权利保护问题兼有民族问题和农民工问题的双重性,正确处理少数民族农民工问题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济南市为例,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介绍了济南市的少数民族农民工工作的现状,总结了济南市的经验,提出了少数民族农民工权利保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弱势群体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产物,在我国弱势群体的公民权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基于行政伦理的维度下论述弱势群体的公民权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行政管理伦理建设,保障公共效率、公共正义、公共责任与和谐社会.从外在维度和内在维度来分析我国弱势群体公民权的障碍因素,并从行政伦理的制度伦理与个人伦理角度探求了实现弱势群体公民权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群体是我国重要的社会阶层之一。权利缺失使农民工作为劳动者的最基本的需求和最为基本的权益得不到满足和保障,其生存状态也处于劣势,这不利于社会的和谐进步。农民工权利的保障是政府应承担的责任,而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和引导,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城市化的发展就是责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体育权利是老年人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但在具体实践中,老年人体育权利未能得到充分的保障,缺乏专门的老年体育锻炼计划、专业指导以及场地,也未充分发挥老年人体育协会的作用。可借鉴其他国家老年人体育权利保障的经验,细化相关法规政策和责任,将老年人体育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利用和完善现有体育协会,强化老年人体育协会之间的联系,细化各省市老年人体育协会与地方社区的工作分配,设立老年人体育指导员,以保障老年人的体育权利。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实现转移就业以及怎样使农民工就业从流动性大、不稳定转变为稳定就业的难题,在研究中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比较分析法,以定性分析为主,辅之以定量分析,提出了包括改革户籍制度、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维护农民工权益,保障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利,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提高农民工素质和技能等促使农民工从流动就业模式向稳定就业模式转变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