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目前二元的土地市场存在很多弊端,导致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快发展,用地粗放、效率低下,不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也侵害了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既不利于城市建设也不利于农村发展,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相似文献   

2.
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现实与法律困境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现行立法对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态度。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土地的价值不断提升,集体建设用地隐性市场普遍存在,许多地方也在进行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探索。但是,地方政策和法规无法根本保护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权利,集体建设用地市场亟待规范运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必须在政策和法律上寻求根本突破,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土地制度的二元性,实现农民集体土地与城市国有土地的"同地、同价、同权";尽快修改《土地管理法》中禁止集体建设用地出租、转让的条款,制定规范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条文;充分保障农民获得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土地级差收益的权利;改造农村集体所有制,确保农民成为土地流转收益的主要获得者。  相似文献   

3.
成都作为全国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验区,在继续推进土地征用制度的同时,应加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创新的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土地有效供给,通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市场化来支持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当前,土地资源限制了商品房市场发展,而在百色市当前经济和城市化水平加速发展时期,对于商品房建设用地的需求与日俱增。本文首先界定了商品房建设用地需求的相关概念,同时,根据百色城区2008年至2011年商品房销售数据和容积率,运用趋势外推法和线性回归预测法,在综合考虑了百色市商品房市场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定性定量对百色市2012年至2016年城区商品房建设用地需求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土地问题避不开、绕不过。土地指标怎么来?仅靠增加建设用地指标远远不够。唯一的出路是开展增减挂钩,在不大量新增建设用地、不减少耕地的前提下,大力推动土地增减挂钩,优化用地结构,拓展城镇用地空间,就可以有效破解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用地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6.
胡京伟 《决策探索》2010,(20):85-85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建设用地总量持续增加,需要用地的项目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国家也高度重视土地问题,把土地资源定位于参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得越来越紧,致使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目前用地供需问题已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笔者结合郏县实际情况,就如何破解项目建设用地瓶颈,保障经济发展用地需求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11,(19):13-13
河北省近日新增7000亩建设用地.专项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省国土资源厅和省住建厅还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建立保障性住房用地计划执行月报制度。  相似文献   

8.
土地是大连全域城市化的物质基础、空间载体和构成要素,是实现全域城市化的基本保障。大连市人多地少,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通过对大连市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现状分析,提出了大连市全域城市化进程中节约集约用地对策:统筹土地利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坚持多措并举,保障土地利用需求;严格土地使用标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全程监控,健全土地利用监管;发挥市场机制,创新管理制度;加强考核,完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膨胀,与此同时,建设用地的粗放利用、闲置以及废弃等现象严重,节约集约用地程度还很不够,基层合法合规用地意识淡薄,随意承诺用地现象严重。国土资源部提出要以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完善土地调控政策和机制,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的建设和完善,促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实践中,我国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规定与实践需求步调并不一致,甚至严重落后于后者,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会有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投入建设之中。在目前的法律制度下,要使用集体土地进行建设,必须先行征收为国有。由于这种先征地改变性质的方式存在诸多缺陷,在实际运行中产生了大量的逃避或者违法流转集体建设用地的行为。因此完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对于遏止违法流转、保障农村集体及农民个人的权益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变得日趋活跃,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建立以后,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过程。但我国现行法律仍然严格限制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导致诸多问题,亟需进行改革。因此,此文通过研究和阐述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的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指出了今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革的方向,以图对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杨剑波 《决策探索》2010,(14):18-19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量逐年加大,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与城市土地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强城市建设用地科学管理,确保城市土地的利用更加合理,使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政府控制和调节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一种有效手段,研究城市土地储备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无论对健全和完善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还是对发挥土地储备制度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调控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公共利益与征地及政府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法律规定矛盾与征地权力滥用 我国土地尤其是耕地资源十分匮乏,人地矛盾紧张.出于粮食安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考虑,国家采取征地制度,试图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用途管制,以达到既满足建设用地需求又抑制城市化进程中土地非农化速度过快的目的.其实践效果:土地征用作为一种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用地的供应机制和调控手段,有力地保证了其建设用地需求,为政府积累了大量建设资金,并在很大程度起到了直接宏观调控用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世纪,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国土资源用地档案备受关注,如何做好用地档案的管理成为国土资源档案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只有不断加强国土资源用地档案的文件资料收集工作和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开展好国土资源用地档案信息化建设,做好数字化用地档案工作,才能更好的管理用地档案,让其发挥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市场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国家和地方政府都积极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进行引导和规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存在着合法性空间,是未来农村土地改革的一个趋势,应当通过创制法律来建立合理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日前,国土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考核办法》,我国将首次对各省区市单位GDP消耗建设用地水平进行考评。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0,(17):27-27
最新发布的(2009年国土资源部公报》显示.全国农村土地整治新增农用地30.5万公顷.新增耕地26.9万公顷。此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安排量比2008年增加.全国预审、批准、供应建设用地同比增速均在40%以上。其中全国建设用地批准和供应量分别为57.6和31.9万公顷.比2008年增长44.6%和44.2%。各重点城市土地抵押面积和抵押贷款双增长.  相似文献   

18.
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通过验收后,标志着我们完成了一个阶段性的工作。新增耕地的产权管理作为新增耕地后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明晰的产权管理是保证新增耕地得到持续利用的必要条件。在新增耕地的权属属于集体的前提下,建议把新增耕地的使用权确定给农户、农户+公司、流转给农业大户或农业企业进行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从2005年开始,国家在部分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开展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减少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减少跟城市建设用地增加挂钩,减少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充分利用农村宅基地等闲置土地复垦出耕地,增加的建设用地指标用来发展城镇建设,不仅有效提升了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水平,也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万源市在城镇化建设中学习借鉴各地试点工作成功经验,采用”双挂钩”方式解决新店乡场镇建设用地问题,在破解城镇建设用地瓶颈制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20.
曹磊 《管理科学文摘》2009,(23):101-102
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必然导致需要建设大量的住宅,在土地储备捉襟见肘的今天,利用城市近郊区的集体建设用地建设保障性住房就成了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文章阐述了我国土地征用制度对集体土地价值的漠视,通过引入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找到显化集体土地价值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相结合的契合点。本文试图探讨利用集体建设用地进行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的可行挂和途径,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修订,完善并最终确定这种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