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创新成为企业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重要途径。这就增加了企业的研发费用,给会计处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参照国际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经验和我国企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国家出台了相关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对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做出了新的规定。这一相关政策的出台,改变了目前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局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相关企业也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在新准则的指导下处理企业内部的研发费用。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情况下,企业阃的竞争日趋激烈,研发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源泉与动力,是企业的战略性要素,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提高对研发的投入,这就对具有反映、管理、控制职能的企业会计在核算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入手,为我国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这个处于知识创新的时代,研究与开发费用在企业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它关系到了企业可持续的竞争能力。本文通过案例说明了企业研发费用的范围和如何区分研究与开发阶段,阐述了研究与开发费用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所得税处理方法以及形成的无形资产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新准则)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做出了重大修改,将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并分别进行核算。本文首先对比了新旧准则对研发费用处理规定的不同之处,以及新税法对研发费用的处理政策,然后分析了新准则对研发费用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及不足之处,最后给出了相关建议,以使其在实际运用中更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我国高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已经占了企业支出的较大份额。自新无形资产准则在上市公司实施以来,范围不断扩大,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了可靠信息,企业研发费用的投入与信息披露问题日益受到信息使用者的重视。企业如何正确划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对其支出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是将其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直接关系到企业资产价值和收益的确定,本文就此提出问题,并试作探讨。从而成为新无形资产准则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难点。  相似文献   

6.
刘斌  江承鑫 《管理评论》2023,(10):81-93
2018年开始实施的“研发费用单列”是会计理论信息观转向计量观在会计报表格式中的体现。本文分析了“研发费用单列”的理论意义,并以企业自愿创新披露为研究视角,提出“研发费用单列”的信息观假说和计量观假说。研究表明,研发费用单列后,研发强势企业与研发弱势企业在自愿创新披露上的差异减小了,支持了计量观假说。该结果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测试。对投资者反应的检验表明,研发费用单列后,与研发弱势企业相比,研发强势企业的市场反应变好了,进一步支持了计量观假说。横截面检验表明,计量观假说的效应在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较低、信息中介的信息传递作用较弱、投资者的识别信息能力较差时更强。  相似文献   

7.
万博 《经营管理者》2011,(6X):376-376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与经济活力,越来越重视研发方面的投入。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必须持续投入巨额的资金用于新技术的研发与核心产品的开发。我国新修订并与2006年12月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该项规定指出不再将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当开发阶段的支出在满足相关条件时可以予以资本化。但是新准则对研发活动的会计处理知识给出了一般性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解读》也没有分不同情况对研发支出进行会计处理。本文通过列举实际案例,着重对不同情况下企业研究开发支出的账务处理进行探讨,希望对会计人员的相关工作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8.
董洋 《决策与信息》2011,(8):188-188
对于高科技上市公司而言,采用R&D有条件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法,会提高企业在开发投入上的热情,促使企业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但是研发费用资本化的前提是区分研究费用和开发费用,区分标准和如何却分主要依赖于企业的判断,外部人对于企业的研发费用化政策很难有清晰的了解,因此上市公司可能利用研发费用的资本化调节利润。  相似文献   

9.
张英英 《经营管理者》2013,(31):188-188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和持续竞争力,都在不断加大研究开发费用的投入。研发费用在企业的经营支出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于是对研发费用的合理会计核算就显得格外重要,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和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本文主要是对研发费用的会计核算及批露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0.
技术型企业创新的关键,是开发研发人员的创造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不创新就不能生存;不持续创新就难以持续发展。近年来,如何保持持续创新是众多企业家关注的焦点。许多大型企业集团组织庞大的研发队伍、投入巨额研发费用,非但没有结出技术创新之果,反令企业正常运营陷入难以承受之重。美国辉瑞公司在全球的研发人  相似文献   

11.
季晓南 《经理人》2007,(12):36-37
创新和变革是时代的永恒主题,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 创新能力成为短板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竞争主体,也是创新动力和创新成果的重要来源。近年来,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稳步提高,企业创新在国家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增强,中国CEO对创新越来越重视。企业创新文化逐步形成,企业研发费用占企业全部费用三分之二以上。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通过国内会计准则做了一定的比较。在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方面,我国的会计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一些先进的处理方法,其中比较一致的就是,对于不是特别重要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直接将该费用计入企业的档期损益,而对于核心研发费用,应该将其予以资本化。  相似文献   

13.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以及其他财税政策对企业技术研发费用做出了一些新的规定,本文对技术研发费用的会计和税务处理差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根据现行《企业所得税法》和《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对内部研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账务处理和税务处理进行了系统地论述,以便提高广大企业会计工作者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账务处理和税务处理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5.
正一、研发活动会计处理方法的国际比较研发活动是一种广义的投资活动,和一般的投资活动相比,具有收益性不确定和更大的风险性。研发支出是为开发新产品、改进旧产品或降低企业成本发生的各项支出。其中包括研究过程中消耗的材料,研发人员的工资费用等。研发活动的风险性引起研发支出在会计确认和计量上的困难。研发支出在国际上有三种会计处理方法:资本化、费用化、有条件资本化。其代表国家和处理方法如下表所示。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政府为企业研发活动提供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把科技自强自立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我国为了鼓励企业的创新发展,主要采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笔者结合实际工作中对于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业落实此项政策的体会,探讨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为引导企业加大研发费用投入,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2008年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将符合条件的企业发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费用给予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优惠。其中"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  相似文献   

18.
张敏  肖妍 《科学咨询》2009,(1):49-49,62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研发费用的投入逐渐增大,其不同的会计处理对会计利润有不同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研发费用的三种会计处理方式进行评论和探讨,希望会计信息能够更真实地反应企业的财务现状.  相似文献   

19.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下称现行准则),对原准则关于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统一计入当期损益的会计处理作了较大修改,将企业研发项目的费用支出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分别列入费用项目和资产项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鼓励与投入,企业对于产品研发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动力也日益加强,研发支出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支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无形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也日渐提高,因此对于无形资产会计信息的规范就显得特别重要了。特别是最新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发布,更是体现了国家对于规范无形资产确认、计量、披露等方面的决心与力度。同时学术界、实务界也加大了对无形资产这一领域的研究,围绕无形资产市场价值、框架概念、确认计量、信息披露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与探索。这些准则的改革都将对企业现时业绩和未来业绩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当前的诸多研究文献中,大多是从宏观方面对新旧无形资产准则进行对比分析的,而对于研发费用这一微观领域的分析略显不足。本文从会计信息质量这一切入点入手,重点分析了新旧会计准则下对研发费用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以及所带来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并对新会计准则下研发费用的处理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