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关于元朝对西藏的管辖问题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史籍记载断章取义,鼓吹“忽必烈在接受八思巴的第二次灌顶时,向八思巴奉献了三个却喀(       ),当时蒙古与萨迪派只是结为‘施主与福田’的关系”,无端制造分裂舆论,否认元朝对西藏的主权。对此不少专家学者已做了一些澄清和反驳,阐明了真实的历史。但这一说法影响颇深,改变这一看法也得有个过程。本文拟对这两种说法从源头上加以考证和分析,以供参考。一、关于“奉献三个却喀”的考证与分析(一)关于“奉献三个却喀”说法的由来这一说法见于多部藏文史籍,其中最早记载…  相似文献   

2.
接到编辑部的电话,约我写篇关于侗族“油茶文化”的文稿,我欣然从命。作为一个生在侗乡、喝侗族油茶长大的侗家人,我熟识并嗜好侗族油茶,我的生命与侗族油茶有着难解的情结,我甚至认为我和我的民族的和善与宽容、执著与勤奋,甚至镇静中的憨朴等,都是侗族油茶给“泡煮”出来的。我今年已经四十有三了,除去离乡到外闯荡的11个年头之外,茶龄已愈30年。记得小时候,每当天色蒙蒙亮,油茶的浓香便满木楼、满村寨地弥漫开来,我的母亲站在木质吊脚楼下,向睡在三楼上的我喊上几声:“幺呀,起床吃茶读书去啰!”我一边应答着母亲,一边懒…  相似文献   

3.
加榜我当然是走过了的,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印象中我看到的加榜乡是在一匹大坡顶上的.周围尽是深深的峡谷和崇山峻岭.是名副其实的“两山能喊话.走路要半天”的典型山区地貌。而在每一匹大山的斜坡上,都可以看到显示出苗族先民无限智慧的层层叠加的美丽梯田,因其缘山而造.梯田狭窄细长,犹如腰带.因而得名“腰带田”。条条“腰带”从山脚缠绕到山顶。壮观景象实在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茶是传统饮料中的国粹嘉品。茶既能解渴,还能清心,古人说茶能“涤烦”、“忘忧”。当你开始在意和讲究面前的一杯茶,并能真正体味到茶的“真香”,感悟到茶的“真趣”时,你就能进入到怡情品茶和闲情问茶的文化境界,你就和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华民族的先民很早就认识了茶的功用,并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了光彩夺目的茶文化。中国饮茶,现一般认为以长江流域的巴蜀之地为最早。先秦时蜀地就已有关于茶的记载。西汉成书的《方言》记载:“蜀人谓茶曰葭萌。”原来,四川土话茶叫…  相似文献   

5.
2000年元月,世纪钟声刚刚响过,太行山麓一家医院产房里传出的一声啼哭,宣告了一个可爱女婴的诞生。当孩子的父亲——诃北省涞源县桃木疙瘩小学校长张胜利,获准进屋看望母女二人时,他激动地把脸贴在妻子脸上,又抱起襁褓中的女儿,一遍遍地柔声喊道:“希望,希望!”  相似文献   

6.
刘俊哲 《民族学刊》2020,11(2):77-83, 138
宗喀巴指出,佛陀所创正法,唯在于“教”“证”两种,“教”是指佛教教理,“证”为修道中的证悟。宗喀巴《密宗道次第广论》具有鲜明的“教”与“证”相结合的特色。此著在“教”方面体现为本体论、佛性论、人生论、道德论、方法论等哲学思想,贯穿于《密宗道次第广论》的哲学主线是中观应成派一切诸法缘起性空论。通过灌顶、诵咒、观想及借助坛城、法器等修各种瑜伽,以亲证或体现这些哲学思想。诸如此类的哲学思想是《密宗道次第广论》所论述的各种修行实践的深刻内涵,而各种修行实践是其外在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版纳情(上)     
1969年4月13日,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北京火车站第一站台上,挤满了面部表情各异而心情相同的人.我们2000多名知识青年将去遥远的云南西双版纳接受再教育.心灵纯净、尚未完成学业的同学们怀着兴奋、激动的心情,准备踏上征途. 站台上,送行的人们将临别的话语说了一遍又一遍.随着列车“哐(口当)”一声,车上车下几乎同时举起了告别的双手.在如死一般寂静的几秒钟后,一个女同学  相似文献   

8.
神农溪──漂出一方新天地张世春神农溪上,惊心动魄的时刻随着一声“闯滩罗”到来了,顿时山鸣谷响。小小的“豌豆角”扁舟上,6名船工除前艄后橹外,一齐跃入水中,手抓纤绳“倒牵牛”,“吊”着扁舟缓缓地放下滩去,若遇错落巨石,扁舟似离弦之箭,全凭双脚从乱石和激...  相似文献   

9.
蝴蝶姑娘     
前,在一个深山密林里,住着三兄弟,都是打猎的。三兄弟一个叫“里来”,一个叫“打来”,一个叫“羊来”,乡亲们统称他们做“阿里打羊”。那里还有一个叫“哈帕”的财主。有一天,哈帕对阿里打羊说:“你们住的地方是我的土地,你们打猎的山是我的山,你们三人,每天要给我交十只山羊来,少一只也不行。”“山上的野物又不是你喂的!”“这么多山羊我们哪里交得起!”凶残的哈帕不由分说,一声吼叫:“给我上夹杠紧紧地压他们!”阿里打羊三人被夹在两根木杠中,只听得几声惨叫,腰椎断了,肋骨折了,接着又听得惨叫几声,三个人都昏死了过去。阿里打羊三人的老…  相似文献   

10.
藏族有句谚语“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痛”,由此可见,茶是藏族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近年来,随着藏区经济的飞速发展,藏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能喝上有质量保障的“低氟藏茶”更是藏区人民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1.
7月 1~ 2日 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在扎什伦布寺主持“十三尊大威得金刚”灌顶法会 ,为僧俗信众施予“十三尊大威得金刚”灌顶 ,并祈祝信众在党的宗教自由政策下爱国爱教 ,弘法利生。这是十一世班禅自认定、坐床以后第二次为信众灌顶。 (《西藏日报》 7·4 )7月 3日 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在中央民族歌舞团考察调研时强调 ,中央民族歌舞团作为国家民委直属的文艺团体 ,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努力促进少数民族文艺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繁荣 ,做先进文化的生产者、宣传者和传播者。(《中国民族报》 7·5 )7月…  相似文献   

12.
关于智慧自然融合,当初的觉知与智慧集中于顶上国光之中,上方元始清净觉知如同明洁的天空,下方忿怒坛城显得大而雄厚,再下方报身平静坛城光明无垢,其下方被六智所迷乱的六空调伏觉知显示出印象,叫做“不贪因业因觉。”其所显示的八次觉知,犹如显现怜悯心,其恻隐力处于轮回之中,故轮回因尚未断绝,能显现光明而觉知明晰,显现形体而无所变异,显现理智而觉知无间隔,显现无二而神志集中,显现边际解脱而本性清醒,显现不洁而轮回道未阻,显现洁净而智慧母子相连。此时,若遇熟人,则深信不疑,就象永不变异的金箸,除去相信其真实外…  相似文献   

13.
“一一日无茶则滞,三目无茶则病”,这“茶”便是为边疆少数民族分解脂肪、舒畅肠胃、增加热量,每日不可或缺的“边销茶”。  相似文献   

14.
窗外,水映翠竹山披纱,窗内,“抬拌”花裙五彩帕。笑声里,北疆骑手摇竹扇,江南主人斟奶茶。花瓷碗里涌云霞。巴特尔乐得直顺咀,老亚森喜得淌泪花:“水乡草原隔万里,想不到,在江南喝上了塞北茶!”好奶茶—铜壶倾出晶莹柱,“莫道边疆万里远,各族兄弟是一家。春风吹绿江南北,才得共饮团结茶。但愿茶香遍神州,无处不开团结花。”主人一席话,浓似奶,热似茶……江南喝上塞北茶——民族参观团即景@陈家才~~  相似文献   

15.
塞赤赞普的儿子是止贡赞普。他有三个儿子,夏赤、聂赤和甲赤。止贡赞普心为魔鬼迷惑,对一个名叫罗阿达孜的大臣说:“你当我的比武对手。”罗阿达孜回答说:“王上怎么啦?我是当臣子的,不宜当王上的比武对手。”止贡赞普强逼他当,于是决定比武,选择四月的亢宿日为交战日期。止贡赞普有变化身的母狗,名叫年几那桑玛。赞普派它到罗阿那里去侦察,罗阿发觉了,  相似文献   

16.
客来献茶,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而云南省白族人民款待嘉宾的“三道茶”,却尤具有民族特色。在白族人家,每幢房屋内部一般分为三间,左右两间作为卧室,中间为客厅。客厅里备有一个铁火盆,上面支着一个三条腿的铁架子。客人来了,不管到哪一家,都会受到点火煨水、烤茶敬客的礼遇。白族烤茶,风格独特。主人架好火,将一只专作烤茶用的小砂罐放在炭火上预热后,再放人适量纯净的绿茶,用手不停地抖动砂罐,待茶叶的颜色呈微黄并冒出焦香的气味时,立即冲入少量沸水,便可献客,俗称“一道茶”。白族人民献茶的礼节也很讲究。自古以来“一  相似文献   

17.
自的看惯了母亲喝茶。她总说那是她惟一的嗜好,接过我们买来的茶时,她常自责地笑道:怎么我就改不了呢?非要喝这一口! 那时太穷,买不起“茶”,她只喝“茶叶末一。四毛钱一两的花茶末,被我记得清清楚楚。后来有钱了,“茶”却消失,哪怕百元二百元一两的花茶,色浊味谈,沏来一试,满腹生疑。干脆再买来塑料袋装的便宜货,与昂贵的高级花茶各沏一杯,母亲和我喝过后;都觉不出任何高下之别。苦笑以后,母亲饮茶再也不问质地价格;我呢,对花茶全无信任,一天天改向喝绿茶或者──姑且说“粗茶”。 提笔前意识到:以中国之辽阔,人民之…  相似文献   

18.
我曾经是一个对少数民族一无所知的人。但是,因为一次“惊艳”般的邂逅,我热爱上了少数民族,并且发誓要拍遍我国瑶族的所有服饰——这显然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要知道,瑶族是中国支系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服饰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最繁多的一个民族。但是,这个民族幽深曲折的历史以及美丽得动人心魄的服饰吸引着我,让我义无返顾地走上了“拍遍瑶族服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吐蕃古寺夏拉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拉康全称为“他茹夏白玛旺庆寺”。意即“帽子寺”。‘则五知”汉译为“中翼”,乃卫藏四茹之一,“白玛”粉莲花生,“旺庆”意为佛教密宗大灌顶。夏拉康寺位于拉萨市墨竹工个县以东约25公里处尼玛江热主秀城河与艺热河汇合处的南岸,夏村北侧,是历史上重要的古代寺庙之一。夏拉康的两件盟文诏敕碑,在王尧《吐蕃全可录》,陈践《吐容碑刻钟铭选降书中均有著录,但对夏拉康的碑刻进型、规格及寺庙建筑历史沿革等方面,未能作完整的介绍。1989年7月,西藏文管会文物普警队对墨竹工卡县进行文物普查时对夏拉来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作…  相似文献   

20.
侗乡农民第一人冯菊罗兴旺,今年47岁,土生土长在湖南怀化新晃侗族自治县方家屯乡拗背罗村。民谚说:“坳背罗,穷山窝,七山一水两分坡,祖祖辈辈把肚饿,有女莫嫁坳背罗”。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强劲东风,吹拂到侗乡这个山旮旯里时,罗兴旺坐不住了。他邀集村里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