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企业还要不要民主,要什么样的民主,如何建设民主?这是职工当前普遍关心的问题。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对于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转型社会企业还要不要民主?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发展正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在这个阶段,不少企业由于战略失衡而陷入困境之中或者已经折戟沙场。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影响、滞约我国企业持续、快速、稳健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需要高度地重视并以积极地态度探索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转型引发了剧烈的社会阶层分化,不断出现的阶层分化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刻。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有它的积极意义,但也不能否认它的弊端。这就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及时协调各种关系,解决各种矛盾,从而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工会在党和职工群众之间被作为"传输带",以实现政治和经济目标。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中国工会的运行模式必将由行政化向市场化的转变。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工会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正> 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全面分析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及客观趋势,作出了“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6.
章平 《领导文萃》2008,(12):15-20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历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同时经历着加速城市化的过程。体制转型和城市化这双重变迁既改变了物质经济.也从更根本的层面重塑着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贫富差距在阶层化的过程中拉大了.但是.社会保障体系却没有得到及时的完善.这成为当前改革中最严峻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语:当今中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政府,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课题。从国家的性质和根本制度来看,我们需要的无疑是社会主义的政府,人民民主的政府。但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来看,我们需要的是高效率的政府;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来看,我们需要有效监管、高效服务的政府;从建立经济社会秩序和促进政治稳定的需要来看,我们需要一个有权威的诚实守信、规范管理、运作有序的法治政府。总之,面对社会的深刻变迁和现代化进程的尖锐挑战,我们的各级政府也正在面临自我革新、重塑形象的历史性转型。这无疑是一场政府机关脱胎换骨的自我革命。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和现代化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历史关头,只有政府进行深刻的变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化政府,才能使我国的改革和现代化事业跃上新的台阶,出现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林浩 《决策探索》2009,(22):83-83
一、社会通用称谓语的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感社会通用称谓语也叫泛尊称,是一种任何人之间都可以存在的一般关系,它是社会制度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人际结构发生变化时,称谓语系统也会随之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通用称谓语随社会人际结构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历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经历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许伟 《当代秘书》2001,(11):29-31
当前,我们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现行的经济体制,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计划经济体制,也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交替阶段,秘书这一职业既面临新的挑战,也经受着强烈的冲击。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实现秘书角色的正确定位,是值得我们各级秘书工作部门和每位秘书人员认真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这里刊发的一组文章从几个不同侧面对此作了初步探讨,希望引起更多人对此问题作更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周瑞金 《领导文萃》2010,(14):31-33
<正>经济——社会——政治三步走第一步是1978年启动改革开放到现在,30年多一点的时间,这一阶段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出现了大量严重的失信行为和现象,如违约、欺诈、蒙骗、做假账、造假数、生产和销售伪劣商品、赖账赖债和逃税漏税等等,它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相悖的,它严重阻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据有关资料统计,每年由于失信付出的社会经济成本数  相似文献   

12.
事业单位在中国有特殊的含义、范围和特点,而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给事业单位遗留下许多弊端。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必须对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实行政事分开,走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使之能够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社会的进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进程中,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主女从”所形成的性别意识和性别理念却未随之消亡。男女两性发展的不平衡,也影响了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未成年女性或老年女性,就有可能受到歧视,面临压力,更需要保障。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将社会保障制度纳人性别视角,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社会与文化制度改革的社会转型期,又逢“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机遇,为群众体育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发展策略即是根据社会环境状况为实现特定目标所选择的发展方向和采取的行动方针等。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是中国经济转轨、体制转型、社会观念急剧变化的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取代了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性发展潮流为法治代替人治、法理解构伦理奠定了基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方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2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越是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越要加强党的领导,抓好党的建设。”“新的时期,新的环境,要求共产党员更加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这些论述,进一步强调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共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的重要性。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它一方面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雄厚的物质条件,给我们党的建设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另一方面在市场活动中也会产生一些消极因素和负效应。特别是由于目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进程中,原有的体制和规则被打破,新的体制和规则尚未完全建立起来,这就不可避免地  相似文献   

17.
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推进,已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正逐步演变成一次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信息技术逐步成为推动生产力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信息化、网络化使信息技术迅速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在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因而加快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就显得十分关键。目前形势使企业面临挑战我国经济虽然已基本上完成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但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尚未完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一些计划经济下习惯…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目前,我国改革和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在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杜会结构的变动和利益关系的多元化.杜会风险问题日益凸现出来,给我们党实现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各级领导者认真研究社会风险的有关理论。提高应对社会风险的能力。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社会与文化制度改革的社会转型期,又逢"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机遇,为群众体育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发展策略即是根据社会环境状况为实现特定目标所选择的发展方向和采取的行动方针等.  相似文献   

20.
为便于从理论研究和外贸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论证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外贸运作机制,我们需要作如下两点假设:第一,假设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已经完成,即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变型已经完全到位,国家计划、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已经完全到位.第二,假设我国社会主义政治、行政体制改革的任务已经完成,即完全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治、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