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英语语法著作中对英语词尾辅音字母双写规则的表述中只讲两个条件 ,即重读闭音节结尾 ;结尾处只有一个辅音字母。但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考虑 ,应讲三个条件 ,即须在前两个条件后加上一条 :词尾辅音字母前只有一个元音字母。因此有必要对英语词尾辅音字母的双写规则的表述予以修改  相似文献   

2.
详细阐述了英语辅音与汉语辅音的三个相同点和四个不同点,以及在音标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特征。但是作为人们相互交流的工具,两种看起来迥然不同的语言无论从其简单的单词的发音,语句的习惯到复杂的语法和习语往往会有许多相似点。元音音标在单词的发音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语言活动中元音音标的作用不容忽视。本论文旨在比较英语和蒙古语的元音音标,并且对元音音标的发音要领、阴阳性以及它们与字母之间的发音关系进行比较,从而对蒙生的双语教学(英语、蒙语)和众多学习蒙古语的英语国家的人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一.古英语辅音双写的功能及来源辅音是元音的辅助,用于辅助元音发音,协同元音构成音节、划分音节。辅音双写在古英语中主要用于表示音长和区别清浊辅音。古英语单词中,组成辅音字母组合的各字母都需发音:无论是niht ‘night’中的h,还是sunne‘sun’中的两个n。辅音双写作为古英语较常见的字母组合,有其独特的表音长(length)的功能。Henry Sweet曾指出:“古英语辅  相似文献   

5.
任何语言都有其特有的语音系统。英语和汉语在音节构成与组合、音位数量与性质等方面都存在异同。汉语音节通常是辅音加元音 ,英语音节的最大特点是有各种辅音群 ;英语单元音其音长可造成意义的区别 ,汉语单元音数量少 ,每个音要承担较多的功能 ;英语双元音两音相对独立 ,汉语双元音浑然一体 ;发英语三元音时气流为强-弱 -强 ,汉语为弱 -强 -弱 ;英语辅音清浊的对立为“区别性特征” ,汉语的送气、不送气的对立为“区别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朝鲜语与维吾尔语同属于阿尔泰语系,两者在语音上存在许多亲属性印迹,即存在许多共性:音节结构的共性,辅音韵尾连音化的共性,双辅音韵尾脱落的共性,元音和谐规律的共性,辅音同化的共性,词尾变体的共性。  相似文献   

7.
试析中国学生在英语语音语调方面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在辅音元音分布、节奏及语调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在发音、语调和"味道"方面的问题,试图从中找出一些规律,给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英语的过程中以借鉴.  相似文献   

8.
来自拉丁语的英语动词词根在派生新词过程中产生了两种变体:一是英语动词词根在前缀后的变体,在这种变体中,只词根中的元音字母变体,而辅音字母不变体;二是英语动词词根在过去分词后缀-t(us)前的变体,在这种变体中,除个别词根是元音字母变体外,其余词根都是辅音字母变体。  相似文献   

9.
汉语普通话辅音系统和英语辅音系统存在较大差别,两个系统混淆会造成汉语普通话使用者的英语辅音后加音和辅音替换错误。比较两个辅音系统,通过厘清清浊、送气与否等概念,辅以语音波形图和语谱图呈现的音长和嗓音起始时间等重要的辅音特征,有助于完善对英语辅音的认识,也有益于汉语普通话使用者英语辅音的正确习得。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普通话、河南方言与英语发音 ,分析了河南方言对英语元音、辅音发音的影响。调查发现 ,河南地方方言与英语发音有明确的相关关系 ,普通话好的学生英语语音得分明显高于普通话差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自五四运动以来,我国的语言研究始终以学习欧美为学术潮流。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探索、钻研、奋争、积累,不少有识之士明确提出:中国的语言学研究在取古今中外学术精华的同时,必须自强不息,必须在世界学术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一学术观念,随着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进程的加速,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以及语言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同。是的,不自主就不能创新。为此,一向鼓励学术创新的本刊特辟“走中国语言学自主创新之路”学术讨论专栏,支持中国语言学研究走自主创新之路。本期隆重推出的何九盈、鲁国尧、孙玉文三位先生的文章,都主张不崇洋、不排外,强调中外平等对话,旨在引发大家的学术探讨热情。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学者参与这一话题的讨论,共同促进中国语言学研究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元音能单独构成音节组成语言的肌体。辅音虽不能构成音节但能体现语言的灵魂;辅音连缀能进一步使语言升华,彰显语言的精神,使语言有骨有肉,活灵活现。对辅音连缀的常误、误读、以及辅音连缀的同化进行理论分析和纠正,以便引起人们对辅音连缀的密切关注和对相关误读的修正。  相似文献   

13.
全面考察郭璞注释中的"声转"、"语转"、"语声转"例,发现郭注中的"声转"不一定纯指声纽变转,"语转"不一定纯指韵部变转."声转"、"语转"、"语声转"这三个术语只是用来表现由于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产生的语音变转和差异.  相似文献   

14.
对复辅音学说的疑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鼓励学术创新,支持中国语言学研究走自主创新之路,本刊于2006年第五期特辟“中国语言学自主创新之路”学术讨论专栏。专栏推出后,一些专家学者通过电话、邮件等给予了我们鼓励,有的还惠赐大作以示支持。在此,我们深表谢意,并期待着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支持这个栏目。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把这个栏目办好、办精,以回报广大专家学者的厚爱。本期推出的潘文国先生的文章,从质疑西方语言学理论的普适性出发,提出了中国语言学研究提高理论意识、加强自主创新的问题,给了我们很多启迪;胡锦贤先生的文章,在历史的爬梳中,对百年汉字改革运动作了反思,同样启发良多;李建强君的文章对复辅音学说提出了质疑,李春燕君论证了出土文献对训诂实践的借鉴意义,也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5.
上古汉语存在复辅音,已为历史音韵学界共认。而上古是否存在塞音擦音组合成的复辅音,则未形成一致意见。从古文字谐声等音韵材料中塞音擦音发展演变的情况看,特别是从上古存在以s为第一音素的sC类复辅音和在此基础上加流音形成的sCL类复辅音,以及现代汉语塞擦音大量存在的情况看,上古存在塞音擦音复辅音,才是合乎复辅音向单辅音演变基本规律的结论。而且这类复辅音最初应属浊音复辅音的类型,组合方式也类似于目前的塞擦音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哈尔滨话合口呼零声母[υ]化变异进行社会语言学研究。通过定量统计分析描述哈尔滨话合口呼零声母[υ]化变异的社会分布状况并立足于社会因素对[υ]化变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讲话人的家庭声望、成长地、职业声望和年龄等四因素对[υ]化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讲话人的居住地、教育程度和性别因素,最后是民族因素。通过对上述诸因素进行逻辑斯蒂回归分析从而最终得出哈尔滨话合口呼零声母[υ]化发生概率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照汉语、尼泊尔语以及尼~汉中介语的辅音系统,总结了尼泊尔学生学习汉语声母的偏误情况,并对偏误原因及教学对策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古汉语中存在复辅音声母,已被许多学者、专家提出,但尚未定论.笔者提出一些新的论据:1.渑池方言中大量保留着上古复辅音声母的痕迹;2.从一些形声字和它们的声符的读音不同中也可看出;3.从一些同声符的形声字的声母的发音不同中也可看出;4.从一些古文献中也发现有复辅音声母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从音韵发展的历史看,今读为h声母的字主要来源于中古声母的见晓组的洪音。本文分析了佛山(市区)话h声母的来源,认为佛山(市区)话中溪母、晓母和匣母的变化与广州话及广府片的其他粤方言点的语音发展相一致,符合历史音变的规律。透母、定母的演变却与四邑方言的变化一样,都是送气的塞音与浊音清化了的塞音丢失了塞音成分,成为了今读的擦音h。这一现象,反映了佛山话处在广府片与四邑片的过渡地带,同时受到广州话和四邑话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