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约翰·巴顿是一位小人物出身的平民悲剧英雄,不断加深的悲惨经历使得故事情节更加复杂,矛盾不断升级,约翰·巴顿对厂主儿子的谋杀构成故事的高潮。巴顿身上体现了古希腊悲剧英雄的高贵精神和善良品德。  相似文献   

2.
用"悲剧人格"来概括司马迁人格的典型性是最合适不过的了。首先,司马迁选择了一个悲剧英雄所选择的宏远文化理想和非凡人生道路。其次,其悲剧人格具有特殊的强烈感受性。再次,其悲剧人格体现了超越生命极限的自觉的发愤精神。只要人类不断克服既有文化的弊端而走向文明,现实和理想之间就存在张力,司马迁的悲剧人格就有其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斯陀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小说中的两个重要的女性形象,伊丽莎和凯西在小说中的悲剧命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同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反抗精神以及她们最终的大团圆结局也是对于受压迫的奴隶们的一种很好的鼓励。本文分别从伊丽莎和凯西的悲剧命运着手,分析了她们对此做出的反抗。事实证明,她们最后的团聚是她们反抗精神的最好的回报。  相似文献   

4.
美国非裔作家托尼·莫里森以她丰富的想像力创造了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小说世界.在优美动人的语言和貌似繁复零乱的叙事的掩盖下,莫里森的小说世界借以打动读者的本质内容还是对人的悲剧处境和寻求自我的努力的描写.她从摹写同胞们的悲剧生态入手来反思历史,揭露历史的残酷和不合理,然后又走入现实,在宿命论和神秘力量之外发现本民族新的生存内涵和生存意义.由于这一点既与悲剧文学传统息息相关又和现代文化大背景所体现的迷茫和探索的主题相契合,所以使小说表现出强烈的现代悲剧精神,达到了艺术幻想和哲学思辨融于一体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子夜》的英雄悲剧叙事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抛开受政治意识形态影响所附加给文本的衍生意义,透过纷繁芜杂的话语形式,就会发现《子夜》隐藏着一个英雄悲剧叙事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中吴荪甫表现出古希腊悲剧英雄的特点。对其命运进行分析,可知吴荪甫在三重困境中抗争,从而向读者传递着崇高的悲剧精神。吴荪甫的悲剧命运也暗合了中国传统的天命观。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小说的悲剧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61年以来,对海明威的研究一直都没有中断过。出版他的遗作,再版他的作品,对他本人及其作品从不同角度进行评论,纷纷撰写他的传记,甚至还把他搬上了荧幕。海明威在他的小说中刻画的准则英雄(CodeHero),体现了美国民族的冒险精神,富于勇气和做人尊严等优秀品质。他们的那种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的精神和从容的重压下的优美风度都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的美,体现出作为一个人为在大千世界中生存下去而应具备的永恒精神。在此以悲剧这一美学角度为切入点,论述了海明威一贯的硬汉精神,阐述其悲剧性的世界观及其悲剧作品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透过对古希腊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亚里斯多德悲剧观念的考察,结合对中国古代具有悲剧觉知的文学大家司马迁的悲剧观念的抽绎,从情性特质与奋斗意义两个方面探讨了中外文学中悲剧英雄的基本特征,从而对“悲剧”这一精神风貌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能稔熟地运用各种现代小说艺术手段的中国现代作家。在他的小说中成功的运用悲剧艺术、喜剧艺术、意识流、象征等艺术手段,表现现代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特征,表达他启蒙的文学主张。他运用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艺术手段,展示了传统文化支配下中国人无法逃遁的悲剧命运,对改造"国民性"寄予了深切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悲剧的精神和境界在文艺批评中遭到了几乎致命的否定,在文学创作中也遭到了强有力的消解。在文艺创作中出现了两种背叛现象:一是对所属阶级的背叛,二是对血缘的背叛。这种创作倾向强有力地消解了中国悲剧的精神和境界,现在该是到了彻底清理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的悲剧是世俗的悲剧,为了更好地阐明弥漫全书的悲剧意识,可以从悲剧心理的角度加以论述,说明作者实际上并不看重传统为世人所选的道德之路,而更看重的是英雄本身。在世俗的争夺中,由眼前的水浒英雄之不平,联想到历来人世间的不平,把对个体英雄之死的悲愤提升到历史深层文化的层面,这由衷一叹不仅体现出苦求千秋功业的无奈,而且说明忠义理想在现实血腥面前的破灭以及作者对梁山一梦的失落。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是中国文坛上一位传奇式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的小说始终渗透着强烈的悲剧意蕴,这是其小说特有的审美特征。本文主要从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蕴的形成原因、具体体现以及在艺术形式上的主要表现来探讨其小说中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2.
哈代在《卡斯特桥市长》中描述了主人公大起大落的生命历程,着力刻划悲剧主人公亨查德的形象,使之成为人类小说史上最伟大的悲剧英雄之一.哈代既有对传统悲剧观念的继承,又有对传统悲剧观念的超越.本文追溯了希腊悲剧的渊源及其发展,旨在分析《卡》与古希腊悲剧的承袭关系,进而阐述小说体悲剧《卡斯特桥市长》的悲剧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寒夜》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部社会悲剧小说 ,小说的背景首先奠定了作品的悲剧性 ;小说的主要人物汪文宣就是一个悲剧人物 ,其悲剧性格主要体现为情与理的冲突和希望与现实的落差 ;而汪母和曾树生的婆媳矛盾 ,其根源在于新旧文化的冲突 ,属于文化悲剧的范畴  相似文献   

14.
元代英雄悲剧既与西方悲剧在人物、结构、冲突、审美等方面最为接近,又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同时,它还带有鲜明的元代的时代和社会特征。元代英雄悲剧的产生,从发生机制上讲,有题材的历史继承性和现实针对性两方面原因。以历史上的忠臣良将、英雄烈士为悲剧主人公;以一悲到底为结构模式;着重表现紧张激烈的外部冲突;以崇高悲壮为基本的悲剧风格,是英雄悲剧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美学角度对<生命的法则>所体现的悲剧性进行分析,老考斯库什被部落遗弃,孤独地在雪地与死亡抗争所体现的悲剧精神和悲剧心理,以及由此折射出的整个印第安民族在残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民族悲剧精神的体现,从而使人觉得生命的可贵与崇高,所以要热爱生命,无论在逆境顺境中都要体现生命的尊严和尊重生命,不要轻视生命,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西方悲剧在主人公选择、剧情冲突和结局设计等方面的差异对比,发现中西方悲剧精神的不同主要表现为:中华民族的悲剧精神因源于"苦戏"而主要体现为国人对人与人关系的伦理道德批判和对人与自然高度统一的追求,个体自主意识较弱;而西方各民族的悲剧精神起源于"酒神"赞歌,个体自主意识较强,其所追求的和谐往往以牺牲个体为代价,体现了西方人对历史与人伦、理性与感性永恒矛盾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红字》沿用了原罪与救赎的西方传统宗教主题并由此而构成小说的总体悲剧性,即人物因内心的罪感所形成的皈依上帝而实际不可得的精神幻觉。通过丁梅斯代尔牧师这个悲剧人物的塑造与刻画,在他长达七年的赎罪过程中,体现了人物命运、信仰及其情感等的虚幻、矛盾与孤独,表现出一种生命境界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8.
普罗米修斯和索科洛夫这两个艺术形象,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阶级和民族不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历史时代也相距甚远,但作为悲剧人物,他们都遭受了毁灭性的痛苦,他们身上都体现了强烈的主体意识,超常的抗争欲望和坚毅的斗争精神,即酒神精神。这一切使他们的悲剧性格显得格外迷人。本文就试图把普罗米修斯与索科洛夫这两个古代、现代有代表性的悲剧人物进行比较,以尝试探讨美学范畴的悲剧性和悲剧精神问题。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鲁迅的悲剧意识在主体性原则上体现为“孤独英雄”的悲剧命运,那么张爱玲的悲剧主体意识则体现为女性地位的丧失。二者在各自的作品里探讨了知识分子和家族女性在转折社会中的生存困境,其中所表现出的孤独、苍凉、悲悯的悲剧意识,显示了二者在文化上的相似性和承继性。  相似文献   

20.
赵冬梅 《南都学坛》2005,25(4):53-56
“诗意”与“悲剧”是东西方文学艺术共有的审美因素,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小城小说都程度不等地蕴涵着“诗意”与“悲剧”这两种审美因素。这里的“诗意”首先来自于中国人千百年来所培养起来的审美和欣赏习惯,具体到作品本身,诗意既体现于语言、叙事风格以及由它们所形成的作品的整体情调、氛围中,又体现在作品的环境描写、人物塑造、民间习俗与民间艺术之中。这里的“悲剧”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悲剧,而这被毁灭的“有价值的东西”,包括美好的青春、爱情、理想、追求和做人的意义、尊严以及生命自身。由于小城中多的是“近于无事的悲剧”,由于作者那哀而怒的矛盾情感,以及诗意与抒情成分的加入,使现代文学的小城小说中很少有纯粹的悲剧作品,也很少有纯粹的充满爱与美的诗意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