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一种综合课程。它以某种程度的学科学习为基本条件,并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这种新的学习方式重在学习过程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它能促进学生较好地整合知识,锻炼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运用综合性学习这一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社会实践。因为有语文教学活动的存在,就有语文教学中教和学的实践存在。那么,它是一种怎样的实践呢?首先,它是一种训练能力、启迪思想的造就新人的实践。这个结论是从语文教学活动的内部组织结构的分析中得出的。所谓语文教学活动的内部组织结构,是指语文教学中教和学的关系和联系,即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内部矛盾关系和运动规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主要的因素有语文教学的目的、内容、原则、手段、方式、方法、过程、教材、教师和学生等等。这众多的因素相处于语文教学活动中,有的是主要的,有的是…  相似文献   

3.
中学时期的养成教育对中学生人格发展至关重要。语文教育在养成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语文教学天然的优势在于它是一种母语教育,可以形成一种先入为主的情感优势,更具情感性和渗透性,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传统语文教学中人格养成教育存在着偏颇。敏锐把握和准确处理新时期语文教育与学生人格养成的关系,通过多种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格养成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教师如能运用情感教育 ,这对于我们语文教学是相当有利的 :它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 ,它还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 ,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这是非常符合现在推行的素质教育要求的。因此 ,运用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寓情于文是语文的一大特点语文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它的教材绝大多数是文情并茂的典范文章 ,加之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所创造的文化财富 ,使得我们具有无数可供阅读赏析的精品。这对于我们语文课进行情感教学十分有利。我们的课文 ,都是编者…  相似文献   

5.
语文素养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小明 《兰州学刊》2004,(6):349-351
“语文素养”是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学生基本的综合性人文素养。语文素养有整体性、基础性、发展性的特点。提高“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核心和主要目标,它需要教师指导学生不断地在语言材料积累、言语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和创设良好语文学习环境中精心培育。  相似文献   

6.
网络语言的滥觞,是当今语文教学必须面对和研究的主题。网络语言源自网络的客观存在和迅猛发展,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它具有简洁生动、快速高效等特点,主要包括汉字型、数字型等六种类型,对塑造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知识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但网络语文也导致语言不规范、不净化等消极影响。因此,语文教学工作者应顺应青少年学生对网络语言世界的喜爱,主动掌握网络语言,科学引导青少年学生甄选丰富网络语言资源,帮助学生澄清网络语言的实质,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新路径新天地。  相似文献   

7.
一、解读语文文本智慧,彰显语文文化魅力(一)语文是内涵极为丰富的文化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载着文化,传承着文化,本身也就是一种文化。语文是文化积淀的储存的手段。人类借助语文实现沟通,并且通过沟通和互动创造文化,而文化的各个方面也只有通过语文才能反映和传授。语文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其丰富的内涵有如浩瀚的大海,而海水的源泉则是高尚的人格,深邃的思想,聪颖的心智和博大的情怀。(二)语文文本闪耀着智慧的光辉作为课程的语文,承载着重要的教育责任,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语文课…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育审美心理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是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担负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任务。而语文教育的审美过程实质上就是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等心理因素以一定的结构方式互相联系、互相推动、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的过程。因此,我以为,在语文教育中,教师一定要运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去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即敏锐的审美感知、丰富的审美想象、透彻的审美理解和浓厚的审美情感。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些粗略的考查。一、审美感知的培养审美感知是指审美主体在一定的审美态度的支配下对美的诸因素的直接把握,它是审美感受的第一心理要素,是…  相似文献   

9.
教法课是一门横跨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是介于语文学和教育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的实践性很强,在高师中文系必不可少。它的使命是培养学生教会别人语文的能力,所以应从培养智能入手。一.理论联系实际,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以训练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智能。为了教法课的科学化,要联系实际。联系什么实际?  相似文献   

10.
林文琼 《南方论刊》2002,(10):44-45
作文是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的综合反映.因此,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一个系统的训练过程.本文试就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1.
彭小明 《兰州学刊》2006,(1):197-200
于2002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是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考查评价的指导性纲领。这一文件在语文教育的课程理念、教学理念、学习理念、教材理念、教师理念、学生理念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创新。它的颁布引起了中小学语文教学一场“教育理念”的革命,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常读深研、活学活用,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总觉得比起其他学科来,语文要“虚”得多。这“虚”的意思就是说语文的知识点不如其他学科那么实在,一堂课下来,有种说不出什么的感觉。的确,语文跟其他学科不一样。有的学科一节课上完,板书上的内容就是本节课的要点,而语文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__因为它毕竟比其他学科显得形象化一些、美一些,如果也像有的学科那样利用板书在黑板上以纯文字的形式罗列知识点的话,语文便变得非常枯燥了,学生也不容易理解和感悟。怎样能让学生既明确一篇文章的特色、又不至于割裂文章、影响语文的美感呢?我们想到了形…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育是诗化的教育,它以情感的体验为纽带,用形象的方式,通过多样化的艺术手段,带领学生去感知、联想和想象,进而达到对课文内容的领悟,让学生产生诗意的美感。诗化语文的最终目标在于激励和唤醒,引导学生在与文本、作者、教师的心灵碰撞中,感受人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语文"即"语言文字",其"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辩证统一的."人文性"是人类亘古久远的文明精华的积淀.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学生精神奠基的过程,是师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活动过程.它更着眼于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特点.是尊重学生生命价值、尊重学生个体体验和创造的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15.
创新思维是指人在创造活动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过程,通过它可以产生新颖、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在语文复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有创见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工具学科。它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也包括了它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在这一原则问题上,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曾走过一些弯路。“四人帮”垮台之后,特别是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改变了把语文课教成了政治课或大批判课的错误做法,重新强调了语文课对于学生“字、词、句”以及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的训练,这是对语文教学的一项有力的拨乱反正,是完全必要的,实际效果也比较好。但与此同时,我以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语文知识的获得,语文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是主阵地.语文学习是一种无序的、没有什么必然的、严谨的主次前后顺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的,运用教学智慧,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好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带有浓厚的情感因素.教师寓情于教,努力运用课文中蕴含的真挚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语文教学如何寓情于教?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南方论刊》2013,(Z1):72-73
新课改使课程设置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新增加的语文选修模块也大大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但也有部分师生对选修课的教与学不够重视,把它当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教师应该从增加选修课学习的实用性、趣味性、灵活性等方面入手,把选修课学习做成一份"美味的鸡肋",让学生爱上这一"美味"。  相似文献   

20.
张海英 《阴山学刊》2001,16(6):161-162
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可大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因为,电化教学是一种直观教学手段,它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尤其在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习速度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