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李筠世上最不被尊重的大约就是孩子了。大人在孩子面前永远是以权威者、尊严家自居的。大人们可以任意地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可以任意地按照自己的意志设计孩子。在一些大人眼里,孩子就是玩意儿,是自己的炫耀品,完全可以把他当作炫耀物去雕琢、调教与摆...  相似文献   

2.
乌鸦搬家     
森林里,乌鸦正背着行李忙着搬家。百灵见了,问:“乌鸦姐姐,这么热的天,你忙着干什么呀?”“我要搬家。”乌鸦答道。“住得好好的,干吗要搬家呢?”“唉!这里的人都嫌我叫声太难听,大人们咒骂我,孩子们用弹弓打我,就连你不是也瞧不起我吗?”百灵说:“是啊,你的叫声实在让人不敢恭维。除非你能改变自己的叫声,不然的话,你即使搬到新家,那里的人也会讨厌你的呀!”在我们身边,总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哀叹周围的环境,埋怨不通情理的老板和同事,可他们从不在自身找原因,对这样的人,我们应大声对其断喝:改变自己,从现在做起!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明天不会变为今天?时间跑到哪儿去了?没有爸爸妈妈的时候,我在哪儿?奶奶死后,到什么地方去了?为什么人有好人坏人?我们为什么吃鸡和牛,它们又不伤人?如果我变成一台机器,那会怎么样?诸如此类的问题实际上是关于时间性质、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自我认同、善与恶等等的哲学形而上学问题。孩子一会说话,并开始了解自己和周围世界的时候,他们就会源源不断地向父母提出这类问题。大人尽可能地回答他们的问题,可有时厌倦了,不是说  相似文献   

4.
说起现在的孩子,大家的心里常常有一个前设:独生子女.接下去的判断就是:自私,任性,孤僻,脆弱……不少教育理念及方式,大致就是在这种理解之下设想、设计出来的,如磨难教育,惩罚教育,诚信教育,公民教育,等等.先不说“独生子女“这样的概念是否具备足够的涵括力,是否准确地描述了新一代中国人真实的生活处境.面对成长背景和文化环境天差地别的两亿多中国孩子,我们的判断是不是太简单、太粗暴,甚至是出现偏离了呢?从教育的视角来探询,这些理念及方式所要解决的是不是逼近了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说起现在的孩子,大家的心里常常有一个前设:独生子女.接下去的判断就是:自私,任性,孤僻,脆弱……不少教育理念及方式,大致就是在这种理解之下设想、设计出来的,如磨难教育,惩罚教育,诚信教育,公民教育,等等.先不说“独生子女“这样的概念是否具备足够的涵括力,是否准确地描述了新一代中国人真实的生活处境.面对成长背景和文化环境天差地别的两亿多中国孩子,我们的判断是不是太简单、太粗暴,甚至是出现偏离了呢?从教育的视角来探询,这些理念及方式所要解决的是不是逼近了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课上尝橘     
饱满的金黄色橘皮上,桔红色的小颗粒历历可数,这个橘子散发着自己特有的清香。我静静地“审视”着这个老师发的橘子,脑子里蹦出一个问题:老师干嘛在课内发橘子给我们呢?是不是……我脑中正蹦出诸如问题之际,老师开始了讲故事:有一个学生诚惶诚恐地来请教他的老师,“老师,请问我要怎么做,才能够学会您所有的智慧呢?”老师是位深具智慧  相似文献   

7.
不少人说小干部是老师的“小帮手”,可怎么当好“小帮手”呢?如果不培养自身能力,自己无知无能,这“小帮手”恐怕只会给老师帮倒忙,正像我们开玩笑时所说:“越帮越忙。”  相似文献   

8.
正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孩子。可有一点我搞不懂,为什么许多家长喜欢在公众场合,训斥甚至羞辱自己的孩子?当着老师面说自己的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对,当着小伙伴们说自己的孩子"你瞧人家伊伊伊,你什么时候能赶上人家?!"先不说文明素质,你以为是妈妈就可以这么欺负自己的孩子?先别说爱了,请你先学习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就是要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小女孩几乎都喜欢粉粉嫩嫩的颜色,而我  相似文献   

9.
可乐餐厅     
可乐宝贝奖状爸爸问刚上小学的儿子:“孩子,我们院里的小丽、小宇都得了奖状,你怎么没得呢?”儿子气呼呼地回答道:“爸爸,我运气太差了,老师发奖状的时候,刚发到我的位子上就发完了。”没做功课明明问妈妈“:一个人会不会因为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而受到惩罚呢?”“当然不会。”妈妈回答。“那挨骂呢?”明明继续问道。“也不该挨骂,小宝贝。”妈妈温和地说。“噢,谢天谢地!我今天没有做功课。”考试未及格远方的姑妈来做客,过问到小明的学习。爸爸说:“不要提他!太懒,考试经常不及格。”小明辩解:“哪里算经常呢?有考试的时候才有不及格。”造…  相似文献   

10.
没有什么比教育子女的失败更令父母伤心的了。教育子女的成败,长期以来,我们总习惯于从孩子身上找原因,但是越找越让人困惑不解。换位思维是照亮思路的一盏明灯。假如我们能换一个位置,从家长自身上找找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我们有许多爱孩子、教育孩子的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是扼杀天性、违反规律的。世界上没有不顾天性和规律而可以实现自己愿望的事。那么,所谓天性和规律到底是什么?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怎么办?一、对孩子也要讲人文关怀孩子的天生是什么?就是自然之性、自我发展之性、纯真之性、非功利之性。很多家长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于是,便有…  相似文献   

11.
正你家的孩子任性吗?是不是经常哭闹?越是让他干吗,就越不干吗,然后他又哭又闹,你也是唉声叹气,是不是这样呢?你作为家长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情况吗?我们托管教育从实践经验出发,给大家谈谈任性的孩子该怎么教育。究其原因,还是教育的方法有问题,教育不但是个方法问题,而且还是个心理学的问题。孩子3—5岁之间是身心发育、大脑成长的高速期,对一切都感到好奇,也对一切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可塑性也比  相似文献   

12.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多多少少得到过别人的帮助,接受过他人的恩惠,可我们是不是都记住了这些,并为此多了一份感激之情呢?有感恩之心,会让我们更加珍惜与敬重周遭的一切:自然、社会、父母,乃至自己的生命。学会了感恩,也就是学会了爱自然、爱别人和爱自己。感恩的心其实源于爱心,“心盲”的人不会感恩!感恩之心是一颗美好的种子,我们不光要懂得收藏,还要懂得播种。  相似文献   

13.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经常向人们抱怨自己的居住条件太差。朋友劝他向一位长者请教。“你为什么不养一头羊呢?”长者听完他的诉苦,这样建议道。“什么?养羊?在哪里养?就这样我们已拥挤不堪了!”他叫道。  相似文献   

14.
一、忆--哪个小伙伴“我“最喜欢呢?   1、创设情境,谈一谈.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个<小木船>的故事,好吗?……   师:谁来说说,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或感受?   生:……(自由地谈谈感想或感受)   师:是呀,在童年生活中,不仅是小作者,你也可能结识了不少小伙伴.他们有的是同学,有的是邻居,有的是亲友的孩子……那么,你是不是也很了解他们,喜欢他们?他们做过的事是不是也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也来讲讲自己最喜欢的小伙伴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15.
也许因为是一家人缘于亲情的存在吧,人们往往在与父母说话时不注意他们的承受能力,而错把一些不该说出的话说了出来,以致伤了父母的心。那么,对父母而言,有哪些话不能信口乱说呢?●“不用你管我!”当父母对你做某件事持不同态度或指出你不该这么做时,你原本生气或难过的心理产生了逆反,似火上浇油,于是,你不假思索便回敬了一句。就是这不假思索的一句话;勾起了父母几多伤心事。不用我们管,你怎么长这么大?不用我们管,你会有今天吗?听到这句话,承受力强的父母可能会白你一眼,承受力弱的父母,轻则唠叨几句,重则骂你一场。如果我们注意一点儿,…  相似文献   

16.
字形和正字     
语文教学是从识字开始的,因此识字就应该是语文基础知识中的基础。识字教学又有一个最伤脑筋的问题,就是正字。多少年来,老师们和语文工作者们费尽苦心,调查研究,编写了不少正字的小册子,都希望能最有效地消灭错别字。成绩确也不小,但错别字仍在泛滥!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我们的正字工作已经做到了头,错别字已经成为  相似文献   

17.
喝风     
大人们常说:现在不努力,长大了就得喝西北风!当然,大人们是在说玩笑话。但是我小时候的确喝过风。儿时的我在一群孩子中是威风凛凛的司令,手下也有雄兵十多人。我们这些兵马的主要活动就是爬树、游泳、  相似文献   

18.
球拍拍球     
课外活动,今天打乒乓球。同学们玩得可开心呢。下课了,李老师进来对晓晓说:“我们一起把运动器具收一下,好吗?”晓晓当然高兴,亮开嗓门:“下课了,把球拍交上来,别再拍球了。”听晓晓这么一喊,李老师拍拍她的肩膀笑着说:“你这句话喊得好。”晓晓不明白,抬头望着李老师。“你发现没有,”李老师说,“你这句话中有两个字,顺着讲,是物品的名称,倒过来讲,就是物品用途。‘球拍’是物品的名称,‘拍球’就变成了这件物品的用途了。”晓晓想不到自己随口一句话,还有学问呢。李老师接着说:“比如‘水车’是一件农具,它的用途当然是‘车水’,不过今天…  相似文献   

19.
歌珊 《社区》2009,(21):56-56
孩子收到压岁钱后,妈妈们犯愁:如果强行剥夺其对金钱的处理权,担心对孩子以后“钱”途不利;如果完全放任不管,又害怕孩子养成浪费的习惯。或许我们应该向美国父母学习:4岁的孩子会通过做家务来赚取零花钱.8岁时会和大人一起讨论财经问题,“大富翁”来自“小财主”——  相似文献   

20.
记者:对于远在异国他乡求学的学子,家人对他们的最大的挂念莫过于对他们人身安全的担心。你在美国留学多年,你觉得是这样吗?敬辉:我深有体会。几乎每次父母都在电话里都提这个事,其实我们都是在国内工作并独立生活过的大人了,但是在父母眼里我们永远是孩子。比如提醒睡觉前要注意检查煤气是否关了,外出时门是否锁了,天太晚最好别外出,交朋友要慎重……好多事。记者:这“好多事”是不是有些担心过度了?敬辉:说白了吧,就是有时候觉得父母“罗嗦”,因为他们天天都是那一套。这可能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吧,父母还是相对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即使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