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农民精神生活质量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民精神生活总体是健康向上的,主要表征是主体性提高、文明性增强、精神需求增长、精神感受良好。但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农民精神生活领域还存在精神支柱缺失、精神生活空虚、精神生活特性低下、精神生活设施缺乏等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途径提高农民精神生活质量:全面发展农村经济,为提升农民的精神生活质量打下深厚的物质基础;建立纵横交错的组织网络,为农民参加各类精神文化活动提供组织保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为开发和提升农民的精神特性创造文化条件;积极创造优秀文艺作品,为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优质服务;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2.
调查显示,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胶南市农民群体精神文化生活呈现出新的特点:需求日趋高涨,但差异性明显;生活日趋丰富,但单调性突出;认知意愿增强,但制约因素较多;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不良文化冲击较大。农民对“知识武装”、“专业技能”、“资金投入”、“文化自办”、“文化下乡”、“文化带头人”等精神文化需求尤为迫切。因而,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提高对农民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大财政投入;丰富文化产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和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的扶持引导;多层次开展群众性文化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3.
经过新农村建设后,农民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温饱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此同时,当前我国农村精神文化需求极大,农民迫切希望改善农村文化生活现状,导致我国农村出现物质需求畸形发展与文化需求滞后的不同步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下我们理念的理解和认识的偏差,不同步地发展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结果.对于全面自由发展的人来说,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是不可分割的需求整体.不能分裂地单纯发展物质生活,再发展文化生活,必须同步发展才能培养健全的人和健康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4.
从河南特殊的情况看,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该考虑到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深刻体察他们正在日益增长的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让每个勤劳的河南贫困地区农民在频繁的生产生活中能够获得充实的精神生活,从而获得加快致富、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的终极价值和持续动力,充分享受到公平的价值、做人的尊严和生存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注农民精神需求的构成、内涵、特点、指向及其动态变化,使农民精神文化的供求达到一个动态的均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随着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器物层面富裕起来的农民,精神层面也渴望得到满足,追求精神富裕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因此,文章借鉴经济学的有关知识,从促进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与供给均衡的角度出发,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精神文化建设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利用自身文献信息资源优势和人才技术优势,通过共建“农家书屋”,提供图书、期刊阅览服务,提供视频资源服务,开通数字咨询和远程教育服务,促成文艺下乡服务等有效策略开展文化服务,助力农村经济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是越来越丰富,多种文化娱乐形式应运而生。社区文化、行业文化、农村文化、校园文化等方兴未艾,文化市场日趋繁荣,这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信是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满足后的状态,是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结果。文化自信是一种主体心态、价值诉求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新向度,是人的一种深度发展,是人在文化上增进自我、扩展自我的表现。当代中国文化领域的多元特征日趋明显。在多元文化境遇下,只有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通过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增强自我价值主导性;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增强精神生活归属感;批判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丰富精神生活内涵;增强文化甄别能力和消费能力,提升精神生活主体价值等可能路径,才能使人走出多元文化冲突的现实困境,在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中不断提升精神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来,城乡经济反差造成农村文化贫困,现代新潮生活信息非常容易让村民陷入一种精神失落状态,农耕社会许多传统观念面临颠覆或瓦解.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乡村文化出现由传统向现代的文化变迁.针对现代农民精神文化需求,调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策略,通过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利用和开发,提高乡村"文化适应"程度,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4,(5):233-237
长期以来,我国不少地区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处于文化产品供应不足、服务机制缺失的状态。农民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制约着农村的经济活力,同时也影响农村社会的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要重视农村社会各领域的全面建设与和谐发展,把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民的文化权利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农民文化权利、促进农村文化繁荣和社会稳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杭州、嘉兴、湖州市郊农民、农村的文化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民文化生活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而政府提供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则相对单一,因此要从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着手,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的需求再逐渐地凸显出来。社区音乐文化作为人民身边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肩负着重要的历史、社会使命,需要不断地提升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此,本文针对目前困扰中国社区音乐文化发展的现实问题,通过理论开掘与社会实地调查、社会实验探索,力求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进行思考,进而提出一整套可持续发展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广场文化是以群众文化为基础,以专业文化引导,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满足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的社会现象。随着四个文明建设在茂名市的发展,广场文化成为了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广场群众文化的范畴、形式、功能进行了探讨,结合我市广场文化的现状,探讨开展广场文化活动的策略,旨在引导广场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社区视角的湖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为满足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和文化权益,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劳务的系统。维护与发展好社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湘南、湘中、湘北和湘西典型乡村与社区进行实地调查基础上,发现与分析当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经费投入不足、实际正常运行困难与人才匮乏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赵迎芳 《东岳论丛》2019,40(4):12-20
"文化民生"是指文化层面的民生需求,是在人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之后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加强当代中国文化民生建设、解决中国文化民生问题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文化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满足民众的精神生活需求的迫切需要。新时代中国文化民生建设,必须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塑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优质文化供给、促进文化与科技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扩大文化消费和推进文化民生的社会化发展,为满足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进入了创意经济时代.浙江安吉创建"中国美丽乡村"的实践表明,文化创意能实现地方文化资源的继承和创新,推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丰富农民精神生活.文化创意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要发挥科技的作用,因地制宜、有自己的特色,要充分发挥农民和专业人才的作用,政府要加强指导.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国文化建设风雨征程,从三十年前的"基础薄弱"一步步迈上"大发展大繁荣的辉煌之途"。回顾三十年中国文化建设的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三十年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在于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以先进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4,(9):181-185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问题更是日益突显。从农村养老服务的现实需求来看,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但贫困地区对农村养老资金的投入非常有限,现有的社会经济条件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的多元需求。农村养老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生活护理"、"家政服务"、"精神文化"三个方面,政府或社区在加强、完善农村养老体系建设中,必须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养老服务需求体系建设工作。除物质生活以外,老年人更需要的是精神慰藉。因此,为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9.
郑立柱 《河北学刊》2012,32(2):200-203
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为特征的培育、影响人的心理、意志、情绪和心境的各种活动的历史,即是人类的精神生活史。精神生活史的研究内容,应该包括信仰生活、文化生活、礼仪活动、娱乐生活、社会交往活动等五个方面。开展精神生活史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协调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针对山西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农村文化人才匮乏、优秀民间文化无人继承、农民文化素质不高、文化消费观念落后、文化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必须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农村文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文化建设,拓展工作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