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娜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12):193-19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就是主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入了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发展变化过程。仪式是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各种象征符号的反复操演,仪式能够将抽象的、处于意识形态最高层次的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纪念英烈仪式,具有构建集体记忆、凝聚社会共识、巩固政治信仰、形成价值认同的教育功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的生动载体,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生命线.在“互联网+”兴起的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有效传播、发挥教育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课题.“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既要防止过于强调互联网的强大功能而忽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又要避免因缺少真正的互联网思维而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这需要从三点着力:形成互联网跨界创新思维理念,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关注互联网受众主体能动作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体价值;打造互联网意识形态生态环境,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从而实现“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西方各个国家对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和维护都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特征,即在"发扬本土"和"吸收外来"的关系调整中探索适合本国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路径.对现代西方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他们的经验教训.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价值概念的主体哲学辨析是价值观念实践效能发挥的前提.在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视野中审视价值领域的相关概念:共同价值基于全球化时代人类共同诉求的中国价值倡议,普世价值是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自我美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现阶段人民共同诉求的民族性价值凝结.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我们宏观把握共同价值与普世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者关系的哲学基点.充分确认人类共同价值,吸收和批判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应然的价值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5.
张春芳 《东南学术》2011,(2):117-1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农村确立社会价值目标形成一体化的行动指南,是一场最先进的革命思想在醇朴的乡土社会进行广泛的思想和实践动员,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价值意义。由于传统的核心价值观乡土化的途径缺乏有效载体,政治社会化能力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并未得到充分体现。我们必须依据转型时期农村的客观需求,坚持教育为先导,辅助政治社会化网络媒介,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意识,以利益为原则、政府为主导寻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聚和集中表达,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的统一,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时代精神和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融合,构成了社会主义实践运动的指针、文化强国建设的方向、制度安排的灵魂。其主线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核心是扣住全社会的利益关切,处理好公和私的矛盾。它是在总结我们党长期重视弘扬正确主流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基础与实践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在思想价值层面的反映,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我们党历来重视价值观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价值观进行了长期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当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立足现阶段实践发展的要求.具体实施路径包括:注重内涵建设,形成思想共识;突出重点主体,实施分层教育;调动多种手段,营造强势舆论;抓好建章立制,强化激励约束.  相似文献   

8.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落到实处,需要相应的制度机制作保障。通过机制建设,调控和引导日益严重的社会各种价值冲突,有效遏制不良价值观的影响泛滥,避免社会心理的失衡与混乱,使科学的、健康的价值观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制、精神文明建设体制,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努力开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主体及其要求上科学整合了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的价值要求,在价值内涵上科学整合了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在践行方法上科学整合了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价值观践行方法。这三重整合比较好地解决了各整合要素在实践中出现的缺位、错位或冲突等问题,明确了它们的地位、作用及其关系,使三个层面价值要求、价值内涵以及价值观践行方法更加科学,深化了人们对价值主体、价值内涵、价值观践行方法等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西方各个国家对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和维护都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特征,即在"发扬本土"和"吸收外来"的关系调整中探索适合本国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路径。对现代西方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他们的经验教训,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在价值观上的集中体现。但在当今现实生活中,集体主义却时常被误解为"抽象集体主义"。"抽象集体主义"无视人的实践活动对"集体"性质的历史规定,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仅仅看成是两个抽象概念间的关系,并由此主张集体高于个人,集体价值比个人价值更重要,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导致个人尊严、个人权利等遭受侵害。"抽象集体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价值观,是直观思维方式、封建文化、苏联模式和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等的产物。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实"以人为本",需走出"抽象集体主义"误区,走向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12.
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责任有:引导社会心理,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培植公民社会,培育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在依法履行政府职能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国家建设业已进入制度建设时期.作为反映一种社会制度、一个时代本质的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天然具有凝聚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和灵魂,直接关系到国家制度的合法性、有效性和生命力,是当代中国国家制度建设的价值基础和精神支柱.对于国家制度建设与中国和平崛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历史大致经历了共产主义思想政治道德阶段、“文革”中政治原则替代道德规范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阶段、从公民道德建设到核心价值体观建设阶段等五个阶段。反思这五个阶段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误区,新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增强公民在价值观建设中的主体性;通过深入改革,加强法治和制度建设,合理调节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编者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具有引领和整合作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八大提出的重大任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离不开对其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在本组专题中,张彦君认为,没有价值观主体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无法发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过程,由动机激发,止于信仰而完成。郭枝和王林认为,核心价值大众化的方法有古典、经典、现代和马克思主义几种演变,推进  相似文献   

16.
正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价值观,是一种价值取向,它决定了个人的言行举止、理想追求。核心价值观是在整个价值体系中居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的那一部分。价值观是多元的,核心价值观是唯一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涉及到反映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运行之中,蕴含在制度、政策、法律、道德之内。核心价值观对我们的价值取向,价值实现,价值追求起到引领作用,对多元价值观起整合作用,对我们的意志和力量起凝聚作用。对我们境界提升起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立足中国实际,应对世界政治、文化潮流冲击下的价值观风险的必要举措。核心价值体系通过政治合法化、文化包容和经济合理化三个方面对社会各群体发挥整合功能。转型期我国主要社会群体存在价值错位、价值不平衡和价值迷惑三类问题。社会价值取向变化的趋势是民族意识提高,个人权利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下降,传统价值体系行为准则的规范能力不断降低。强化社会主义集体意识,改革宣传内容与形式,转变意识形态建设思路,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完善,保证我国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精神富有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富有是主体在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所呈现出来的在精神方面的意愿与追求,并在此过程中创造精神财富,获得精神满足与享受.精神富有包含个人、群体和社会三个层面.精神富有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价值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精神富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联系,密不可分.马克思主义是精神富有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精神富有建设的奋斗目标,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神富有建设的力量源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精神富有建设的重要内容.精神富有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协调有序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回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深化改革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人民群众掌握后能够成为改造社会实践的力量。作为人们从事生产实践动力的物质利益,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有助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导和说服不同阶层、群体和个人,增强其对社会的认同和理解。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解决物质利益问题,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规范和引导人民的行为,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芳  张静 《理论界》2020,(2):50-5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利益与价值、自利性与社会性、内在的功能秩序、内在精神等方面存在高度的契合性,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现实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单纯依靠教育养成式的价值引导远远不够,还必须依靠法治强化式的强制规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价值取向,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法权要求,是当下及未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生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