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主体卞传山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处理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民事损害赔偿的一种诉讼。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主体,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和诉讼当事人.我国刑诉法第53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  相似文献   

2.
《刑法》第 36条、《刑事诉讼法》第 77条的规定 ,确立了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 ,人民法院不但可以依法解决被告人的刑事责任问题 ,也可以使被害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的物质损失依法得到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司法价值。但是 ,附带民事诉讼在法律上过于原则性和简单化的规定 ,使附带民事诉讼的很多问题不论在法学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难以界定。其中 ,就包括附带民事诉讼提起期间等问题 ,急待在立法上予以完善并在司法实践中予以补漏。《刑事诉…  相似文献   

3.
通说认为,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应当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本文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刑事诉讼可以与民事诉讼相分离;被害人单独提起民事损害赔偿诉讼更具现实和法律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刑法》第 36条第一款规定 :“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 ,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 ,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刑事诉讼法》第 77条规定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 ,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这些法律规定 ,确立了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 ,人民法院不但可以依法解决被告人的刑事责任问题 ,也可以使被害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的物质损失依法得到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司法价…  相似文献   

5.
<正>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时一并解决被害人或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物质损害赔偿的诉讼活动。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附带解决民事赔偿问题,是为了方便当事人进行诉讼,避免讼累和防止人民法院出现自相矛盾的裁判。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处于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的交叉点上。长期以来,法学理论界存在着分歧意见,司法实践中的作法也不一致。本文仅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一种非常具特殊性的诉讼。其成立、提起和解决都依附于一个重要的前提———刑事诉讼的存在。同时 ,它并非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刑事诉讼 ,而是解决因被告人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害赔偿责任。因此 ,其在本质上仍属于民事诉讼。① 附带民事诉讼的这一基本特点 ,赋予它许多不同于刑事诉讼 ,甚至不同于民事诉讼的特殊内涵。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原则是其社会意义与法制精神的核心体现。附带民事诉讼赔偿原则的合理建构 ,对于附带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理论研究之深化和司法效益之发挥 ,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 ,我们完全有必要进一…  相似文献   

7.
我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刑事司法中存在不少问题,如刑事司法面临很大压力、刑罚适用存在弊端、附带民事诉讼不能妥善解决损害赔偿问题等。刑事和解制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有利于在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中实现司法公正和效率双重价值、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同时也具有现实可行性。故应当从实体性规则、程序性规则及配套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相应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王继福 《兰州学刊》2008,(10):122-124
文章以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应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为立论基础,论述了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以期对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立法、理论和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导言传统的诉讼理论认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时,一并解决由被害人等所提起的因被告人犯罪行为所造成物质损害的赔偿的诉讼活动。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本属性质相异的两种诉讼活动,但因两种讼诉活动系同一行为所生,为避免裁判之抵触及减轻讼累,方便当事人进行诉讼,故许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利用刑事诉讼程序提起民事诉讼,以补偿其因此而遭受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目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赔偿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缺位,反对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固然有其理由,但并非合理。文中围绕反对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附带民事诉讼的三项理由进行辨析与驳斥,认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应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贯彻执行,并对刑事犯罪中精神损害赔偿的保护范围予以了明确界定,以最大限度的保护被害人的精神利益。  相似文献   

1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我国一项特殊且重要的诉讼制度,它对于提高司法审判的效率,维护受害人的权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实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现行制度上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在这些问题当中,赔偿问题可以说是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本文通过对刑事附带民事制度中的赔偿问题加以研究,提出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立法中存在的不足及其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解决刑事案件中民事赔偿的制度设计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缺乏应有的独立性 ,在实际运作中成了刑事诉讼的附属程序 ,难以实现立法时所追求的公正和效率等价值目标 ,不利于保护受害人的民事权益。附带民事诉讼本质上是一种民事诉讼 ,最理想的模式是将其从刑事诉讼中分离出去 ,归并到民事诉讼中。对于被害人的利益损失 ,我国还应该建立起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首次明确规定了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的,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然而,在民事诉讼中为当事人普遍采用的财产保全措施,在同样含有民事赔偿事项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却鲜有被采取。财产保全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领域出现空转的原因具有多样性,要充分发挥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财产保全制度的价值,需建立被告人财产调查和告知制度,厘清财产保全与刑事扣押的关系,合理减轻被害人的担保负担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法律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公民的精神利益保护不力,因此尽快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是非常必要的。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应将民法和刑法两极保护紧密相连,并要明确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扩大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主诉的主体范围以及加害人的能力、赔偿数额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孙建春  马喆 《兰州学刊》2004,(2):137-139
我国法律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存在很大弊端 ,把精神损害赔偿适用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是全面保护公民权利 ,适应国际发展的需要。并对附带精神损害赔偿构成的条件、赔偿范围、执行情况、运用协商调解等作了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16.
李美蓉 《理论界》2008,(7):78-79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民事领域已经确立并运行良好,但刑事法律却将其拒之门外,由此造成了诸多弊端。本文阐述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缺失,进一步分析了其不合理性,呼吁立法应当尽快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7.
李美蓉 《兰州学刊》2008,(9):106-108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是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体现。为了切实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应当停止以刑代赔、仅仅给予公法保护的方法,尽快建立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文章将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理论基础、域外成功经验、法律依据以及现实基础四个方面来详细论述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 ,精神权利愈来愈受重视 ,在民事法律规范对精神损害赔偿请求予以承认和支持的同时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却将其拒之门外 ,由此产生诸多弊端。为实现法之公正 ,并充分发挥刑事诉讼的积极作用 ,应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对受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予以受理 ,并依据有关民事法律规范确定责任的有无及大小。  相似文献   

19.
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刑事诉讼部分与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应有不同的证明标准,然而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审判者却常以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取代附带民事诉讼部分的证明标准,导致了大量的非正义。本文探讨了证明标准在刑事诉讼和附带民事部分中的差别的法理基础以及附带民事部分证明标准的独立性,并指出我国在此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补救措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研究和认识其诉讼特点与诉讼价值 ,有利于健全、完善刑事诉讼法制 ,并充分及时地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