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戴维思市冰河村,有12位老人为他们自己设计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从5年前开始,他们一起买地,一起请了一名建筑师,一起设计住房,一起买保险,最后当然是住在一起。他们说:“我们的出生是不能选择的,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家庭。我们都很衰老了,子女不跟我们住在一起。为了避免孤独和无助,得到关心和爱护,我们就选择年龄接近、兴趣相投的老人组成新的家庭——老人合作社区。”  相似文献   

2.
“儿女们都有自己的家庭,他们不可能时刻陪伴在父母身边。两代人之间在生活方式和思想上都有代沟,老年人跟儿女住在一起并不能得到精神上真正的快乐!”1月31日,一场特殊婚礼在位于成都龙泉驿区的再军爱心护理院隆重举行,两位75岁老人朱继喜和杨玉清在此宣布喜结连理,再次找到幸福。  相似文献   

3.
长时间以来,有一群离退休耄耋老人,晚年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在职时都是严以律己,书写了自己的清廉人生,现在丰衣足食。他们对社会和家庭都尽了责,剩余的时间属自己了。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你好!我居住的院子是个大杂院,里面有好几户人家,其中有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孤身一人.他不是没有子女,但他的儿子不和他住在一起(不住我们院),而且根本不来看望老人,更不用说照顾了.老大爷自己有退休金,日常生活都是院子里的邻居们帮助照料,生病也是大伙儿帮着送医院.虽然大家自发、自愿地帮助这位老大爷,但他毕竟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也越来越差了,大家都很担心他今后的生活.所以我想弄清两个问题:一是我们是否可以到法院告他的儿子,让他把老人接过去一起生活,二是如何为老人办理进敬老院的手续.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导刊》2011,(11):18-19
如果说老年人是弱势群体,那么,失能老人则是弱势中的弱势。 刘起钎,95岁,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名誉学部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大学者,有一独生女儿。这样一位有身份、有地位,有孩子,也有退休费和国家津贴的老人,在失能老人照料呈现“有钱也做不到”的当下。在自己高龄失能.女儿年老体衰的时候,也只能蜗居在缺乏专业人士照顾的“托老所”。得不到有效的照顾,晚景凄凉。而在江西吉安县,我们看到更多的失能老人和失能老人家庭的无助。“一人卧床全家忙”成为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口呈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解决老年人特别是丧偶老人的孤独和照料问题,己成为社会和家庭的一大难题。因此,老有所养、老有所伴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的进步,在社会宽容的氛围下,越来越多的丧偶老人选择了“搭伴养老”,他们把“搭伴养老”、“走婚养老”和“代际婚姻’’等再婚方式作为自己继续构筑新家庭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老龄问题研究》2008,(1):25-30
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外转移,农村家庭结构逐步由“核心化”家庭向“空心化”家庭转变。这种“空心化”家庭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留守家庭”。其主要特征是子女都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有的则把孩子也带到外地去,家里只留下老人看守,这种家庭也称之为“空巢家庭”。而留在家里的老人、儿童被称其为“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据了解,“留守儿童”的“三缺”问题(即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已引起政府重视,但“留守老人”问题却尚未引起应有的关注。究竟“留守老人”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政府及社会给予哪些关心和帮助呢?为了寻找这个答案,本课题组在对全市作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花了一个月的时间,重点调查了平和县秀峰乡福塘村和坪土回村。调查方式主要采取进村入户的问卷调查和召开有村“两委”领导、老年协会领导、学校老师和留守老人代表参加的座谈会。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老人”负担很重,他们不仅自己生活无人照顾,有的还要为子女照看孩子,甚至有的还要耕种责任田。这种新情况所引发的一系列新问题,不仅关系到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而且关系到孩子的教育保障问题,涉及到家庭稳定与社会稳定。因此,我们建议,从现在开始,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应关注农村“留守老人”。  相似文献   

8.
宋绍武 《老年世界》2011,(11):16-16
俗话说:养儿防老。可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庭的裂变,那种三代同堂传统的中国大家庭在大都市里早已鲜见。有的子女立业后另觅新居,尤其是年轻人,不习惯与老人住在一起;还有的异地创业或举家移民,照顾老人力不从心,鞭长莫及。都市独居的老人处境孤寂,有些老人相依为伴,或求助于邻居,或请保姆。即使与儿女同住,虽近在咫尺,可孝心却遥不可及。因此不少经济能力和身体状况尚可的老人投资“买”孝。  相似文献   

9.
随着“四个老人、两个独生子女,一个孩子”这种“4-2-1”家庭的增加,空巢老人的数量也随之上升.虽然不能和子女们住在一起,但宋淑英老人积极乐观的态度为她赢得了和睦融洽的邻里关系。养花种菜,锻炼身体,走访朋友,一个人的日子一样精彩,再加上社区和政府的照顾,老人过得幸福快乐而知足。  相似文献   

10.
刚到青岛恒星老年公寓时,我和大家都还不认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熟悉老人。在与老人们沟通熟悉的过程中,我特别留意了老人们的兴趣爱好、擅长事项等,结果发现其中不乏多才多艺的老人,公寓就像是一座老年大学,老人们在这里尽情追求和享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但是,老人们虽然有爱好、有特长,却没有一个让他们展示才华的平台和相互交流合作的空间,大多数老人只能是孤芳自赏。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我从中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为了给老人们搭起一座沟通、互助的桥梁,我设计了一套工作方案加以推行。  相似文献   

11.
海迪谈家     
今年 7月,张海迪应邀来到湖南,参加拍摄以助残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与她交谈,聊得最多的是有关家的话题。她告诉我,她很喜欢读有关老人的读物,因为她深爱着自己的爸爸妈妈。  家庭是船,亲情是帆,父母是不知疲惫的舵手,载着自己的儿女与希望,一点点奋力划向彼岸。张海迪心中的家就这样,于是,她娓娓道出了那个温馨的家和年迈慈祥的父母亲——  我的爸爸今年 74岁,妈妈 69岁,都是古稀老人了。然而,这么多年跟他们生活在一起,我始终觉得父母亲的心永远年轻,他们的思想观念新,从来不落俗套。在生活中,父母如同我的朋友,我可…  相似文献   

12.
婆媳关系难于处理,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常听不少老人抱怨:“我们为儿子媳妇操碎了心,而他们却毫不领情,真不知为什么?”59岁的李老太太也有类似的苦恼。一进诊室,只见李老太太一肚子怨气,刚落座就数落起儿子和儿媳不是:“我有4个儿女,把他们拉扯大不容易。3年前,最小的儿子也娶了妇,我心里像一块石头落了地。谁知子娶了媳妇忘了娘,老是嫌我嗦。管教自己的儿子多说几句,儿媳也有见。唉,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真是难受我是天天生闷气,晚上也睡不着,这3来身体都给拖垮了。最近一件事情更让人气愤,儿子的一件脏衬衣放在…  相似文献   

13.
中国老人越来越多,如何保证他们的“五有”,不能不被社会普遍关注。应当说,国家、社会和家庭是养老的必然渠道。我们搞社会主义,有责任和义务使每一个老人都能过上幸福的晚年,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但是,目前不尽如人意的事还很多很多,老人如果不靠自己而过份依赖别人,恐怕很难有好日子过。当然,靠自己也有靠不住的时候,比如病倒在床,生活就无法自理了。那么,还有别的可靠吗?我想来想去,觉得在老年人中提倡志愿互助也是一个办法。成语有“同病相怜”一说。大千世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事实上,对于老人,不到年龄很难说清个…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助于社会和谐氛围的形成,空巢老人是我国党和政府重点保护的特殊群体之一,如何为空巢老人提供完善的养老保障是我们亟须研究的一个问题。作者根据自己对空巢老人问题的相关研究,简单介绍了我国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存在经济供养不足、精神慰藉匮乏、身体健康医疗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别从政府、家庭、空巢老人自身以及医疗等方面提出保障空巢老人养老的四点对策,即: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提高家庭养老能力、提高老年人自我养老意识以及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期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我国空巢老人的根本利益,满足他们的需求,提高他们的晚年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5.
吴萘 《老人天地》2014,(10):10-10
每当耳闻目睹这些老年人的事儿,我就有一种心酸的感觉。我的父母都是年近9旬的老人了,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但平时我们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留在家中的就是二位老人。他们因为失能,网络不会上,手机不会用,看电视不会换频道,空调开了不会关,门锁上了打不开,上下楼都非常困难。生活就是两人相对无言地坐一整天。每当我们回家后,他们的脸上才有了生气,如果有其他子女来看望,  相似文献   

16.
我与丈夫离婚后,因为双方都无房,只能还住在一起,户口也在一起。只是他睡沙发,我睡床。可是最近我们的住房要拆迁,我们和房管部门说,我们已经离婚,要两个一居室。但是,他们说我们仍在同居,谁知道你们是什么关系呀。所以还是给了一个二居室。离婚后仍同居的男女难道就不是单身男女吗?  相似文献   

17.
谢涛 《当代老年》2006,(12):28-28
邻居中有位70多岁的老妈妈,前不久老伴去世了。 她现在住的房子是已成家多年的三个儿子凑钱给买的。刚刚成家不久的小儿子找到她说:“妈妈,爸爸已经走了,你一个人很孤单,不如把房子卖掉.我也把我们住的旧房子卖掉,这样我们的钱合在一起买新房子,您住到我们家里,我来养着您。”老妈妈同意了,很快卖掉了自己的房子,把钱交给小儿子,住到了小儿子家里。小儿子找三位哥哥开家庭会议,三位哥哥同意了小儿子的意见,老人由他来瞻养,他们一起把给老人—年的生活费交到这位小儿子手里。小儿子还从他妈手中要走了政府给老人每月领取生活费的存折。这位老妈妈才住进去—个多月,新房子还没买,老妈妈就无法忍受小儿子及儿媳对她的无理态度,跑出来住到大儿子家里。  相似文献   

18.
《老年世界》2013,(2):8-8
我们居委会这几年有好几位老人丧偶,有些老人后来又找了老伴,可是他们再婚时却没有去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就以夫妻名义生活了。我们劝他们去登记,可有的老人说,婚姻登记是年轻人的事,现在儿女都这么大了,自己再去登记不好看,我们再婚以后共同生活的时间也不长了,办理登记没有多大必要。请问,他们的说法对吗?  相似文献   

19.
劳桦 《老人世界》2020,(4):43-43
如今,独居老人越来越多,即使是和儿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白天儿孙上班、上学,也是独自一人在家,意外事故以及突发性疾病也常威胁他们的安全。因此,子女应经常检查家庭存在的安全隐患,为父母筑道“安全墙”。  相似文献   

20.
重庆一对已经离了婚的男女为了照顾女儿的学习和生活,以同室而不同床的特殊关系住在一起达五年之久。2005年8月,当女儿成功地考取了北京某名牌大学后,男方却以他们没有复婚和自己已经有了新的女朋友为由,将女方赶出家门。生活无着落的她认为在共同生活的五年间的家庭积蓄也应该有她的一份,于是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引发我国首例“后婚姻同居关系”官司。为了孩子离婚夫妻携手组成特殊家庭肖明珍是重庆某纺织厂工人,1986年在“五·一”节的庆祝活动中与重庆某汽车制造厂的销售人员任科峰一见钟情,于第二年的秋天结了婚。1987年6月,女儿任子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