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产业结构这一经济范畴一般指在产业总体中各产业的比重及这些产业间的相互关系。产业结构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第二层次是各产业部门结构;第三层次是行业结构。产业结构优化是指产业间产业内部之间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经济进行动态的合理调整,使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即以产业结构的理论为指导,对娄底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深层原因和如何优化的策略等进行一些分析与探索。一、娄底地区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从第一、二、三产业总体来看,…  相似文献   

2.
治省方略     
怎样才能增加农民收入?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储波强调要抓好四项工作:(一)要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一是要调整品种结构。关键是要改进品种,提高优质率,通过发展优质农产品,达到增收的目的。二是要调整产业结构。必须抓好农业产业的延伸,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鼓励农民以资源开发、加工为重点,办好初级产品加工、保鲜和贮藏,鼓励农民发展运输、餐饮等三产业,提高非农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比重。三是要调整劳动力结构。必须有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要加快向农村非农产业特别是向乡镇企业转移,要向小城镇转移,要向城市和省…  相似文献   

3.
张伟 《青海学刊》2003,(6):38-39
一、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应采取“重视两密”的方针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青海产业结构的演进水平正处在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度时期,低于全国中期水平。配第、克拉克、库兹涅茨等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的研究认为,产业结构的演进及判断标准:一是三次产业的产值中二、三产业的比重逐步加大;二是就业结构的比重由一产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三是产业类型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从产值构成看,2000年青海的一产比重比全国低1.3个百分点,比宁夏、甘肃、陕西、新疆分别低2.7、5.1、2.2、6.5个百分点;从就业结构看,青海一产的从业人口…  相似文献   

4.
一、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比较经济增长的结构问题是研究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这主要是指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变动,以及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哪些产业、哪些产品的更快增长实现的。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的状况决定着某一地区在全国经贸联系和区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而这一相对地位,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水平,特别是主要制造业的专业化程度。第二、三产业较发达,主要制造业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在区际分工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1、第二、三产业较发达的省区位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5.
根据浙江省情,强调必须继续调整产业结构,指出应合理调整一、二、三产业的比重,轻重工业的比重,把发展临港产业作为浙江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提出发展临港产业的若干既切合实际又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化产业鼓励个人创造力无穷释放、冲破对传统资源束缚、改变以自然资源消失和环境恶化为代价的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但是它依赖着哪些要素创造新的高附加值产品和新的市场需求?通过哪些途径和手段为经济发展打开新的通道和空间?笔者认为,从目前我省文化产业呈现“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实力颇具影响、产业结构多元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来看,文化产业在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已初具三种基本模式,即:“文化资源—文化资本”的资源转化模式、“第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优化升级模式、“普通商品—文化产品”的价值提升模式.这些模式既为我省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原动力,又为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可供操作、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正>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时的讲话中指出:“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必然不断优化升级,逐步形成同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一、二、三产业的合理结构。这是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我国也不例外。处理好一、二、三产业的关系,既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深刻理解这一论述的精神,提高对产业发展的内在联系的认识,促进产业关系的协调和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对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理论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九年多年,我省农村经济蓬勃发展,五业兴旺,非农产业和创汇农业异军突起、交叠催化,为农村产业结构现代化提出了严峻的要求,也创造了历史性机会。一种内外(国内和国外)结合的崭新产业结构正在我省农村深化改革的呼唤中萌动、发育。一、现状分析:非农产业加速发展阶段的到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农村产业结构经历了旧产业高速增长和新产业不断涌现,从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以初级产品生产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是中西部经济落后的结构性原因。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开发中西部的关键。在结构调整过程中,不能简单套用传统的比较利益学说和片面强调资源开发和利用,而应该在改造传统初级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特别是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尽快实现工业化。  相似文献   

10.
谢炳超 《南方论刊》2006,(10):16-18
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规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茂名一、二、三产业结构及各产业内部结构不协调,最突出的矛盾就是第二产业即工业落后,工业化程度低。但茂名具有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良好机遇和突出优势,只要抓好机遇,扬长避短,做大做强以石油化工与电力为龙头的重化工业和地方工业,定能在“十一五”期间实现茂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1978年以来,广东产业结构变化的最突出表现是第二、三产业迅速取代第一产业的地位,在经济中扮演主要角色。1978年广东三大产业的比例为29.9:4巳4t23.7,1993年温变为17.3t50.4:323。广东产业结构的迅速变化是大量利用外资,尤其是港澳直接投资兴办合资企业,发展“三来一补”的乡镇企业实现工业化的结果。要实现广东产业升级的目标,必须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在继续吸引港澳直接投资的基础上,吸引跨国公司来广东投资,增加广东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一、80年代清汤直接出资与广东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香港在50-n0年代工业起飞成…  相似文献   

12.
论乡镇企业发展股份合作制的若干问题袁朝明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体制运作后,股份合作制在农村迅速兴起,其产生的特点是:在交通枢纽、经济发达地方,股份合作制主要产生于农村工商业等二、三产业;在边远落后地方,主要产生于种养业等第一产业。乡镇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大量统计数据,基于数学和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2007和GIS等手段,对内蒙古1952~2008年期间产业结构演进与现状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产业结构经历了60年左右的演变历程后,从原先成立初期的"一、二、三"比例构成演变到现在的"二、三、一"的比例构成,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2008年,内蒙古12个盟市中包头市、通辽市、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等9个盟市产业结构属"二、三、一"产业格局,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从全区产业结构空间特征分析可知,第一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巴彦淖尔市比较突出,其它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较低;第二、三产业主要集中在呼包鄂"金三角"地区。  相似文献   

14.
一、产业结构的现状和特点建国以来,我省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并逐步向合理化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二、三次产业向协调方向发展。我省建国初期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半自给经济的省份,工业十分薄弱,商业和服务行业则畸形发展。三十多年来,在国家工业化政策的指导下,在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国民生产总值构成发生了根本的变化。1986年我省国内生产总值672.32亿元,比1952年增长7.93倍。其中第一次产业增长2.42倍;第二次  相似文献   

15.
湖南农业经济结构转换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要素从低效率部门流向高效率部门会加速经济增长,即要素的流动形成不同产业部门的此消彼涨,导致产业结构的转换,产业结构的转换升级己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本文分析了1978—2005湖南省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结构、劳动就业结构转换情况。研究表明,湖南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与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与湖南的经济增长负相关,其比重的降低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其中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降低的拉动作用尤为显著。本文对湖南农业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生产要素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进程进行的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90年代初,从中国的国情和林情出发,林业建设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建立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奋斗目标,真正把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产业来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改变贵州林业发展滞后的现状,实现林业在山区经济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应该发挥的作用,应当从林业的现有基础和市场需求出发,围绕林业的主导产业和产品,按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要求,实施林业产业化经营。林业产业化经营的提法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  相似文献   

17.
信宜是"八山一水一田"的粤西山区.茂名市委书记周镇宏对信宜的发展提出了"构建开放型特色经济新格局"的要求,随后,省委九届党代会又提出了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经济强省的战略思想.这既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又给我们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今后几年,信宜建设与发展的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以争取成为全省山区一颗璀璨明珠为总目标、总任务统揽全局,实施外向带动、科教兴市、可持续发展、环境促发展四大战略,依托矿产、林业、山地、水力、侨力五大资源优势,争夺玉器、竹器、松香、山地鸡、小水电、三华李水果等六项产业单项冠军,努力构建开放型特色经济新格局,促使一、二、三产业在量和质两方面上一个新台阶;逐步建立比较规范、完善的市场经济秩序和文明法治的社会环境;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成为全省山区的一颗璀璨明珠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按照这个思路,今后几年要着重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山东省17个地区2001-2006年的面板数据,按照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区域划分方法,研究了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山东省产业结构已日趋合理,但还存在着若干问题:一是全省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依然偏高,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点依然是第二产业.二是东、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差距显著,东部地区二、三产业发展较快,且资源配置相对合理,随着半岛城市群的发展,东部地区呈现经济繁荣景象,而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依然较高,由于该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经济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19.
一、发展中的结构变化广西十年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产业结构有了一定的进步。一、二、三产业构成,1980年为47.15%、28.47%和24.38%,1987年演变为37.43%、35.69%和26.88%。劳动力结构由83.6%、8.8%和7.6%演变为79.2%、9.41%和11.39%。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4.4个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通过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了京津冀三地的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发现京津冀三地在产业结构发展上存在阶梯性差异,河北省第二、三产业发展状况与北京、天津存在较大差异,且产业结构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其次,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河北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和阶段,发现十年来河北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从重度失调阶段历经轻度失调阶段,逐步发展到初级协调阶段,现过渡到中级协调阶段;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推动河北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