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同治年间的陕西回民起义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次西北回民起义.本文以这一历史事件为载体,论述了令人对这段历史的记忆与当前陕西地方民族关系之间的深层次联系.当前对“回民起义”的研究主要是为了以史为鉴,正确处理民族矛盾,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各个民族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清末同治年间的陕西回民起义是一次反帝反封建反民族压迫的民族自卫运动,本身没有留下档案资料,这就为后人研究这次起义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对于这次回民起义的杰出领导人白彦虎的情况亦是如此,仅就他的籍贯以口碑资料为据,就有“邠州人”、“陕西泾阳人”、“陕西长安人”或“西安人”等不同的说法,但是由于缺乏非常可信的资料,一直无法形成定论。本文在对各种说法进行调查论证后,结合新发现的一些史料,认为白彦虎的籍贯为“陕西长安人”或“西安人”的说法依据充分,最为可信。  相似文献   

3.
"消经"日记《正大光明》与普洱马阿洪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普洱马阿洪,名寿清,中国伊斯兰教陕西学派云南籍著名阿洪。在清朝同治年间参加陕西回民起义期间,用“消经”撰写了一本“随军日记”———《正大光明》,简要记录和回忆了那时回民起义的起因、经过、“受抚”谈判的情况、“善后”的安置、义军的活动、开支账目、作者的感想、回民被左宗棠大肆屠杀以及义军悲壮逃难的历史等。本文以普洱马阿洪一生的历史和陕甘回民起义为轴线,以历史事实为基础,根据民间调查、口头传述和文本资料,对普洱马阿洪的生平、著述略作介绍,以期引起更多读者和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一、对回民领导者评价的变迁 首先谈谈中国学者对这次起义的回民领导者的评价。建国初期,不用说这次陕甘回民起义,即是在新疆的“起义”,甚至对与此有联系的阿古柏政权,都给予了肯定的评价。所有的反对清朝的武力行动都作为起义而被肯定。马霄石在《西北回族革命简史》(上海·“东方书社”1951年)中虽然指责了陕西的孙玉宝,但强调了洪兴的作用。称白彦虎为“劳苦人民出身,革命意志最强”。而对马化龙友好地记述为“以宗教家的思想处理革命战争”。  相似文献   

5.
董志原十八营元帅是清代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中叱咤风云的人物。同治初年,陕西回民起义的骤然爆发,迅速形成为一股强劲无敌和巨大规模的反清洪流,及至起义失败,都与起义的领导人物有着极密切的关系。所以对这些领导人物的研究,无疑会更进一步地推动对整个回民起义史的研究。从这点认识出发,本文对陕西回民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十八营元帅的事迹作了一些粗浅的考察和论述。由于回族内部起义历史资料非常少,旧的官书和私人著作记载错误又多,尽管我在本文中力求做到使自己的论述建立在可靠的史料基础上,但文章内容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祈读者多加指正。  相似文献   

6.
清代同治年间,我国爆发了长达十余年的陕甘回民大起义,陕西西府凤翔,是这次起义的重点地区之一,崔伟是西府回民杰出的起义领袖。在他带领之下,西府回族人民出生入死,纵横千里,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在西北的统治,值得认真研究。本文拟就同治九年前崔伟与西府回民义军在陕西活动的作用、特点和历史地位进行初步分析,以期引起专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禹得彦原是陕西有名的回族大财东,为反抗清朝民族压迫,曾主动放弃万贯家产,投入到陕西回民起义的斗争中,并成为陕西回民起义十八大营元帅之一。起义失败后,被强行安插在甘肃华亭县。晚年为民族团结、地方建设做了一些事,曾出资修建数座清真寺。  相似文献   

8.
公元1862年,陕西爆发了历时17年的回民反清起义,对这段悲壮而不幸的历史,官方的记载失之公允。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马长寿和他的弟子抱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就回民起义在各地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得到了来自民间的真实宝贵资料,后历经曲折,终于使《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一书问世。  相似文献   

9.
重新评价白彦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通过对中亚实地考察,叙述了清代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领袖白彦虎籍贯、经历、起义后期斗争中诸种超常表现等,对某些学者视白彦虎为投敌叛国的“民族败类”之说提出相反的观点,对他在西北回民起义后期斗争中所做出的努力、保护义军余部、形成与发展中亚东干移民群体时所做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0.
清代陕甘回民起义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清一代,聚居在陕甘地区的回族、撒拉、东乡、保安等各族,多次举行了武装反清起义。因他们都信仰伊斯兰教,该教历史上被称为“回教”,因此,一般通称为回民起义。其中较大规模的有:(一)顺治五年(1648)由米喇印、丁国栋领导的甘州回民起义;(二)乾隆四十六年(1781),爆发于青海循化地区的苏四十三领导的回、撒哲赫林耶教派的反清起义;(三)乾隆四十八年(1783)田五等人领导的甘肃通渭石峰堡起义;(四)咸同年间(1861—1873)在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下爆发的陕甘回民大起义;(五)光绪二十一年(1894)  相似文献   

11.
<西北回族革命简史>一书,是我国著名民族史学家、回族伊斯兰教学者马霄石(1906-1988)先生撰写的一部与白寿彝的<回民起义>、林干的<清代回民起义>和马长寿的<同治年间陕西回族起义历史调查记录>等齐名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学术界研究中国回族史的代表性成果,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系统研究西北回民起义的首创之作.该书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上历次西北回民起义规模巨大、影响广泛,回民起义是回族历史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少数民族起义中十分引人注目的历史事件。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回民起义史的研究,就开始成为学术界关注的课题,尤其是自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主编的《回民起义资料丛刊》出版后,“回民起义”成为史学领域研讨的热门,陆续出现一些颇有见地的佳作。  相似文献   

13.
李得仓轶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得仓轶事苏德成,马国强清同治年间西北回民起义风起云涌之际,在黄土高原南部偏僻闭塞的崇山深壑地带张家川,崛起了一个陇上很有影响的风云人物,他就是李得仓(清代官方文读中称为李得昌)。当代著名作家张承志称其是:“张家川真正的缔造者,哲合忍耶造反历史上头一...  相似文献   

14.
在清代同治年间西北回民起义的研究中,我们无法回避一位历史人物,——就是同这次起义相始终的陕西回民起义领袖白彦虎。作为回族历史人物,对于他的评价,至今仍有争议。近年来随着左宗棠之被推崇备至而戴以爱国主义、民族英雄桂冠抬到吓人地步的同时,白彦虎则被扣以叛徒、卖国贼的罪名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贬斥。奇怪的是,前者为屠杀千千万万农民起义者而顶戴加身的末代封建王朝的“中兴名臣”,后者为反抗民族压迫、阶级压迫而坚持斗争16年最后被迫流亡国外的农民起义领袖,对其评价竟如此不公,令人费解。按  相似文献   

15.
马德昭传略     
丁雪梅 《回族研究》2002,(4):116-117
清代后期,出现了一名回族将领,他就是颇有名气的马德昭。马德昭,字子明,自称“西蜀”人,实为四川省阆中人。青年时以武生投于清将向荣部下,以功得参将称号。因病归乡休养一段时间,后又被清廷起用守卫黄河。因在河南、陕西间作战有功,擢授固原提督,署清将僧格林沁右翼长。 同治元年(1862年),西征太平军在陈德才率领下攻入陕西南部,五月初越过秦岭,直逼省城西安,全陕震动。陕西回民在太平军的影响下举起了反清义旗。回民起义首先发动于渭南,接着同州(今大荔)、华州(今华县)、长安、咸阳、高陵、富平、泾阳、三原等地的回民也起而响应,反清烈火烧遍了八百里秦川。回民起义军进而围攻省城西安。清廷惊呼“回围西安者众至五六万”[1](P27)。清军困守于西安、潼关等几个孤城,清朝官吏丧魂落魄,清廷十分震惊,急令马德昭等率兵往救。马德昭接令,挑选了  相似文献   

16.
"东干"名称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小鹏  沙勇 《民族研究》2007,2(1):75-81
历史上的"东干"一词曾用来指称我国西北地区的回民."东干"一词既不是突厥语"留居"、"转变"之意,也不是从"东甘"、"潼关"、"敦煌"、"东岸"之类的地名转变而来."东干"应是陕甘方言"东安"的音变,原指陕西东府地区,当地人(包括回民)以"东安人"自称,维吾尔等突厥语族借用来指称清乾隆年间以后迁入新疆的陕甘回民.同治元年回民起义首先在东府地区爆发,新疆维吾尔族和俄罗斯人遂用"东干(安)"称参加了起义的西北陕、甘、宁、新广大地区的回民,"东干"成为陕甘回民的别称之一.  相似文献   

17.
关于评价新疆回族、维吾尔族起义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同治年间,继陕甘回民起义之后,新疆回、维吾尔等各族穆斯林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清起义。1864年6月(同治三年五月),库车起义爆发,紧接着,乌鲁木齐起义发生,并在南北疆迅猛展开,至1873年(同治十二年),最后被阿古柏击败,前后历10年之久。究竟如何评价这场起义?建国40年来,各种近代史著作及有关论文,大多辗转因袭,对这场起义作了基本否定的结论。在较有影响的著作中,有的说:1864年,“新疆回民起兵反满,但在某些反动首领统  相似文献   

18.
民国《化平县志》是今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仅有的一部旧县志,具有别的史籍不能替代的重要价值,特别是其中有关近代西北回族状况的资料,尤为难得。 泾源县位于宁夏南端,六盘山东麓,历史悠久,宋初曾置安化县,金代改称化平县,元明清时期属于华亭县。清同治十年(1871),朝廷镇压西北回民起义之后,作为所谓“善后”措施之一,强制迁从陕西回民近万人到本地定居,并创建化平川直隶厅,直属甘肃省,以加强统治。建厅至今已120年,其间经历清末、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三个时期(几乎各占40年),民国时称化平县,建国后改为泾源县。  相似文献   

19.
苏添福族籍传说及其考证一许宪隆19世纪中后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运动最后一次高峰──南方的太平天国、天地会、小刀会起义,西南的苗、彝、回起义以及西北回民大起义风起云涌,而在中原的豫、皖、鲁一带则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捻军起义。捻军实际上是当地饥民趁清廷重点...  相似文献   

20.
1862年,陕西,甘肃爆发的中国回民起义,在1863~1864年期间曾波及到天山南北,这说明1860年以前分布在新疆各地的中国回民已有了相当的势力。新疆的回民,可能是在18世纪30年代清朝将准噶尔势力驱逐到吐鲁番盆地以西之后,自1760年开始逐渐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